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有各種樣貌,吸引各式各樣的客人。因此如果要問每個人對於「咖啡店」的定義,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
基本上,我對咖啡店的定義非常嚴格,第一一定要有手沖(或虹吸式沖煮),第二一定要有單品豆,最好還能自己烘焙。第三則是播放的音樂,一定要是非主流。
或許有人質疑,店裡播放什麼音樂,跟它是不是咖啡店有什麼關係?我並非硬是要認為只有播放古典和爵士樂才能算得上是正統咖啡店。其實還是要看店裡播放的音樂,到底和自身所想要營造的氛圍與吸引的客群,是否仍能以「享受咖啡的空間」為核心宗旨來統合有關。
星期一,為了中秋節,我到大溪簡單地祭拜母親。中間臨時遇到超大午後雷陣雨,只好一個人坐在供桌旁的椅子休息,心想待會一定要來老街逛逛,趁著雨後涼爽透透氣。
很幸運地,下午三點多雨便停了,我便前往大溪老街。星期一的大溪老街,遊客較少,可以很舒服地散步。原先新南老街有間咖啡店,後來換了,便決定來去坐坐。
一進門,看到老闆正在整理豆子,撲鼻而來的是咖啡豆香,我便知道來對地方了。當時店裡只有一位客人,因此異常寧靜。
簡單地點了兩杯咖啡後,開始注意到店裡播放著前衛鋼琴的演奏專輯。彈奏結束後有觀眾的鼓掌聲,是張現場演奏錄音專輯。我詢問老闆正在播放的是什麼音樂,他拿出當代知名爵士鋼琴大師Paul Bley的ECM專輯「Play Blue」,這是張在奧斯陸的現場演奏。
我非常驚喜,沒想到在有著百年歲月的角落裡,還有人願意在此撐起一間咖啡店,播放著有點挑戰性的音樂。
老闆說,這樣的空間放著這樣的音樂很適合,而自己也是花了很多時間才聽懂這張專輯。
令我感到佩服的不是老闆聽懂當代演奏音樂,而是他願意花上許多時間來理解音樂。這樣的人,這樣的店家,烘出來的豆子一定風味細緻!於是當天我便買了兩包豆子回來沖泡。
Paul Bley曾出現在我所介紹過的專輯「Jimmy Giuffre 3, 1961」當中,而當天店裡播放的「Play Blue」則是更為前衛激進的整場鋼琴獨奏音樂。
剛好也在二十多年前的秋天,我買下了這張Charles Mingus的「Pre-Bird」專輯,讓我想起了那段開啟聆聽前衛音樂的契機。
這張專輯和Paul Bley有什麼關係呢?其實Paul Bley就躲在樂團裡彈他的鋼琴!
這張Charles Mingus在六零年代以冒險的心情探索Bird(咆勃薩克斯風大師查理.帕克的綽號)對聲響進行實驗革命的精神,所組成的大樂團錄音,成員個個都是未來的融合爵士與前衛爵士大將:薩克斯風(單簧管)的Eric Dolphy、長笛的Yusef Lateef,當然還有鋼琴手Paul Bley。
而Charles Mingus的樂團作品鮮少有女歌手,這張專輯可說是少數中的少數。女歌手Lorraine Cusson演唱的「Eclipse」(蝕)和樂團的男性和聲,散發著濃濃的神秘宗教感;「Weird Nightmare」(詭異的夢靨)讓人聯想到荀白克的「月下小丑」,像是飛蟲似的低音提琴撥弦,和仙靈般的長笛,真是既視感十足。
與女歌手的聯演不但沒有落入搖擺的俗套,反而比古典樂還能營造準確的聲響和畫面。
最後一首「Half-Mast Inhibition」則讓人感覺到史特拉汶斯基的風格,而史特拉汶斯基在這時期也影響了不少的爵士創作者。
最後再回到「Eclipse」(蝕),Paul Bley彈著破碎的音群,點綴著女歌手Lorraine Cusson神秘的嗓音,彷彿在月蝕的夜晚,看見滄桑而迷濛的女子。間奏時Paul Bley的彈奏倒有那麼一點古典味。
根據Charles Mingus所說,這首是為了爵士女歌手Billy Holiday所寫,不過我覺得Billy Holiday的嗓音反而會破壞這氛圍。
總之,「Pre-Bird」這張專輯,可說是任何人嘗試接觸前衛爵士的預防針,兩首改編艾靈頓公爵的作品,和六首Charles Mingus個人創作,讓我們在六零年代的交叉路口上,既熟悉又興奮不已。
星期一的那個午後,我滿足地踏出咖啡店,走在老街上。真心希望這間店能屹立不搖,始終像燈塔一樣,在這又快又喧鬧的世界中,指引人們一條守護寧靜心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