相似的历史:日本污染的前车之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水俣病,是20世纪最著名、也是历时最长的一场环境灾难。蒂莫西·乔治是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举家迁到日本的九州岛,与水俣病患者们生活在一起,并写《水俣病》一书,揭示了二战结束后,日本民主政体渐进过程中,普通民众付出的辛酸和苦楚。

从表面看,民主宪政体制,比如宪法、定期选举、责任政府、媒体自由,日本样样不少。但是一实际操作起来,就不尽如人意了。日本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运转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日本国民普遍缺乏“公民意识”,也就是托克维尔所说的“民情”。乔治的这本书,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个观点。

水俣下辖于九州岛的熊本县,地处偏远,窒素公司借两次世界大战的契机,在此地建工厂,赚得盆满钵满。

按说,一个新的元素加入进来之后,给老的社群增加了人的选择和流动性,应该是缓解了之前的不平等才对。但是在水俣,因为工厂太强大了。所以,工厂不仅为水俣带来了新的不平等,同时又固化了旧的不平等。

公司管理层处于最顶端,他们的下面是大学或高中文凭的白领工人,再下来是蓝领工人。而在工厂外,是东京来的精英看不起水俣的土包子、水俣的土包子里是贵族的后代看不起平民。村镇居民看不起农民、农民又看不起最底层的渔民。

日本历史学家色川大吉把这个被强化的歧视链,称之为水俣的“社会病理学”。了解这个歧视链,对理解后面事情的走向很重要。乔治说,在水俣病暴发之前,水俣就已经生病了,指的就是这个鄙视链,这个“社会病理学”。

当人们内心感到不满,却又不敢挑战强权时,他们往往把怨恨发泄到比他们更弱的人头上。这种懦弱者的残暴并不是水俣特有的现象,而是人类这个物种的丑陋天性。我们甚至从我们的远亲猴子身上,也能发现同样的行为模式。

放眼古今中外,我们总是能看到类似的现象,就是一个受害者越无辜,加在他身上的侮辱就越是严重。群众总是倾向于高声宣判倒霉蛋活该、生病者有罪,以此来逃避本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承担不起的良心拷问。

至于在这其中,撒谎欺骗民众、隐瞒毒素调查结果等操作,也是当时日本政府和窒素公司被诟病的直接原因,而当时的日本民众做的,仅仅是常态化的生活,并希望政府出面解决赔偿问题。

现在日本民众对于核泄漏的态度和当年的日本水俣病的状态很类似,真的是“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

日本核泄漏已经过去十年了, 随着时间流逝,议论的热潮退去。人们迅速回归日常,每天查看辐射指标与蔬菜中的含辐射量的习惯成为危机后的 “新常态”。这也和现在的新冠疫情何其相识,各国人民 戴口罩、量体温已经 “完美” 嵌入日常生活;包里常放着免洗洗手液。正常上班、外出,朋友家人之间很少再谈论病毒。疫情期间的惶恐与煎熬似乎已经被抛之脑后。

此次涉事公司的操作真的和水俣病有着惊人的相似,侥幸心理如出一辙,导致的严重后果最后也由日本政府买单。

纵然有人质疑核泄露的必要性,有人呼吁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但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轻而易举地回到了常态下特有的冷漠中。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急于去应对危机、急于恢复常态,我们怎么可能意识到自己与周遭环境的边界?而没有边界的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吗?

“当一场灾难过后,人类总是分为迅速遗忘和拒绝遗忘的两大类,后者永远是少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iana James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不顾全世界的反对,于8月24日启动了排污入海工作。这样的行为让世界上有良知的各国政府忧心忡忡,很多国家严厉谴责日本不顾国际道义的行径。 其实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已累计产生上百万吨核污染水,储存在上千个储水罐中。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多达1000种,至少含有62种有毒有害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不顾全世界的反对,于8月24日启动了排污入海工作。这样的行为让世界上有良知的各国政府忧心忡忡,很多国家严厉谴责日本不顾国际道义的行径。 其实自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已累计产生上百万吨核污染水,储存在上千个储水罐中。其中所含放射性物质多达1000种,至少含有62种有毒有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文提到過,治台前七年基本上都在弭平抗日勢力,一直到後藤新平的治理方式將抗日勢力逐漸瓦解後日本才真正開始全面統治台灣 後藤新平接任民政長官之後,後藤秉持「生物學原則」,開始大規模地進行的調查與建設。後藤曾說:「殖民地行政計畫,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
Thumbnail
日本電影《福田村事件》重新探討了當代社會面對錯誤歷史的重建,以及對集體絕望的掙扎。作品呼籲觀眾不再袖手旁觀,而是要積極思考和追問。這部作品在日本和全球正在面臨的隱性歧視和待遇下,提醒人們不要沉默不語,對過往記憶與責任肩負起責任。
Thumbnail
「都是你們這些女人剝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但可以享受產假、育嬰假這些福利,還迸出什麼女性自我提升計畫?一路搭直升機的感覺可真好啊!要是你們這些女人當上高層幹部,叫我們這些男人怎麼自處?明明公司就是男人的家,只有這裡才是我的歸屬!」 男孩們?你們也是這樣想嘛?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前文提到過,治台前七年基本上都在弭平抗日勢力,一直到後藤新平的治理方式將抗日勢力逐漸瓦解後日本才真正開始全面統治台灣 後藤新平接任民政長官之後,後藤秉持「生物學原則」,開始大規模地進行的調查與建設。後藤曾說:「殖民地行政計畫,在目前科學進步之下,必須根據生物學的原則,也就是要發展農業、工業、衛生、
Thumbnail
日本電影《福田村事件》重新探討了當代社會面對錯誤歷史的重建,以及對集體絕望的掙扎。作品呼籲觀眾不再袖手旁觀,而是要積極思考和追問。這部作品在日本和全球正在面臨的隱性歧視和待遇下,提醒人們不要沉默不語,對過往記憶與責任肩負起責任。
Thumbnail
「都是你們這些女人剝奪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不但可以享受產假、育嬰假這些福利,還迸出什麼女性自我提升計畫?一路搭直升機的感覺可真好啊!要是你們這些女人當上高層幹部,叫我們這些男人怎麼自處?明明公司就是男人的家,只有這裡才是我的歸屬!」 男孩們?你們也是這樣想嘛?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Thumbnail
2023年,日本決定將承載132萬噸核廢水的排放出海洋,然而卻一直存在爭議。環保專家指出,未有全面環境影響評估,只須相信科學,的確不足以解決問題。人類自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在忽視地球生態的變化,這次的核廢水排放是否會被後人視為一樁大錯,值得深思。
Thumbnail
這是去年就打的觀後心得,由自己的社群媒體轉載過來。 戰爭 就第一次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短短只有20年的間隔來看,人類的確擅長遺忘,但至今已過了七十年卻並未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聽起來雖然諷刺,但結束二戰的原子彈,似乎確實嚇阻了下一場大規模戰爭,那從天而降的死神,帶著不公平的審判與毀滅之光,不僅給予日
Thumbnail
1954年3至5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環礁進行水下氫彈試爆,3月1日的第一次試驗當天,正在附近海域作業的日本延繩釣捕鮪船第五福龍丸,來自靜岡縣燒津港,船上23名船員都遭受核污染,其中的無線電通信長久保山愛吉,在六個月之後去世,可說是「原爆」的另一名日本受害者,日本漁船上的漁獲也同樣遭到污染。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Thumbnail
在日本統治之下,短短的五十年還構不成絕對的民族認同,書中的台灣本地人視日本人為侵略者,但同時又羨慕著能得到日本民族認同的人,矛盾的情緒在戰爭之下無處可逃,城市被轟炸、人們移往郊外,直到戰爭結束好似一切將歸向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