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愛之語:打開親子愛的頻道》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是你真能用他們理解的方式來表達,使他們確實感受到你付出的愛嗎?

 

兒童和青少年的精神科醫師羅斯.甘伯博士(Dr. Ross Campbell)在演講中提到:

「在每一個孩子內心裡,都有個情緒的箱子等著愛來填滿。一個孩子真正感覺到被愛,才會正常成長。但是愛箱空了時,孩子就會就會有問題行為,孩子們多半的問題行為是由於空箱子的渴求所引發。」

 

本書就是由羅斯博士和巧門博士共同完成,將兒童的愛之語分成五大類:

 

#身體的接觸

近年來許多研究得到相同的結論:被懷抱、撫摸和親吻的嬰孩,遠比被長期冷落、缺乏碰觸的孩子,容易發展健全的感情生活。

 

身體接觸是最容易無條件使用的愛之語了,一面抱著孩子、一面讀故事書。

這使父母能持續接觸孩子比較久的時間,而一些對孩子深具意義的故事,也會變成終生的記憶。

 

男孩跟女孩一樣需要身體的接觸!擁抱讓孩子的自尊心與性別認同越健全!

 

#肯定的言詞

話語就是力量,親切、讚美和鼓勵的話,如同溫暖的雨水落在心田裡,滋養孩子的內在價值和安全感。即使說得很快,卻不會很快被遺忘。孩子很可能因為一句肯定的話而終生受益。

 

#精心時刻

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就是在創造一段終生難忘的回憶,並不需要挑選特別的場地,最具滋養品質的精心時刻常常是在家裡,與孩子單獨相處時。

 

不要等到所有的家事做完才陪孩子,而是讓孩子也共同參與。

洗衣服、購物、庭院的工作等等,雖然做事的時間會變長,但是可以補滿孩子的情緒愛箱,減少處理孩子鬧脾氣的不便。

 

#接受禮物

父母有時候寧願送禮物,卻不肯將自己奉獻給孩子。

有些人可能沒時間、或是沒耐心去明白如何送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

他們真心愛孩子,卻不知道如何供給孩子需要的情緒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

 

每個人都喜歡收到禮物,但是,主要愛之語是接受禮物的孩子,格外看重細節,他們希望禮物經過包裝、贈與的方式獨特而有創意,都視為愛的表現。

 

#服務的行動

許多人以服務的行動為主要愛之語,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他們,這樣就能讓他們感覺到被愛。

為孩子提供服務行動,幫助他們長大成熟,並學會藉由服務的行動去愛別人。

 

 

#結語

發現孩子的主要愛之語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

使用他們專屬的愛之語,更能深刻的表達你對他的愛。

 

夫妻也是一樣,也許太太的愛之語是精心時刻,而先生表達的是贈送禮物的愛之語,太太就會時常抱怨老公都沒有陪她一起做過什麼事、沒有陪她一起去哪裡,先生也會覺得自己已經很好了,時常送禮物給她,也沒外遇沒有不良嗜好,雙方的紛爭由此而生。

 

有人說:愛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愛你的配偶,除了要了解孩子的愛之語,也要花時間去了解伴侶的愛之語,用對方的愛之語相處,讓婚姻生活更融洽,我想,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在充滿愛的父母下成長,他們的自我認同感會更加茁壯。

 

 

作者:蓋瑞.巧門/羅斯.甘伯

翻譯:吳瑞誠、蘇斐

出版社:中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莉娜家的書房的沙龍
7會員
25內容數
2025/02/07
「孤單就像我身上的刺, 是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有翅膀而不是刺, 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我就可以隨心所欲飛到任何地方, 再也不需要什麼願望。」——刺蝟
Thumbnail
2025/02/07
「孤單就像我身上的刺, 是我的一部分。 如果我有翅膀而不是刺, 就不會那麼孤單了。 我就可以隨心所欲飛到任何地方, 再也不需要什麼願望。」——刺蝟
Thumbnail
2025/02/07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 寫下她往昔不曾覺察的吃食烹煮細節。 看著她的文字, 忍不住熱淚盈眶, 裡面寫著不只是食物, 更是對母親的想念。 她說:「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喚不回,如果連菜也丟了,味覺以後就無處可泊岸。」 寫的真的好, 用辭遣字也帶有老派的氣味
Thumbnail
2025/02/07
洪愛珠從她自小浸潤的蘆洲、大稻埕出發, 寫下她往昔不曾覺察的吃食烹煮細節。 看著她的文字, 忍不住熱淚盈眶, 裡面寫著不只是食物, 更是對母親的想念。 她說:「把一道家常菜反覆練熟,隨身攜帶,是自保的手段。逝者喚不回,如果連菜也丟了,味覺以後就無處可泊岸。」 寫的真的好, 用辭遣字也帶有老派的氣味
Thumbnail
2024/08/14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2024/08/14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親子互動是兒童發展的基石,它涵蓋了情感、認知和社交層面。積極的親子互動有助於兒童建立自信、情感連結和成功的未來。通過了解互動的心理學,父母和監護人可以更好地支持兒童的發展,為他們打造一個愛和關懷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親子互動是兒童發展的基石,它涵蓋了情感、認知和社交層面。積極的親子互動有助於兒童建立自信、情感連結和成功的未來。通過了解互動的心理學,父母和監護人可以更好地支持兒童的發展,為他們打造一個愛和關懷的家庭環境。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是你真能用他們理解的方式來表達,使他們確實感受到你付出的愛嗎?  
Thumbnail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自己很愛孩子,但是你真能用他們理解的方式來表達,使他們確實感受到你付出的愛嗎?  
Thumbnail
當個好媽媽的基本要求 對孩子說的任何話,不論語氣如何,都要是真心話,不隨口說氣話。 媽媽可以生氣,但是照顧孩子的責任不能不做。 不要隨口說孩子的壞話,哪個孩子不喜
Thumbnail
當個好媽媽的基本要求 對孩子說的任何話,不論語氣如何,都要是真心話,不隨口說氣話。 媽媽可以生氣,但是照顧孩子的責任不能不做。 不要隨口說孩子的壞話,哪個孩子不喜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在大人的眼裡,小孩總是被認為無憂無慮,不需要為沈重的家計煩惱,也無需為生活瑣事煩憂,所以當我們在新聞事件中看見孩子因為不快樂而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很容易不自覺產生責怪的心情,時常會聽到這些可憐的孩子被批評:「真是不懂得惜福,做這些事情真的非常不孝。」 我總認為小孩是最弱勢的一群,因為無法獨立而必須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阿崴閱讀-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教養的另一個面向我推薦的點在於溝通。有些主管抱怨不同世代的人很難溝通,但往往只是想要把自己的想法意志強灌輸再另一個人身上,但溝通必須尊重每個個體的不同。另外溝通時是否有覺察自己的情緒,我們常常會被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習慣所束縛而不自知,而當自己帶了過多情緒進行溝通時,恐怕
Thumbnail
在醫院工作的時間裡,有時候會聽到家長向我反映,教養書籍上寫的同理心等等的技巧對他來說很難應用在生活裡,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先用打罵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因為打罵這麼方式他用的比較順手,而且至少還可以讓小孩短暫聽話。你也有一樣的困惑過嗎?歡迎閱讀本篇文章。
Thumbnail
在醫院工作的時間裡,有時候會聽到家長向我反映,教養書籍上寫的同理心等等的技巧對他來說很難應用在生活裡,所以一直以來都只能先用打罵的方式和孩子互動,因為打罵這麼方式他用的比較順手,而且至少還可以讓小孩短暫聽話。你也有一樣的困惑過嗎?歡迎閱讀本篇文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