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三大名山之一的馬來西亞的京那巴魯山(KinaGunung Kinabalu,通稱為神山)在全球地形突起度(topographically prominent summits)百大排名中位居第二十名(玉山居27名,富士山居37名)。而在島嶼高山排名中位居第三(玉山位居第四)。但是這樣顯赫排名,並不是我再訪神山的主要原因,吸引我於2019年初登之後四年再訪的主要原因是那座形狀像Kisses巧克力糖的南峰(south peak)。
京那巴魯山的主峰是羅氏峰(Low’s peak),高度為4095公尺,為最高點。南峰高度為3933公尺,但是南峰的鋒頭似乎較之羅氏峰更健,因為連馬幣100元紙鈔上放得都是南峰,而不是羅氏峰;也因此有不少人誤以為南峰是最高點。南峰超萌的山形大概是她之所以廣受歡迎的原因,我四年前初訪時才剛開始登山人生,四年來走過不少山頭,心中對於那顆巨大的Kisses仍然魂縈夢繫,今年(2023)九月再訪,很幸運的,無敵好天氣讓我在美麗的晨曦中和靜靜等待在那裡的完美大Kisses重逢。
京那巴魯山共有七座3900公尺以上的峰,其中比較為人所知的是羅氏峰、南峰、聖約翰峰(St. John’s peak)以及驢耳峰(Donkey ears peak),南峰與聖約翰峰因峰形獨特,且矗立於羅氏峰的前方(聖約翰峰高度4090,僅低於羅氏峰五公尺),反而較之最高但是山形普普的羅氏峰更搶鏡頭。尤其聖約翰峰山腳下的一方小池,利用鏡頭可以拍出和山峰倒影的合影的網美照,更是每位登山客不會錯過的拍照點。而拿出有著南峰圖案的百元馬幣站在實體南峰合影,也是很經典的登神山紀念照。
儘管走過多座山頭,仍然對於鬼斧神工的神山地形有著特殊的感動!相對於富士山是火山的反覆噴發所形成,而神山的地質則是於1,500萬年前形成的侵入性火成岩(pluton),100萬年前因地殼運動將熔岩向上推升,再經持續進行的地殻運動造成神山的今日景觀。京那巴魯山的造山運動仍持續進行中,據估計每年上升0.5公厘。富士山以山頭的皚皚白雪而聞名,京那巴魯山則以山頭大片光滑的花岡岩為其特色。爬過神山的山友應該都很難忘在黑夜中頂著頭燈、拉著繩索、氣喘吁吁在一望無際的花岡岩上爬行的經驗。
神山所在的京那巴魯國家公園在2000年為聯合國科文教組織(UNESCO)通過成為世界自然遺產,主要的原因不是神山的高度,而是因為京那巴魯山物種的多樣化,這個區域共有6000種植物、326種鳥類以及超過100種哺乳動物,有許多是特有種以及瀕危物種。其中大花草(Rafflesia)、豬籠草(Nepenthes)、紅毛猩猩(orangutans) 最為人所熟知。這次行程中,我們也拍到了豬龍草,一位山友甚至幸運的在出登山口的最後一公里處拍到了紅毛猩猩。
京那巴魯山另有一個為人熟知的別名:中國寡婦山,有關這個別名的傳說與「望夫石」的傳說類似,也就是一位當地女子嫁給中國商人,商人後來返回中國一去不返,女子日日夜夜站在山頭等待,直到老死,死後山神將她的身體化為山峰之石。是不是真有這個中國寡婦還未知,不過似乎真的有山神。
2015年沙巴發生大地震,18位登山客包括當地嚮導死於因地震引起的土石滑落。當地人將這樣的慘事歸罪於地震六天前的一個事件,有六名國際登山客(包括英國人、加拿大人、德國人以及荷蘭人)脫光衣服而且在山上尿尿,且對嚮導的勸說無禮回應。當地人認為此舉觸怒了山神,因此以致命的地震懲罰登山客。這使我想到我曾經遇過的原著民嚮導以及我社區大學的大自然班老師每次在帶隊登山前,必先向山神祝禱,近山也要敬山。
2019初次造訪神山時,我只有爬郊山的程度,登上這超過4000公尺的大山,其實是越級打怪,雖然也勉強完登了,但是過程辛苦因此無法悠閒欣賞美景,這四年來累積了不少登山經驗,2023年這次雖然走得還是不輕鬆,不過在速度上比起初登時有所進步,也因此有餘力細品神山之美。但即便是二刷,還是和多數山友一樣,帶回了「鐵腿」紀念品。一路上遇到的山友,多是對於下山的陡度抱怨連連,互道「一定不會再來了」!不過,誰知道呢!下山之後痛苦指數下降了,也許和我一樣,過幾年又來再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