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懷特獨白的沙龍
41會員
103內容數
生活的哭悲與無常,就用一杯酒水惜別你的的放蕩時光,今天的你還好嗎?本專題是由所製作的【哭悲無常】專題,以廣播及短文集形式,重新詮釋電影中的文化符碼;包括文化與公共的討論範疇,藉由影像語言的解構,提出我們對當代文化的觀點。
懷特獨白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7
王政篇情報公開
人類歷史之謎揭曉?! 真正的王室血統另有其人!
接連經歷幾次戰役後,潛藏在王都深處的貴族勢力終於也浮出水面,同時,不僅止於希斯特莉亞的貴族血統曝光,甚至就連里維不可告人的過去也一同在此公開!於是,當眾人從大戰後歸來,隨著艾連、阿爾敏、米卡莎、約翰、柯尼、希斯特莉亞等人被編列至新

2023/11/17
王政篇情報公開
人類歷史之謎揭曉?! 真正的王室血統另有其人!
接連經歷幾次戰役後,潛藏在王都深處的貴族勢力終於也浮出水面,同時,不僅止於希斯特莉亞的貴族血統曝光,甚至就連里維不可告人的過去也一同在此公開!於是,當眾人從大戰後歸來,隨著艾連、阿爾敏、米卡莎、約翰、柯尼、希斯特莉亞等人被編列至新

2023/11/12
進擊巨人這部作品的特色,除了是諫山創對於巨人世界觀的寫實刻畫,尤其,更是包含故事情節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塑造,因此,為了理解這樣一部作品,那就少不了劇中的文戲對白了;以下,是針對牆內篇的托洛斯特防衛戰以及第五十七次壁外調查篇幅中較難以理解的伏筆,透過漸進式的概念解析,逐一梳理諫山創在處理故事時所留下的訊

2023/11/12
進擊巨人這部作品的特色,除了是諫山創對於巨人世界觀的寫實刻畫,尤其,更是包含故事情節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塑造,因此,為了理解這樣一部作品,那就少不了劇中的文戲對白了;以下,是針對牆內篇的托洛斯特防衛戰以及第五十七次壁外調查篇幅中較難以理解的伏筆,透過漸進式的概念解析,逐一梳理諫山創在處理故事時所留下的訊

2023/11/10
序
如果你想拯救米卡莎跟阿爾敏還有大家的話,就必須完成所有使命...
為什麼三任進擊巨人繼承者都曾說過相似句話?明明阿爾敏和米卡莎都是不屬於梟所處的世代的人,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是在同一個國家生活的,為何這段對話卻又能夠在梟的口中聽到呢?關於這部分的原因,便都指向了進擊巨人這個關鍵。
巨人的

2023/11/10
序
如果你想拯救米卡莎跟阿爾敏還有大家的話,就必須完成所有使命...
為什麼三任進擊巨人繼承者都曾說過相似句話?明明阿爾敏和米卡莎都是不屬於梟所處的世代的人,更何況他們根本就不是在同一個國家生活的,為何這段對話卻又能夠在梟的口中聽到呢?關於這部分的原因,便都指向了進擊巨人這個關鍵。
巨人的

你可能也想看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都靈之馬》中的兩人困境,正是隻身暴露於環境的荒蕪中──電影中最明顯的,就是視聽上存在感極強的強風,幾無文明的中介作為他們生存的保障。貝拉・塔爾在影像中開展出來的,是生命去除掉敘事與救贖的綁架所展現的,看似匱乏實則扎實的生命實相自身,抑或是剝除掉枷鎖之後,生命自身其實仍舊是一場欲振乏力的荒蕪呢?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中,《神選之地》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都值得一提。《神選之地》描述丹麥神父到冰島傳教的艱辛旅程,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則講述軍官去墾荒的故事。這些北歐電影以大自然為背景,展開動人的敘事,讓人深思宗教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今年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15強中,《神選之地》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都值得一提。《神選之地》描述丹麥神父到冰島傳教的艱辛旅程,而《荒蕪之地.應許之心》則講述軍官去墾荒的故事。這些北歐電影以大自然為背景,展開動人的敘事,讓人深思宗教和自然之間的關係。

如果說《暴雨將至》是因為愛而打破沈默,《烈火焚身》則是因為愛而選擇緘默。如果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母親終其一生所尋找的意義,綿延多時的思念之情,終究在生命終結之時,下起了一場救贖的大雨。

如果說《暴雨將至》是因為愛而打破沈默,《烈火焚身》則是因為愛而選擇緘默。如果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就是在一起,母親終其一生所尋找的意義,綿延多時的思念之情,終究在生命終結之時,下起了一場救贖的大雨。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作品,不是要確立關於人與信仰的關係的特定答案,而是透露了他的著迷於兩者之間的動態交互影響。終極解答不會是「不信」,也不該是「信」,而是在信與不信之間,在對什麼謙卑或臣服之前,先反覆被折磨地發現、確立某個「我」。

文本由小說成立到電影的實現,《沙丘》本身就是宇宙兩造互相輝映的夢境,當預言的視角移至影像對文字的再述,是否真能如故事所言:一旦人有了彌合時空的能力,就能令個人、令歷史或多或少地溢出宿命和輪迴,為一路以來複寫的平庸解套,從命定的子嗣繼而創生命運?電影落幕時,旅程才正要開始。

文本由小說成立到電影的實現,《沙丘》本身就是宇宙兩造互相輝映的夢境,當預言的視角移至影像對文字的再述,是否真能如故事所言:一旦人有了彌合時空的能力,就能令個人、令歷史或多或少地溢出宿命和輪迴,為一路以來複寫的平庸解套,從命定的子嗣繼而創生命運?電影落幕時,旅程才正要開始。

比起人們相信的事物是否是真實的,我更有興趣人們的相信如何讓那個人變化,尤其是讓他變強或者是變弱,於是最終的問題在於,什麼是強?什麼是弱?一個悖論是,當人信仰著一種比其更強大的存在而抱持著某種信念時,他既會謙卑也會感到驕傲,他不再無能為力的求取幫助,而是盡己所能的達到極限,信念是帶我們前往極限的道路。

比起人們相信的事物是否是真實的,我更有興趣人們的相信如何讓那個人變化,尤其是讓他變強或者是變弱,於是最終的問題在於,什麼是強?什麼是弱?一個悖論是,當人信仰著一種比其更強大的存在而抱持著某種信念時,他既會謙卑也會感到驕傲,他不再無能為力的求取幫助,而是盡己所能的達到極限,信念是帶我們前往極限的道路。

簡介:
描述二戰結束後的1960年代,一群人在面對絕境、犯下滔天大錯時,以信仰祈求獲得救贖的故事。

簡介:
描述二戰結束後的1960年代,一群人在面對絕境、犯下滔天大錯時,以信仰祈求獲得救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