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遊戲成為教養的一部分(1)—愛的存摺—投資篇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這句耳熟能詳的形容,其實是有前提的。剛出生的小孩既強韌也很脆弱,強韌的在於先天的學習能力,為了生存會盡一切可能與周遭的環境互動,然後學習怎樣存活下來,所以可以想像一開始最重要的對象就會是媽媽或任何主要的照顧者。脆弱的地方在於什麼事都高度依賴照顧者,一開始可以溝通的工具也非常有限,也就是哭聲。這些敘述就被心理學家整理出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依附理論,這次我就試著用愛的存摺來分享我的理解。想像一下交朋友、談戀愛的經驗,我們通常都會期待相互付出,假如一直被潑冷水或是越來越沒有生活上的交集,就很容易逐漸疏遠。親子關係也是如此,照理說孩子好像不太可能「分手」,可是新聞中有時出現的劇烈衝突、離家出走就是強烈的抗議訊息,所以接下來就來看看這本存摺到底是怎麼回事。

肚子餓、疲倦、尿布濕了、任何不舒服的感覺一律以哭聲來表達,而照顧者都擁有一種神奇的翻譯能力,然後透過餵奶、抱起來、放在床上、換尿布這些動作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彼此之間也會以眼神接觸、肢體接觸、微笑、各種表情、各種聲音來互動,這些看似非常日常的經驗,其實就好像愛的存摺,不斷累積著兩種財富--安全感與信任感。隨著孩子成長,學會坐起來、爬行、站起來、走路,就會越來越有自信探索周遭的世界,也能友善的與越來越多同儕或成人互動。探索過程遇到任何不開心的事情,就會像是從存摺中提款,只要照顧者可以注意到孩子的需求,適時把存摺補滿,那麼孩子就能繼續對周遭的世界抱持著正面的想像。當然我們也知道人不可能完美,所以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遺憾或感到匱乏的經驗,比較常見的像是父母忙於工作而缺乏心力陪伴孩子、手足的出生讓第一個孩子產生失寵的威脅、過於嚴厲的教養方式,也有一些屬於家庭變動像是搬家、離婚,可能更劇烈的改變像是家人過世。無論如何,這本存摺是否有足夠的底氣,影響的不只是親子關係,也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態度、情緒處理能力、人際互動能力,尤其是親密關係,所以教養中非常重要的關鍵就在於這本愛的存摺,有沒有辦法對孩子的需求有足夠的敏感度,以及做出適當的回應。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raw-image


1.三個技巧: 行為描述、回應、具體稱讚

(1)行為描述:說出孩子的行為,例如「哦~~你在用積木蓋房子」、「哇,你煮了好豐盛的晚餐」,也可以說出孩子的情緒與想法,例如「找不到你想要的顏色讓你有點生氣」、「你希望我們一起出動去救人」,這時候可能會想問,如果孩子反駁也沒有關係,可以直接回應「原來你想要畫的是一隻恐龍,對不起我看錯了」。很多人也想要問,如果出現不恰當的行為該怎麼辦,類似抱怨、哭出來、罵一下髒話這種比較輕微的就可以忽視,例如不說話、不看著孩子,也可以描述自己正在玩的玩具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出現明顯的破壞或攻擊行為,就可以暫停遊戲時間,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繼續玩。行為描述的目的在於讓孩子感受到被真誠的陪伴著,而不是單純在同一個空間,同時又可以幫助孩子逐漸辨認與理解自己的狀態。

(2)回應:回應孩子的表達、疑問、行為,例如孩子拿著飛機發出咻咻聲,就可以回應「哇噢,飛起來了耶,咻咻~~」、「對啊,這是藍色的」。回應一方面可以幫助孩子練習對話,另一方面也是孩子感受到我與你同在。

(3)具體稱讚:這個技巧除了運用在遊戲中,也非常適合應用在孩子的日常行為,運用的時機是正向行為出現的當下,運用的關鍵在於描述這個正向行為,如此才能讓孩子具體理解什麼是適當的行為。例如「謝謝你跟我分享」、「我好喜歡你專心畫畫的樣子」、「哇噢,就算一直掉下來你還是沒有放棄,真是太厲害了」。前面提到孩子可能會發脾氣、哭泣,甚至破懷玩具的狀況,無論是短暫的忽視或選擇暫停遊戲時間,只要孩子恢復冷靜,就可以立即給予具體稱讚,例如「我很喜歡你小心對待玩具的方式」。

2.兩個態度: 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一起參與」,而不只是旁觀,所以如果感覺有點困難,就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玩遊戲的心情吧。

(1)模仿: 跟隨孩子的遊戲行為,例如當孩子在捏黏土,就可以一起捏,當孩子在組合樂高積木,就可以一起組合,也可在當下描述自己的動作,例如「我也來讓汽車跑很快」、「我來捏出一個很大的漢堡」,或是孩子搭配音效時也可以模仿,例如「咻~~飛起來了耶」。

(2)熱情:放下身段,暫時忘記忙碌中的工作或家事,放鬆下來,直接坐在地板上參與孩子的遊戲,跟隨孩子主導的遊戲,一起驚呼、一起歡笑,只需要稍加留意安全即可。

3.三個地雷:先強調不需要強求「歸零」,但至少維持最多出現三次比較理想,困難的地方在於下列這些行為一定是管教的日常,甚至是跟人互動的日常。

(1)命令: 既然是孩子主導的遊戲,除非有立即的危險或明顯不恰當的行為,最好避免給予指令。最常見的狀況就是忍不住想要指導,例如看到孩子可能比較笨拙的動作,父母覺得比較不理想的創作,就可能會說「你要這樣用才裝得上去」、「你應該畫成紅色的」,這些原本好心的建議其實都是一種指令,一方面減少孩子自己嘗試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能影響孩子自主決定的能力與自信,甚至可能出現不願意配合的行為。

(2)批評:大多時候在遊戲中的親子互動就會避免這種情況,但還是要盡量避免,即使可能只是無心的玩笑話或提醒,例如「怎麼這麼笨手笨腳」、「你看,果然掉下來了吧」、「這樣看起來好醜啊」。這樣的表達不只可能引發孩子負面的感受,影響孩子的自尊,甚至可能引發衝突。

(3)問問題:回想一下有沒有這樣的經驗,當我們想要委婉表達意見時,就習慣用問問題的方式,例如「你要不要試試看這樣操作,可能會比較順手?」,另一種常見的情況可能來自純粹的好奇,例如「哇,這看起來好厲害,你想要蓋出什麼呢?」,這樣問可能會打斷孩子的思緒。以上這類的對話很容易在無意中命令孩子,同時也可能在暗示「我不同意」、「我的做法比較好」,同樣也會影響孩子的自主性。

預告一下,接下來還會針對不同狀況分享如何將遊戲運用在教養中,敬請期待。

歡迎來參觀臉書粉絲專​頁IG

分享幾年下來的兒童臨床工作經驗,花了很多時間沉浸在孩子遊戲中的想像世界,也同樣花了很多時間與爸爸媽媽們一起討論,期待這些故事與經驗,帶給父母更美好的教養,也帶給孩子更幸福的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天來介紹一下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課程的差別,包含各自的特點、好處與缺點。最後也來分享一下,在家跟孩子玩不同類型遊戲有哪些幫助。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如果順利進行了幾次,孩子可能會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心理課」,這時候如果問孩子都在做些什麼,孩子大概會告訴把拔馬麻,我們一起玩扮家家酒、畫畫、樂高積木…等。會不會感到很疑惑,不是在心理諮商嗎,這樣我在家裡陪孩子玩就好了啊。 先來引用一下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 Landreth的經典形容,「鳥飛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今天來介紹一下個別心理諮商與團體課程的差別,包含各自的特點、好處與缺點。最後也來分享一下,在家跟孩子玩不同類型遊戲有哪些幫助。
成人可以為自己選擇要不要安排諮商,因為主角是自己,當然是直接與心理師討論任何問題。孩子的狀況就不一樣了,通常都是大人決定的,而且諮商過程發現的任何變化,心理師與父母都需要合作來討論,包含諮商過程對孩子的觀察,父母對孩子變化的觀察,以及父母更在意的,到底該怎麼做,所以這次要來分享親職諮詢。
如果順利進行了幾次,孩子可能會開始期待每個星期的「心理課」,這時候如果問孩子都在做些什麼,孩子大概會告訴把拔馬麻,我們一起玩扮家家酒、畫畫、樂高積木…等。會不會感到很疑惑,不是在心理諮商嗎,這樣我在家裡陪孩子玩就好了啊。 先來引用一下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 Landreth的經典形容,「鳥飛
很多時候仍然忐忑不安,可能會想到下面這些問題: 1. 我的孩子有嚴重到需要找「心理醫生」嗎? 2. 萬一要吃藥怎麼辦,會不會變成依賴啊? 3. 老師一直叫我們帶孩子來看,可是在家裡還好啊? 4. 這樣是不是過動兒或自閉症啊? 5. 孩子這麼小要怎麼諮商? 6. 諮商要看幾次才會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加油吧!你也可以的!不要因為3個月少不掉1公斤就放棄。玩遊戲滑手機你都很有耐性,沒有理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努力。
Thumbnail
戰士啊,你的前世已經結束,現在開始你就要在瓦爾海姆無盡輪迴,做一個…建築師吧! 沒錯,我把《瓦爾海姆》(Valheim)列為建築遊戲。 《瓦爾海姆》是一款兩年前以搶先體驗上市的遊戲,乍看之下,他的畫質比不上什麼大作,容量更是壓在少少的 1-2 GB 以內。但是他以搶先體驗上市後一個月內就賣出五百萬
Thumbnail
生命不允許假如,但出錯亦不至於不能修正。《今》的遊戲設定,一局定生死,參賽者對岸回頭之際,正是人頭落地之時。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是遊戲嗎?
Thumbnail
這是《遊戲設計的藝術》書籍的內容分享文章【第 2 篇】,裡頭我會簡單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內容大綱: ■ 「你所設計的遊戲,應該會在哪裡玩?」 ■ 「為什麼要在設計桌遊時思考場地這件事呢?」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當孩子發現你還算可以精確說出某些遊戲的內容,話匣子很快就打開了。3C帶來豐富的娛樂,也是好用的工具,卻很容易在不適當的安排下演變成親子衝突的導火線,爸爸媽媽可以如何看待呢?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都帶著不同的磁場,這些孩子好像就很難對到適合的頻率,然而互動之後會發現,其實每個孩子都非常不一樣。現在來啟動一下來自科幻片的宇宙翻譯機,感受一下這群孩子與眾不同的視野與想像吧。
Thumbnail
延續「猴死囝仔」這個主題,孩子很多時候不會照你的劇本走,這時候該怎麼應對自己也可能要抓狂的情境呢?接下來分成兩個部分來分享。首先是父母自己本身的狀態,再來是孩子的狀態,父母要先練習掌握自己的狀況,也照顧好自己,才可能有足夠的心力掌握孩子的狀態,進而幫助孩子。
Thumbnail
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如果粗心大意、坐不住、左耳進右耳出、健忘、專門闖禍,雖然容易惹火身邊的同學、爸媽、老師,但其實不是故意的,惹禍的其實是大腦指揮中心的功能。所以在監控自己的情緒、想法與行為時,總是比同年齡的孩子幼稚,這時候該怎麼幫助這樣的孩子呢?
Thumbnail
如何跟孩子玩遊戲,其實最厲害最熟悉的當然就是父母或主要的照顧者,如果想要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玩遊戲一段時間,也就是所謂的特別時間或是精心時刻,我就來分享的是可以參考的原則。以下分成三個技巧、兩個態度、三個地雷,透過這樣的遊戲態度與技巧,為親子關係增溫。
Thumbnail
加油吧!你也可以的!不要因為3個月少不掉1公斤就放棄。玩遊戲滑手機你都很有耐性,沒有理由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努力。
Thumbnail
戰士啊,你的前世已經結束,現在開始你就要在瓦爾海姆無盡輪迴,做一個…建築師吧! 沒錯,我把《瓦爾海姆》(Valheim)列為建築遊戲。 《瓦爾海姆》是一款兩年前以搶先體驗上市的遊戲,乍看之下,他的畫質比不上什麼大作,容量更是壓在少少的 1-2 GB 以內。但是他以搶先體驗上市後一個月內就賣出五百萬
Thumbnail
生命不允許假如,但出錯亦不至於不能修正。《今》的遊戲設定,一局定生死,參賽者對岸回頭之際,正是人頭落地之時。當遊戲比生命本身更嚴肅,還算是遊戲嗎?
Thumbnail
這是《遊戲設計的藝術》書籍的內容分享文章【第 2 篇】,裡頭我會簡單分享我的所見所聞。 內容大綱: ■ 「你所設計的遊戲,應該會在哪裡玩?」 ■ 「為什麼要在設計桌遊時思考場地這件事呢?」
Thumbnail
當你看到很高很高的溜滑梯、磨石子的溜滑梯、很高的攀爬網,你的心理感受只有危險嗎?你有去理解為何遊樂場這樣設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