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性戀,紙浪漫,紙愛(Fictosexuality, Fictoromance, and Fictophilia〉短評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本次要介紹兩位芬蘭學者Karhulahti & Välisalo的論文〈Fictosexuality, Fictoromance, and Fictophilia〉,這篇應該是英語圈第一篇完整對於紙性戀的研究。除了前半部介紹準社會理論,後半部則參考了齋藤環、東浩紀等人的研究。在兩位學者提出的五個主題中,最令人在意的是「紙性戀悖論」和「紙性戀汙名」。

與常見觀點不同的是,這兩位學者沒有把紙性戀的不適感(紙性戀悖論)歸於「次元障壁」之類的說法,而是認為這是取決於「互動」的問題,也就是因為與二次元角色的互動模式,不同於與人類的互動模式;這種觀點可能受到準社會理論的影響,但是對於互動差異的問題化,卻有助於近一步思考「人類中心主義的互動規範」的問題。在我們之後會介紹的論文,也就是Marsh關於對物性戀的研究中,指出了對物性戀與物之間多樣的溝通方式,這些溝通方式非常值得紙性戀者進一步參考。

另一方面,兩位學者注意到了紙性戀者在人際上的孤立處境,並將這種孤立稱為「汙名」。紙性戀者的孤立處境非常重要,但是將此稱為「汙名」卻可能有問題。因為在「可視的汙名」的同時,紙性戀者也同時面對著「不可視化的抹消」,也因此在作為異端被排除的同時,孤立也來自不被承認、不被理解的處境。這點我們會在日後介紹松浦優老師的論文〈以日常生活自明性對宣稱的「預先排除/抹消」〉時詳細討論。

最後值得思考的是「紙性戀悖論」和「紙性戀社會孤立」之間的關係。紙性戀對虛構物投注強烈的心力與情感時,會不會轉變我們人際互動的方式?另一方面如果紙性戀者獲得足夠的社會支持和社會承認,紙性戀悖論的不適感是否會減輕?這些問題非常值得進一步思考。

論文連結

追蹤粉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紙性戀集散地.中文集中處的沙龍
10會員
12內容數
這個專題放置在臉書專頁「非現實國度:台灣紙性戀集散地」上連載的短評。短評主要介紹關於紙性戀、非對人性戀相關的知識與實踐,通常以相關著作或評論為基礎。內容通常包括但不限於來自女性主義、酷兒研究、無性戀研究方面,或次文化、ACG、御宅研究方面,以及人類學、多物種研究、本體論轉向等方面。
2023/10/02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2023/10/02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2023/10/02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Thumbnail
2023/10/02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Thumbnail
2023/09/20
「你如何代入角色?」這個對歌劇演員的標準問題,對於布袋戲偶師則毫無意義;因為對偶師來說,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人偶活靈活現」。當偶戲人類學家司黛蕊發現這個差異時,她在兩種藝術間提出了「賦生對上展演」的相對概念,並將其拓展到廣泛的心理和社會理論的層次。她在定義中採取了工整的對仗,展演是由外而內「內攝」來
Thumbnail
2023/09/20
「你如何代入角色?」這個對歌劇演員的標準問題,對於布袋戲偶師則毫無意義;因為對偶師來說,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讓人偶活靈活現」。當偶戲人類學家司黛蕊發現這個差異時,她在兩種藝術間提出了「賦生對上展演」的相對概念,並將其拓展到廣泛的心理和社會理論的層次。她在定義中採取了工整的對仗,展演是由外而內「內攝」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在介紹幾篇學術論文之後,這次我們來介紹一些關於「紙性戀婚禮」的實踐知識。有名的近藤顯彥在2018年與初音未來結婚,這是聞名紙性戀社群與御宅圈的事件,相關英、日、中文報導屢見不鮮。不過日本之外比較少人知道的是,近藤也夥同一群「紙性戀婚禮」的實踐者,出版了《如何舉辦與二次元角色的婚禮》這本同人誌,來分享
Thumbnail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Thumbnail
在松浦優老師諸多紙性戀相關的論文中,〈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力〉是第一篇詳細的討論「對二次元性特質=作為賦生式誤配的多重定向」與「對人性戀中心主義」的文章。這篇文章巧妙的將「展演與賦生(見前一篇貼文)」結合於東浩紀的誤配論,從而分析非對人性戀的實際存在、可能性與受到的邊緣化。要一次讀懂這篇文章可能
Thumbnail
本次要介紹兩位芬蘭學者Karhulahti & Välisalo的論文〈Fictosexuality, Fictoromance, and Fictophilia〉,這篇應該是英語圈第一篇完整對於紙性戀的研究。除了前半部介紹準社會理論,後半部則參考了齋藤環、東浩紀等人的研究。在兩位學者提出的五個主題
Thumbnail
本次要介紹兩位芬蘭學者Karhulahti & Välisalo的論文〈Fictosexuality, Fictoromance, and Fictophilia〉,這篇應該是英語圈第一篇完整對於紙性戀的研究。除了前半部介紹準社會理論,後半部則參考了齋藤環、東浩紀等人的研究。在兩位學者提出的五個主題
Thumbnail
1973年局外人藝術家亨利達格在療養院中死去,其令人震撼的巨作《在非現實國度》在租屋處被發現。達格在數十年孤獨的生活中,以拼貼、描圖的技法完成這本一萬多頁的圖文小說,並創造其中龐大的虛構世界;這個虛構的理想鄉環繞著「薇薇安少女」──不存在於現實之性別的虛構角色們展開。達格將欲望和生命注入虛構,從而在
Thumbnail
1973年局外人藝術家亨利達格在療養院中死去,其令人震撼的巨作《在非現實國度》在租屋處被發現。達格在數十年孤獨的生活中,以拼貼、描圖的技法完成這本一萬多頁的圖文小說,並創造其中龐大的虛構世界;這個虛構的理想鄉環繞著「薇薇安少女」──不存在於現實之性別的虛構角色們展開。達格將欲望和生命注入虛構,從而在
Thumbnail
在性上描寫二次元女角色的創作物,時常受到將女性或兒童性物化的指責。但這種指責,預先設定「二次元(角色)」和「三次元(人類)」的存有論差異是無意義的,並抹消了相異於指向人類的性特質的「指向二次元的非對人性戀」的存在。此外從女性主義與酷兒研究的觀點出發,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點。本文預計將這些問題描繪出來。
Thumbnail
在性上描寫二次元女角色的創作物,時常受到將女性或兒童性物化的指責。但這種指責,預先設定「二次元(角色)」和「三次元(人類)」的存有論差異是無意義的,並抹消了相異於指向人類的性特質的「指向二次元的非對人性戀」的存在。此外從女性主義與酷兒研究的觀點出發,也同時存在一些問題點。本文預計將這些問題描繪出來。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Thumbnail
對人性戀中心主義和順性別中心主義是不是可能緊密相連?恐跨(Transphobia)和恐萌(Moephobia)是不是根植於同一個結構?我已經多次在論文和推特上討論這個問題,但我想在這裡更具體的解釋一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