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星星的星口普查報告:赫羅圖的前世今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恆星究竟是什麼?他們也有生老病死嗎?這些問題是天文學家自古以來不斷追尋的提問,然而人類的壽命相較於恆星實在是太過短暫,難以見證一顆恆星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部過程。不過,若是我們能辨識出恆星在不同生命階段的樣貌,是否就有機會拼湊出恆星的一生呢?在介紹恆星的一生之前,這一篇文章先帶大家回到19到20世紀初期認識天文史上重要的星口普查工具之一──赫羅圖(HR diagram)。

赫羅圖是能以最直觀方式呈現恆星群體的顏色、溫度、亮度等特徵樣貌的關係圖。

赫羅圖是能以最直觀方式呈現恆星群體的顏色、溫度、亮度等特徵樣貌的關係圖。

全天空的大型星口普查

在克希何夫等物理學家的努力下,人們對光譜的知識與觀測能力提升,再加上19世紀上半葉攝影技術的發明,天文學家不僅可以用客觀的方式大量記錄下恆星的亮度和光譜譜線,還讓記錄成為可供後續分析的數據。有了這兩大利器,恆星光譜相關的研究蓬勃發展,終於讓大規模的恆星觀測、資料整理成為可能。天文學家因此可以比較不同恆星族群的特徵去推敲出年齡順序,藉此拼湊出恆星從出生到死亡會經歷的不同階段,就好像是在社會中進行人口普查一樣。

1886年哈佛大學天文台台長愛德華‧皮克林(Edward Pickering)在美國天文攝影先驅亨利‧德雷伯(Henry Draper)遺孀的贊助下,展開超過五年、針對北天球的1萬多顆恆星進行觀測。由於從目視觀測進步到攝影紀錄後資料量大幅度增加,預算有限卻又需要大量人手協助整理資料,皮克林遂招募了許多女性計算員來協助他實現這個野心勃勃的計畫。之所以找來的計算員都是女性,一方面是因為在19世紀末期即便是受過教育的女性,平均薪資仍不及從事同樣工作的男性的一半,另一方面皮克林也不滿男性員工的工作成果,甚至認為自家女僕都做得比正職員工還好。

哈佛天文台的計算員以女性為主,間接培育了包括安東妮亞‧莫里(Antonia Maury)、安妮‧坎農(Annie Cannon)、亨麗埃塔·史旺·勒維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等天文學家。圖中站立者即為弗萊明。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哈佛天文台的計算員以女性為主,間接培育了包括安東妮亞‧莫里(Antonia Maury)、安妮‧坎農(Annie Cannon)、亨麗埃塔·史旺·勒維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等天文學家。圖中站立者即為弗萊明。圖片來源:哈佛大學圖書館

事實證明女性計算員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好。皮克林傳授分析方法給了他的女僕弗萊明(Williamina Fleming),而在弗萊明的協助下哈佛天文台共整理了10351顆北天球恆星的分光資料,並根據光譜呈現的化學組成和特徵譜線區分了17類光譜型。這個在1890年出版的星表以亨利‧德雷伯的名義命名為《HD星表》,後續幾經改版,1918年的版本不但擴大收錄與區分了23萬5300顆恆星的光譜型,也獲得國際天文聯合會採用成為現今恆星光譜分類的基礎。編纂星表的過程中也培育了許多女性投身研究,就此改變了過去完全由男性主導天文科學的職場環境。

巨星與矮星的發現

在首版HD星表出版之後,皮克林繼續將弗萊明的工作交由安東妮亞‧莫里(Antonia Maury)安妮‧坎農(Annie Cannon),計畫讓他們分別負責北天球與南天球尚未收錄的恆星光譜分類,不過莫里卻對承繼弗萊明的分類法表示質疑。莫里是亨利‧德雷伯的外甥女,不但從小就接受嚴謹的教育,大學還是在美國首位擁有大學教職的女性天文學家瑪莉亞‧米切爾(Maria Mitchell)門下學習,因此讓莫里對於研究有更多自己的看法。

相對於弗萊明的光譜分類較為關注於恆星的化學組成,莫里發現即便被分為同一光譜型的恆星,同一元素的光譜吸收線仍有顯著的寬窄差異。因此,她除了在弗萊明的基礎上將恆星光譜重新區分成22個類別,同時為恆星外加了吸收線寬度的特徵描述,包括吸收線有一定寬度、但仍可辨識的a特性星;吸收線極寬且模糊的b特性星;以及氫、氦吸收線狹窄清晰,鈣線(H、K線)通常也較強的c特性星。然而,皮克林卻對莫里的分類方式非常不認同,甚至一度打斷她的分類工作,導致兩人合作關係惡化。

不同於老闆對莫里的不諒解,當時正在研究恆星自行運動的丹麥業餘天文學家赫茨普龍(Ejnar Hertzsprung)卻對莫里的研究成果非常感興趣。綜合莫里的光譜和其他星表的視差觀測,在統計結果上呈現c特性星的自行運動幅度、三角視差法所測量出的視差都很小,顯示在視星等相近的情況下c特性星的距離比其他恆星都還要遠,赫茨普龍因此推測c特性星是實際亮度(光度)比較高的巨星。在知道吸收線寬窄與光度的關係後,赫茨普龍進一步檢視恆星的光譜型,發現G、K、M型的恆星很明顯地可以被區分為光度極大和極小的兩群。視星等小於5等的亮星中有很多擁有c特性的紅色恆星,其餘M型恆星佔的比例極少,他認為造成吸收線寬窄差異的原因是前者的密度較小所致。

三角視差法是透過比較半年前後恆星相對於遙遠背景的視差角度,藉此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視差角度越小則恆星距離我們越遠。

三角視差法是透過比較半年前後恆星相對於遙遠背景的視差角度,藉此測量恆星距離的方法,視差角度越小則恆星距離我們越遠。

恆星距離遠近會影響到地球上看起來的亮度,因此需要將恆星的視亮度換算成同樣視差(距離)下的亮度才能進行比較。

恆星距離遠近會影響到地球上看起來的亮度,因此需要將恆星的視亮度換算成同樣視差(距離)下的亮度才能進行比較。

赫茨普龍在1905年於攝影科學的期刊上發表論文,並將論文寄給了皮克林請教他的意見。皮克林在回信中認為c特性只是觀測上的誤差,並非需要特別重視的光譜特徵。赫茨普龍則回信向皮克林表達不認同他的觀點,認為他無視莫里揭露的成果和「把鯨魚和魚視為同一類無異」。雖然論文不被皮克林所認同,但幸好德國哥廷根天文台的台長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對赫茨普龍的論文大為讚賞,兩人針對星團的共同研究中也正式將高、低光度星命名為巨星(giant)及矮星(dwarf),赫茨普龍也獲提拔進入天文台工作。

赫羅圖的誕生

1910年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在哈佛天文台舉辦,會中普林斯頓大學的天文學家亨利‧羅素(Henry Norris Russell)從恆星演化的觀點發表了他的研究。當時學界主流認為恆星溫度和亮度會隨著時間降低,但羅素收集與分析了各個恆星星表的視差觀測資料,同樣發現紅色的恆星可以被分為光度大、自行運動幅度小,以及光度小、自行運動幅度大的兩群,據此認為恆星的演化路徑比較接近英國天文學家洛克耶(Joseph Norman Lockyer)提出的兩階段演化說。

史瓦西正好也參加了這場學術會議,並隨即向羅素介紹赫茨普龍也有同樣的發現。不同於赫茨普龍是從業餘研究走向職業,羅素是從大學時期便在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天文學的學院派,再加上當時赫茨普龍的論文並非刊登在天文領域的期刊上,當時會中的天文學家們根本沒人聽過赫茨普龍的名號。但在史瓦西的積極引薦下,羅素承諾會在即將發表的論文中引用赫茨普龍的早期成果,終於在1913、1914年發表的論文中,以光譜型(星色)、絕對星等(星等)作為座標軸的關係圖:赫羅圖就此誕生。

從最早的這張星色─星等關係圖中可以發現所有的白色恆星(B、A型)都比太陽還要亮,而在0.02倍太陽光度以下的暗星全是紅色恆星(K、M型),每個光譜型的光度下限與光譜型相關。紅色恆星不乏許多與A型星光度匹敵的恆星(如大角星、心宿二),同時光度上、下限是各光譜型中差異最大的,此外紅色恆星要不是明亮的巨星,就是昏暗的矮星,幾乎沒有和太陽亮度相似的恆星存在。

羅素在1913和1914年分別出版的論文中使用的星色─星等關係圖,便是第一代的赫羅圖,上頭標示約300顆恆星的資料,並以點的大小表示誤差。圖片來源:Russell, H. N. (1914)

羅素在1913和1914年分別出版的論文中使用的星色─星等關係圖,便是第一代的赫羅圖,上頭標示約300顆恆星的資料,並以點的大小表示誤差。圖片來源:Russell, H. N. (1914)

羅素在星色─星等關係圖出版之後持續收集恆星的視差、自行、光度與質量等觀測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在1914年的第二篇論文中闡述他對於恆星演化路徑的想法。當時的主流學說認為恆星是從大且高溫向縮小且低溫方向演化(也就是從赫羅圖的左上往右下方向),但這無法解釋紅巨星的存在;此外當時也沒有觀測到從低溫氣體收縮形成高溫恆星的階段,因此羅素認為紅巨星是高溫恆星形成前階段的有力候補。不過,羅素很快地在1919年察覺到光靠收縮產生的能量不足以作為恆星的主要能源,恆星內部想必有未知的能源存在。然而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等到未來的物理學家們才能解答了。

參考資料:
小暮智一,〈恒星天文学の源流【9】 ハーバード天文台とHD星表の成立 その3〉,《天文教育》104号(2010年5月号),p28-34
小暮智一,〈恒星天文学の源流【10】 ハーバード天文台とHD星表の成立 その4〉,《天文教育》105号(2010年7月号),p19-27
小暮智一,〈恒星天文学の源流【14】 星の進化論とHR図表 その3 ~収縮進化説とHD図の成立~〉,《天文教育》109号(2011年3月号),p11-23
Russell, H. N.(1914), Relations Between the Spectra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s., Popular Astronomy, vol. 22, pp.275-294

本文初刊於《臺北星空》116期,並收錄於原作者所有之時光土場Blogger

avatar-img
44會員
178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曾經看過犯罪懸疑劇的朋友想必都有看過劇中刑警利用指紋來尋找犯人的橋段。指紋是我們指認出一個人的重要特徵,但你可曾想過在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也有自己的「指紋」?天文學家又是如何利用這些指紋了解遙遠的星星想告訴我們的事情呢?
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地發亮著,天文學家們透過物理學知識的累積,從19世紀開始分析這些光線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不過,很快地大家發現我們過去的觀測只不過是瞎子摸象,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全部。科學家找到老天爺為地上的人們開啟的另一扇窗口,一切要從90年前的發現談起。
1939年5月1日上午11時20分,臺北公會堂天文台正式啟用,當天臺北州知事、臺北市尹、市議員及各級學校校長共計上百人參與完工捐贈儀式。這座臺北市最早的業餘用天文台不但提供了市民與星空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留下許多觀測紀錄。究竟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是如何開始對星空著迷的?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曾經看過犯罪懸疑劇的朋友想必都有看過劇中刑警利用指紋來尋找犯人的橋段。指紋是我們指認出一個人的重要特徵,但你可曾想過在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也有自己的「指紋」?天文學家又是如何利用這些指紋了解遙遠的星星想告訴我們的事情呢?
星星在天上一閃一閃地發亮著,天文學家們透過物理學知識的累積,從19世紀開始分析這些光線想告訴我們的事情。不過,很快地大家發現我們過去的觀測只不過是瞎子摸象,眼前所見的宇宙並不是全部。科學家找到老天爺為地上的人們開啟的另一扇窗口,一切要從90年前的發現談起。
1939年5月1日上午11時20分,臺北公會堂天文台正式啟用,當天臺北州知事、臺北市尹、市議員及各級學校校長共計上百人參與完工捐贈儀式。這座臺北市最早的業餘用天文台不但提供了市民與星空對話的機會,同時也留下許多觀測紀錄。究竟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是如何開始對星空著迷的?
1920年日本東京天文台與財團法人生活改善同盟會為了向國民推廣守時的習慣,並改善國民生活向歐美看齊,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訂為「時間紀念日」。臺灣也在隔年由總督府引進,成為政府向民間宣導守時觀念的日子。然而,現在我們所熟悉的時間制度是什麼時候來到臺灣的呢?時間的制定又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1920年4月26日,美國國家科學院會議於華盛頓召開。晚間的議程分別由威爾遜山天文台的哈洛‧沙普利(Harlow Shapley)與利克天文台的希伯‧柯蒂斯(Heber D. Curtis)各自以「宇宙的尺度」為題進行40分鐘的演講,一場被天文學史稱為「大辯論」的發表就此展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這幾週因為工作關係,與不少優秀的老闆和夥伴交流,發現比較頂尖的人都具備某種特別的磁場,他們談起事情來從容不迫的台風與態度讓我著迷。於是,我開始在網路和書籍中尋找有關能量的資料,其中比較科學的解釋可以用霍金斯能量表來說明。 霍金斯能量表是由物理學博士大衛·霍金斯所創,
Thumbnail
《風暴佳人》(Agora) Hypatia 從地球中不斷觀察宇宙的軌跡,她望著天空眾神, 殊不知繁星一直旁觀著地球的歷史。 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悲哀。Hypatia這一生堅持的信仰就是她的科學,卻在臨死前望著天空,不管是那個神也好,或許其中之一就能赦免她的死。但鏡頭出現的那一刻,那圓形的穹頂或許...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此部影片在簡述英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及第一任妻子間的故事。 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雖然我不確定影片是否改很多,不過,就這影片,是值得一看的~ 史蒂芬霍金在英國主修宇宙學,他立志為宇宙找出簡潔有力的理論,他後來有寫一本《圖解時間簡史》。 霍金發病前,意氣風發,和同校文科組潔恩懷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米卡莎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天狼星-諾姆斯族的年輕人,她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也喜歡學習自己族群的遠古歷史。她常常去光之圖書館借一些古老的書籍,閱讀關於天狼星人和地球的故事。    之前有一天,她在圖書館發現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書名叫《女媧補天神話故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孟硯老師回饋:雖然這篇感覺原文是個很簡短的科普新聞,我自己從你的分析報告中,就有好多想提問的問題,例如:為什麼相對來說離地球近,但是比較晚才發現呢?這個命名稱為躲貓貓,是有什麼緣由嗎?這個星系是太陽系的規模,核心是一顆恆星的「行星系統」,還是是像銀河系,是充滿了很多顆的恆星呢?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這幾週因為工作關係,與不少優秀的老闆和夥伴交流,發現比較頂尖的人都具備某種特別的磁場,他們談起事情來從容不迫的台風與態度讓我著迷。於是,我開始在網路和書籍中尋找有關能量的資料,其中比較科學的解釋可以用霍金斯能量表來說明。 霍金斯能量表是由物理學博士大衛·霍金斯所創,
Thumbnail
《風暴佳人》(Agora) Hypatia 從地球中不斷觀察宇宙的軌跡,她望著天空眾神, 殊不知繁星一直旁觀著地球的歷史。 這應該是那個時代的悲哀。Hypatia這一生堅持的信仰就是她的科學,卻在臨死前望著天空,不管是那個神也好,或許其中之一就能赦免她的死。但鏡頭出現的那一刻,那圓形的穹頂或許...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在美娜多島上的旅行中,我體會到了宇宙的浩瀚與生命的短暫。克卜勒超新星的出現和消逝,以及類地行星開普勒452b的發現,讓我深刻反思人類的渺小和生命的可貴。在無數巧合中,我找到了與他人的聯繫和共鳴,證明雖然生命短暫,但我們並不孤單。這次旅行讓我意識到,要珍惜當下,用情感和啟示去體驗生命的美好。
Thumbnail
此部影片在簡述英國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及第一任妻子間的故事。 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雖然我不確定影片是否改很多,不過,就這影片,是值得一看的~ 史蒂芬霍金在英國主修宇宙學,他立志為宇宙找出簡潔有力的理論,他後來有寫一本《圖解時間簡史》。 霍金發病前,意氣風發,和同校文科組潔恩懷
Thumbnail
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或許是當今世上最「理性」的人吧,他很特別的一點是,全身上下都無法移動,卻有一顆活耀的大腦。霍金在本書提出了許多目前物理學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導出宇宙是有可能自然生成的,而無須假設一個上帝的存在。對於那些複雜的物理學描述,我沒有
Thumbnail
米卡莎是一個好奇心旺盛的天狼星-諾姆斯族的年輕人,她喜歡探索宇宙的奧秘,也喜歡學習自己族群的遠古歷史。她常常去光之圖書館借一些古老的書籍,閱讀關於天狼星人和地球的故事。    之前有一天,她在圖書館發現了一本非常珍貴的書,書名叫《女媧補天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