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聖喜長老開示語錄

raw-image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人都會犯錯,這很正常。學習佛法之後,當通過業果法則來重新審視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或多或少都做了比想像中更加嚴重的過失,想要自己好的法友,自然會想到如何彌補,很多法友會覺得做點法事,善事,或者懺悔一下,也許就可以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任何事情的發生,既然發生,相應的業已經產生了,未來有了合適的緣,就會觸發相應的果。

就好像,喜歡吃魚殺死了一條魚,多年之後當您發現不能殺生的時候,您無論做什麼都不可能把那條魚救回來,你與那條魚的殺生因果已經形成,無論你做什麼,都無法擺脫這個因果鏈,除非相應的不善果報已經發生。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尊者在開示中有講解一些彌補不善業的方法,歡迎大家積極收聽,未來的日子,也希望可以儘量的止惡揚善,積極聞法,積極修行。

【如果不善業已經成熟,怎麼辦?】

對於不善業,如果其果報已經現行了,是否能被改變,是有可能的,分別是重業輕報,或者輕業重報,或者說按照業力的法則來看,業並不是被改變,而是提早終止結束了,不論是善業或是不善業,都是會被另外一個業所取代。

在業的分類中,有一種是阻礙業,就是阻礙已經發生的業。假設善業現行,可是這種善業的力道已經開始越來越不足,或者說善業果報快要消逝,對於即將冒出來的過去所造的不善業將要成為果報的時候,如果它的力量比善業還要快的話,那麼基本上會成為一個阻礙業,把原本應該可以長期的善業突然將它阻礙提前終止,取而代之的就是不善業。

假設是不善業,也因為那種果報的業力快要消失之前,善業的力量比較強,那麼也會提早終止不善業的部分,取而代之的是善業,業的部分就會業卷業,這部分就屬於支助業了。

raw-image

假設當我們已經冒出不善業的果報,很不順的時候,我們這時候要做的是儘量多製造一些善業,比如說十福業,佈施,持戒,禪修,聞法,正直己見等等,儘量去培育善業的部分,看能不能引發善的果報出現,讓善業成就這種善的果報儘量提早現前,終止不善業。

所以如果說是已經冒出不善業的果報,有時候業來的時候會有點像禍不單行,業會一直卷著一個業,人不順的時候會一直不順下去,如果那時候的心又是很負面的話,就會製造那種延續不善業的因緣一直席捲而來,就很像漩渦一樣,一直把不善業捲進來了。

在我們的內心當中,遇到這不善果報的時候,我們可以造作心儘量朝向善的部分,看能不能逆轉,我們的這種不善業也許它會出現,但是也會隨著我們的心一直朝向光明,或者是說朝向正面的,去阻止不善業。

一定要記得,不善業來的時候沒關係,因為本來就是我們過去造的不善業,所以有不善果報。不善果報來的時候,不是哀哀怨怨,要做的是想辦法製造善業,然後讓心儘量去改變成比較光明的那一部分,那麼這種不善業看能不能借由善業的部分引發出來,然後去終止不善業的繼續延續。

【業的分類與解釋】(來自《攝阿毗達摩義論表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正確的懺悔方式是在於如理作意】

懺悔能不能改變不善業?懺悔到底算不算是一種悔恨?是不是屬於不善心?這要看具體的懺悔,有沒有以如理作意為立基點。什麼叫如理作意?就是說從根源處的地方著手。懺悔的時候,針對做錯的事情,不論是對不起的人,或者事情,那麼我們是針對這件事情,也發現他這個是有過失的。

懺悔不是簡單地改變惡業,而是意識到我們的錯誤,悔過並改正,這是精神層面的一種清潔和淨化。雖然無法徹底消除過去的惡業,但是可以改變我們的態度和行為,減輕惡業的後果。

從根源處已經發現這是有冒犯到別人,也確實認知到這是不對的,那麼我們針對這件事情去做一個懺悔,或者說做一個道歉,但是道歉的原因並不是說我希望不要讓這些業發生,而是說我希望借由知道這是不對的,接下來就不要再重複了,重複這種不對的事情繼續下去。正確的懺悔是針對具體事件,如理作意,與智相應,知道之前哪部分做得不合理,未來不再犯過失;過去的已經發生,懺悔並不能消業,我們能夠掌握的是現在多製造善業,增加未來善業蓋過不善業的機會。

懺悔有沒有必要,或者是說懺悔能不能改變這些業?如果之前是已經做了不善業,那是不能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借由懺悔的方式,讓相同的事情下一次不要再發生。對於過去的不善業已經發生了,就好像一塊田裡已經丟下一些種子,這個種子不可能會消滅的,可是我們可以借由繼往開來的改善,之後不再造不對的事情,借由這些善業去蓋住這種不善業會發生的可能性,所以懺悔可以從這個地方來著眼。

像有一些的懺悔方式,比如拜懺或者法會,基本上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時候他會跟追悔聯結,並不是架構在如理作意的懺悔而是跟追悔聯結。如果說是架構在“我確實是做了,我確實是看到不對的事情,從今以後我不要再有這樣子的過失,從而後我不再發生這種事情了。”那麼這一部分是跟如理作意的聯結,不叫做悔恨,是如理作意,算是一種善心。但如果是架構在“不管有錯沒錯,反正我就是去懺悔,去懺悔就會消業”。大概率那時候造的就是一個不善心,因為是一種追悔,或者是說跟智不相應,跟愚癡相應。

【摘自《業的運作》】

raw-image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面對過錯自己常常是很難被發現的,但我們可以採取以下策略去尋找和處理它們:

1. 反思:定期去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嘗試從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事情,讓自己有空間去批判性地思考。

2. 接受他人回饋:雖然聽別人批評自己不容易,但他人的回饋是確保我們認識到錯誤的關鍵方式之一。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生活中,當你聽到或看到關於自己行為的負面回饋時,可以花時間去反思一下是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3. 瞭解你的價值觀:清楚你自己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它們可以幫助你明白當你做某件事情時,是否符合這些價值觀,或者是否走向了錯誤的路。比如說,您是佛教徒,那麼就應該以經典中的善惡標準來判斷自己是否有過失。

假設你找到了這些問題,以下是你可能需要採取的措施:

1. 承認並接受你的錯誤:你必須承認你的錯誤,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這是修復錯誤的第一步,也是最難的一步。

2. 認識到你的錯誤對他人的影響:一個重要的步驟是理解你的錯誤對他人造成的影響。這將説明你瞭解為什麼需要修復錯誤,以及修復錯誤如此重要。

3. 找到解決方法:尋找修復錯誤的辦法。這可能包括向他人道歉,或者改變造成錯誤的行為。

4. 尋求改變,勇敢一點:對於找到的解決方法,需要付諸行動,只有實際的變化,才能真正改正錯誤。

以上這些,並不一定要嚴格按照順序來,關鍵是真誠對待,勇於接受並改正錯誤,這樣人生和人際關係才會愈來愈好。

raw-image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財富有兩種:聖財和非聖財。 非聖財指金銀珠寶、服飾、房舍、土地和稻田;聖財指信仰、戒德、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品質。 持守任何戒條一兩天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長久守護,哪怕只是一條戒。因此,在家人能圓滿持守五戒一週、一條也不違犯的,並不常見。短期守戒容易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Sāsane kulaputtānaṃ, patiṭṭhā natthi yaṃ vinā;Ānisaṃsaparicchedaṃ, tassa sīlassa ko vade. 教法中的善男子,除了戒之外實無其它依怙;戒德的分量,任誰不能說盡。 這首偈頌表達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善男子遠離父母、兄弟姐妹和親眷,捨棄了財產和諸多擁有之物,離家而成為非家者,只為解脫生死輪迴。他們應始終致力於守護戒德,正如以下偈頌所述: Kikīva aṇḍaṃ, camarīva vāladhiṃ; Piyaṃva puttaṃ, nayanaṃva ekak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摘自《聖喜長老法語開示錄》2023/6/7 在五根之中,智慧代表什麼? 智慧是什麼意思呢? 智慧代表理解。 理解又是什麼呢? 理解這個部分是我們可以培育的。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是 catumadhura。 我們知道這個是catumadhura,這是個概念。 我們知道這個是 catumadhura,可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財富有兩種:聖財和非聖財。 非聖財指金銀珠寶、服飾、房舍、土地和稻田;聖財指信仰、戒德、為佛陀等聖者所讚歎的品質。 持守任何戒條一兩天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難的是長久守護,哪怕只是一條戒。因此,在家人能圓滿持守五戒一週、一條也不違犯的,並不常見。短期守戒容易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Sāsane kulaputtānaṃ, patiṭṭhā natthi yaṃ vinā;Ānisaṃsaparicchedaṃ, tassa sīlassa ko vade. 教法中的善男子,除了戒之外實無其它依怙;戒德的分量,任誰不能說盡。 這首偈頌表達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佛隨念、慈心、不淨、死隨念 55 是四種禪修業處,僧人不應忽略它們的重要性。總體來說,每天修習這四種業處一兩次,會提升信心,生起對輪迴的厭離,提升禪修的動力。這四種修習對於僧人也是一種保護,因此,他們又被稱作(四護衛禪)。為了便於省思這四種業處,早期的導師們編寫了
教海覺舟—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善男子遠離父母、兄弟姐妹和親眷,捨棄了財產和諸多擁有之物,離家而成為非家者,只為解脫生死輪迴。他們應始終致力於守護戒德,正如以下偈頌所述: Kikīva aṇḍaṃ, camarīva vāladhiṃ; Piyaṃva puttaṃ, nayanaṃva ekak
教海覺舟 上座部出家律儀要略 猶如所有的大河,當它們匯入海洋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唯稱大海。就像這樣,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種姓的善男子,當他們於如來所說的法、律中出家,出家之後皆捨棄先前的名字、族姓,唯稱沙門釋迦子。從此,他們成為佛陀遺產的繼承者。 佛陀有兩種遺產:法的遺產與物質的遺產
摘自《聖喜長老法語開示錄》2023/6/7 在五根之中,智慧代表什麼? 智慧是什麼意思呢? 智慧代表理解。 理解又是什麼呢? 理解這個部分是我們可以培育的。 比如我們看到這個是 catumadhura。 我們知道這個是catumadhura,這是個概念。 我們知道這個是 catumadhura,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佛之後,常聽到「業障」二字。所謂業障,是指以前所做的一些惡因,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和身體的健康,讓我們諸事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業障,需要化解處理。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惡業,唯一的功德,就是它可以被淨化。」過去所造的業,不會憑空就消失。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Thumbnail
有大的殺業,家裡有大的淫業,絕對有現世還有來世的報應,盡量想辦法改行。如果需要幫助,我願意幫助你,幫你想辦法、出主意,找貴人幫你改行。很多人就是妄想:「上師,我家賣豬肉,改行以後社會上都沒有人賣豬肉......」不要擔心這麼多,放心好了,「不要養魚社會上沒有魚吃了?」想太多了,先救自己好不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學佛之後,常聽到「業障」二字。所謂業障,是指以前所做的一些惡因,成為現在的障礙,這些業障能障礙我們的學業、事業、道業、家庭和身體的健康,讓我們諸事不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業障,需要化解處理。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惡業,唯一的功德,就是它可以被淨化。」過去所造的業,不會憑空就消失。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Thumbnail
有大的殺業,家裡有大的淫業,絕對有現世還有來世的報應,盡量想辦法改行。如果需要幫助,我願意幫助你,幫你想辦法、出主意,找貴人幫你改行。很多人就是妄想:「上師,我家賣豬肉,改行以後社會上都沒有人賣豬肉......」不要擔心這麼多,放心好了,「不要養魚社會上沒有魚吃了?」想太多了,先救自己好不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 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 業力的前兆 通常惡業準備出現時,經常有身體不適、躁動不安、是一種風雨欲來的感覺,這時在業力尚未現前時,好好懺悔過往造作,還來得及懺悔、身心的障礙將逐漸減少。 如果惡業已經現前,這時的懺悔叫做"認
Thumbnail
人往生之後,將來要再輪迴到哪一道,全憑生前所造作的善惡業決定,如果有家親眷屬懂得用佛法的方式來建立功德迴向給亡者,那麼就可以改變亡者的境界。觀音山舉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超渡法會,歡迎線上參與法會恭誦《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並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經文: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導讀:   【罪業】:罪惡之所作,為感未來苦果之因者。罪業之本性稱為罪性,罪性本空。依罪業而感之苦果稱為罪報,《無量壽經》曰:「罪
Thumbnail
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迅速蠲除自身所造諸業,亡者或鬼道眾生還能蒙受法益,脫離苦痛境界,得度至 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或超薦至三善道。可為先亡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公司行號、地基主等登記「超薦蓮位」, 祈願仰承諸佛菩薩的殊勝願力,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殺害比丘與沙彌、汙尼、毀像塔寺等,發露懺悔近無間。」有犯這一些五無間罪,五大類的無間地獄的罪業,近似無間地獄的罪,是相當重的。犯過這一些的,要深切地向 阿彌陀佛、諸佛菩薩求懺悔,將來才有得生西方淨土的因緣和機會。你對他製造違緣,「違緣」就是讓他修行困難,打擊他的信心,找他的麻煩,這就叫「違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