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與輪迴:生命的詮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就像任何天體,它有著一個最小單位的輪迴,而看似反覆的日常裡卻又朝著某地前進。而這個前進又是另一個更大的輪迴,乃至超過個人一生的時間。而生命再次朝著某地前進,朝著一個人類已經無法以時間測算的巨大輪迴。 一個人要怎麼才能接受自己的一生是由反覆的因果所組成?而結果永不是結,而因永不是果?或許超脫真正的意義便是接受生命其實沒有超脫的必要與可能性。就像兔子生來便是獅子嘴巴裡的晚餐,而坦然接受這樣的悲劇是否是最超脫的表現?假使今日牠逃脫了死亡,那明日呢?那些數不完的明日呢? 縱使牠一生免死於狩獵之下,時間也不可避免地降臨。而正是這種恐懼使生命進步,一切文明的建立都始於對死亡的強烈恐懼。對於逃脫輪迴的強烈渴望。 但或許真正去體驗輪迴的幸與不幸便是人一生最接近全然寧靜的時刻。我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機會再重複悔恨和幸福,不也是種幸運?在悲苦交織的龐大幸福,像是擦了又積的灰塵,像乾了又哭的眼淚,和一瞬間消逝的微笑。一邊又一遍,又一遍。 今日我閉上眼,明日我再次睜眼。閉眼,再睜開,再閉上,再睜開。而這看似幾乎無盡的模式,又有著一個所謂的盡頭。就像我們一遍又一遍去面對自己以為已經療癒的創傷,反覆面對自己的因果,面對自己思考的模式。而仔細一瞧,才發現人生是每天的輪迴。今天的我帶著今日的因睡下,醒來我嚐到因帶來的果,而此刻的果導致了我接著種下的因。這是原地踏步嗎?這種無法跳脫的悲劇嗎?是人永遠無法脫離自己的證明嗎? 不是的,不是這樣的。 我們依舊朝著某地去前進,而看似只是不斷重覆的模式也將因為時間的作用而達到另一個境地。就像自轉的地球實則繞行著太陽,而太陽實則繞行著銀河系。那我們要怎麼去看待自身的無盡輪迴?這是否是種苦難? 今日的我遵循著我慣性的思維模式,看見了我像過往疏離人群的情景,而不同的是,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經驗後,我深刻體會到這個行為背後深刻的意義及緣由。所以我已經不是單單遵循生存法則屈服於潛意識,反而看見了某個無法被覺察的自我。 那麼這就是輪迴的意義,反覆某件事情,直到你深刻體會這個輪迴的涵義。此刻,你才能甘願地去選擇放下,或持續。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覺知自身輪迴的幸運。諸多的人並沒有足夠的去觀看自己的輪迴,而這種輪迴與他人的輪迴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漣漪。最深刻的例子便是家庭。 我們承擔著先人留下的輪迴,一代又一代。而這其中的傳承,始於任何一代沒有足夠的決心與勇氣去脫離自己熟悉的輪迴。這並不是玄學,這僅僅是簡單的心理學。嬰孩一睜眼,是家庭去愛他、教導他、影響他,而這種深刻的全新認知,深深放進了我們絕大部份的潛意識。因此輪迴打從那一刻便開始了,他一生的幸與不幸已經在那裡等待著他。 而我們究竟該不該超脫這一場出生就決定了大多數的輪迴?命運真的是場注定嗎?難道我此生只能是隻兔子?等待任何形式的死亡? 或許,最令人詫異的解答就是沒有人有解答。 佛說要脫離善惡因果,基督說這是神的考驗,而人真正想要的,只是免於苦難。那為什麼輪迴是種苦難呢?為什麼薛西佛斯推動著永不可能結束的巨石去往山頂呢? 因為沒有答案。如果我們有了答案,那生活就不再是答案,那此刻就顯得諷刺了。因為真正有所意義的,是當下我們感官接收到的一切,經過一切大腦作用後所得出的感受。明明是場無盡的輪迴,又為什麼我的此刻終究是此刻呢? 沒有人真正回到過原點,正如整個宇宙無盡。我們不可能在同一個身體裡回到原點。薛西佛斯之所以甘願推動著石頭,極可能是他並不知曉自己正在一場輪迴之中。而縱使他明白這是場輪迴又何妨?生命終究會結束,而或許延緩這種結局來臨的方式便是輪迴。 無盡是一種詮釋。 後來才體會,虛無原來是世界最美好的狀態。當一切皆是虛無,當一切皆是無垠,當一切有限實則無限,那麼一切都是虛,因為黑便是白,重則是輕;那麼一切皆是無,此刻我的存在而導致我不存在,我深刻的愛過,因此我便像是沒愛過你一般泰然。 我在愛,與不愛之間的虛無狀態,在苦難與幸福交織的生命之中,臣服於輪迴。

81會員
29內容數
甚麼都有的地方,有我二十年的人生。 - 詩/散文/生活記錄 - 二十歲的鋼琴家在歐洲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樣就可以了。」成立好保護自己的結界,索羅緩慢地褪下莫葉的黑袍,送到結界外。在莫葉重新穿上的同時,索羅再次深呼吸──「謝謝你陪我走到這裡,莫葉。」   溫柔的金綠異色眸之中,含著溼潤的滿足笑意。「至今為止謝謝你。」認真地道出第二次謝語,銀髮魔法師伏低視線。「還有……對不起,我對莫葉撒了謊。」
Thumbnail
「你在做什麼?」 「想事情。」 「想什麼?」 「各種事。回美國。今年秋天我要教的課。你。」 「我?」 「我?」他模仿我的謙遜。 「沒別人?」 「沒別人。」 「每天晚上我都會到這裡來,只是坐在這裡。有時候一待就是好幾個鐘頭。」 「一個人?」 他點頭。
Thumbnail
人無法在自身組構中看見虛無,也同樣無法看見將他吞噬的無限。
Thumbnail
虛無與真實:一切停下來的簡單體驗 一切停下來,只有當一切停止,即使只是一瞬間的停止,如果它真正停止,那麼我們所謂的真相或現實,或稱之為許多名字,都能以其簡單的方式顯示出來。 這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它只是如此非常簡單的事情,它不是神秘的事情,你不需要有一些瘋狂的奇異體驗,因為如果你這樣做,那
Thumbnail
1.虛無:存有是表象 「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實有」-鲁迅。 「沒有什麼比虛無更實在了」-貝克特。 痛苦是生之主體-如大海; 快樂是幻象-如浪濤沖激的泡沫。 痛苦源自對虛無的恐懼,快樂源自對虛無片時的忘卻。 2. 價值:對虛無的反抗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才值得一過」-卡繆
Thumbnail
什麼是失敗主義 什麼又是虛無思想 有些東西,其實不必解釋 “字面上”的意思 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簡單來說 就是悲觀的看待一切可能 以及,架空一切定則 失敗 為成功之母 這個文化並不了解 更加沒有教導 其實 失敗本身 就是 成功 而不是什麼母不母的 什麼是成功? 雖然這樣跳可能會有點快 所謂的成功
Thumbnail
在海拔高 3812 公尺的的的喀喀湖畔,等待轉車的幾個小時,我們遇見了一個小女孩自己蹲在岸邊玩耍。
Thumbnail
生命如此的虛無 有時能感受有時無法判斷,故事接續一步步帶我走向這段旅程的精華、加成。 在這社會,一層一層的如洋蔥般讓我感受到這段人生原來無法就這麼輕鬆的帶過,終需要遇到每件讓心痛徹心扉的傷感,體驗這遊戲帶給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而我只是個內心天真不懂世事的稚嫩小孩,無法承受逃離與失去,匱乏感與不信
Thumbnail
沙特,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曾前往柏林跟胡塞爾學現象學。二戰期間,在戰俘營讀海德格《存在與時間》,1943 年出版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在知識界引起極大回響。晚年政治主張傾向共產黨。 沙特是無神論者,沿襲尼采「上帝已死」前提 (始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如果沒有上帝,那麼所有事情都是允許的」),他認為人是
Thumbnail
「如何將概念化為具體的形象?」、「什麼又是好的具現?」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會影響我們對此三部曲的評價,《哥吉拉:噬星者》作為作品的終章,必然仍然是兩極化評價了,而且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誤解,比如說:「老虛你又發作了!」然而如果我們從「愛的戰士」的正面意涵,而非諷刺意涵來切入作品,我們將會理解終章是那麼正向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這樣就可以了。」成立好保護自己的結界,索羅緩慢地褪下莫葉的黑袍,送到結界外。在莫葉重新穿上的同時,索羅再次深呼吸──「謝謝你陪我走到這裡,莫葉。」   溫柔的金綠異色眸之中,含著溼潤的滿足笑意。「至今為止謝謝你。」認真地道出第二次謝語,銀髮魔法師伏低視線。「還有……對不起,我對莫葉撒了謊。」
Thumbnail
「你在做什麼?」 「想事情。」 「想什麼?」 「各種事。回美國。今年秋天我要教的課。你。」 「我?」 「我?」他模仿我的謙遜。 「沒別人?」 「沒別人。」 「每天晚上我都會到這裡來,只是坐在這裡。有時候一待就是好幾個鐘頭。」 「一個人?」 他點頭。
Thumbnail
人無法在自身組構中看見虛無,也同樣無法看見將他吞噬的無限。
Thumbnail
虛無與真實:一切停下來的簡單體驗 一切停下來,只有當一切停止,即使只是一瞬間的停止,如果它真正停止,那麼我們所謂的真相或現實,或稱之為許多名字,都能以其簡單的方式顯示出來。 這是如此簡單的事情,它只是如此非常簡單的事情,它不是神秘的事情,你不需要有一些瘋狂的奇異體驗,因為如果你這樣做,那
Thumbnail
1.虛無:存有是表象 「我常覺得惟黑暗與虛無乃實有」-鲁迅。 「沒有什麼比虛無更實在了」-貝克特。 痛苦是生之主體-如大海; 快樂是幻象-如浪濤沖激的泡沫。 痛苦源自對虛無的恐懼,快樂源自對虛無片時的忘卻。 2. 價值:對虛無的反抗 「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正因為人生沒有意義,才值得一過」-卡繆
Thumbnail
什麼是失敗主義 什麼又是虛無思想 有些東西,其實不必解釋 “字面上”的意思 就已經說明了一切 簡單來說 就是悲觀的看待一切可能 以及,架空一切定則 失敗 為成功之母 這個文化並不了解 更加沒有教導 其實 失敗本身 就是 成功 而不是什麼母不母的 什麼是成功? 雖然這樣跳可能會有點快 所謂的成功
Thumbnail
在海拔高 3812 公尺的的的喀喀湖畔,等待轉車的幾個小時,我們遇見了一個小女孩自己蹲在岸邊玩耍。
Thumbnail
生命如此的虛無 有時能感受有時無法判斷,故事接續一步步帶我走向這段旅程的精華、加成。 在這社會,一層一層的如洋蔥般讓我感受到這段人生原來無法就這麼輕鬆的帶過,終需要遇到每件讓心痛徹心扉的傷感,體驗這遊戲帶給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而我只是個內心天真不懂世事的稚嫩小孩,無法承受逃離與失去,匱乏感與不信
Thumbnail
沙特,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曾前往柏林跟胡塞爾學現象學。二戰期間,在戰俘營讀海德格《存在與時間》,1943 年出版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在知識界引起極大回響。晚年政治主張傾向共產黨。 沙特是無神論者,沿襲尼采「上帝已死」前提 (始於杜斯妥也夫斯基「如果沒有上帝,那麼所有事情都是允許的」),他認為人是
Thumbnail
「如何將概念化為具體的形象?」、「什麼又是好的具現?」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將會影響我們對此三部曲的評價,《哥吉拉:噬星者》作為作品的終章,必然仍然是兩極化評價了,而且必然會受到強烈的誤解,比如說:「老虛你又發作了!」然而如果我們從「愛的戰士」的正面意涵,而非諷刺意涵來切入作品,我們將會理解終章是那麼正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