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的變遷: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此次經過新冠疫情的衝擊,人們看到了中國的經濟並不如想像的那樣強大,相反更凸顯出過分依賴快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使得中國內部政治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儘管如此,仍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未來可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
事實上從地理角度來看,中國成為世界強大活躍的新角色是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因為如果中國成爲衝突地區的話,比起中國去攻擊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反而成為被利用的犧牲者的概率可能會更高一些。

中國區域分布〈地理教室,無國界〉

中國區域分布〈地理教室,無國界〉

若我們用地緣政治來思考這個問題,實際上中國很像一座"島"。
一座沒有被海洋包圍的"島",被貼上"禁止通行"告示阻擋或被沙漠包圍,與外面世界隔離孤立一般,而北方是西伯利亞和蒙古草原,人口密度低,且通行困難,是一片荒蕪的地區。西南方向坐落著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另外與緬甸、寮國、越南接壤的南側邊界,是茂密叢林和山地,東側則面向大海,連接哈薩克的西部地區是唯一可通行前往的地區,但在歷史紀錄上,中國往該地區移動時幾乎都不是在雙方合意的情況。中國人大部分都住在東側沿岸,聚集1/3的人口,而其餘2/3的人居住內陸,人口密度非常低。
12世紀的中國受到蒙古人的統治征服,而且當時統治勢力範圍幾乎沒有擴張到我們現在的國境線之外,因此從歷史脈絡上看,中國只是斷斷續續地與外界接觸,並且會定期關閉門戶,避免與外國人接觸,進行貿易時,首先會選擇中亞絲綢之路的陸路,有時才會在東側港口利用港口商船。
19世紀中期,歐洲人打開了實行鎖國政策的中國大門,那時中國雖然是大的國家,但仍相當貧窮,歐洲人將勢力推進到了中國的沿海地區,要求進行貿易時,也讓中國發生了一次巨大的變化。
第一,沿海地區因參與對外貿易,短時間積累了巨大的財富,第二,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貧富差距,這種不平衡導致中央對沿海地區的控制力完全減弱,同時也造成了不穩定和動盪。

時間來到21世紀的今日,對中國未來的變化還是有很多人的關注,許多國際關係的學者們歸納出未來中國可能出現的2種情況。
一是中國內部地區強者的競爭導致國家分裂,外國勢力利用這一情況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經濟規則,形成地各自地區。但中國政府會試圖控制局勢,最終將以失敗告終。
二是新的中國毛澤東主義登場,以經濟增長爲理由,集中掌控國家權力。

現在從中國整體地理環境的背景來看,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除了必須克服外國的壓力外,也要克服地區的侷限性,是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內部施加的壓力會造成難以協調的問題,如此一來,處理內部問題會是中國的當務之急,而面對外部勢力時便使出於一種強烈自我保護抵抗侵略的心態,去展現自我軍事力量的擴張。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簡單討論了中國的未來,雖然整體來看中國可能難以成爲世界主要的強國,甚至還不確定中國能否成爲中國認為的統一國家。但不願被看作"紙老虎"的中國,綜合世界國力排名的第二大國,仍試圖用自己的方式與美國一起發揮影響世界的秩序。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榮幸獲得你的【愛心】❤️
👉🏻謝謝你看見我,希望有機會獲得你的【追蹤】✅
你的支持與鼓勵,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謝謝你。

avatar-img
151會員
152內容數
這些有的沒的,看似遙遠卻又如此貼近身邊的大小事,想透過每次學習,透過每次交換分享,每次思緒的整理,來自各方的文字,然後搭乘載有歷史脈絡,可以去未來的時光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 的其他內容
金門的,「克里米亞化」 最近臺灣政府相關人士就中國最近發表的福建省開發計劃中其中一項提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這裡很可能是指中國意圖將金門進行克里米亞化。
中國透過賄賂及威脅太平洋島國國家,在入侵台灣時要求它們保持中立。
面對中國的武力統一威脅,臺灣將兵役期限延長,抗衡意志堅強 台灣島嶼本身就是天然的堡壘,結合美國的武器支援 一旦緊急情況發生,不排除對中國三峽大壩進行攻擊 臺灣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歷史最高的6068億臺幣,臺灣國防預算從2016年的3596億臺幣,時隔8年增長了68.7%。 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
80後是代表生產和增產的一代,收入水平開始提高,對購買自己房子的慾望也高,成爲目前中國經歷的房地產泡沫的原因。 90後是真正的消費世代,與上一代相比,個人主義傾向更強,而且提高的收入水平也盡情享受生活,可以經常到海外旅行,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消費。 而00後出生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相當普及, 因此
"臺灣生產世界所需60%的半導體晶片。"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將成爲世界災難。
安全支柱不僅僅是台積電 美麗的外表下擁有堅強的刺蝟體質
金門的,「克里米亞化」 最近臺灣政府相關人士就中國最近發表的福建省開發計劃中其中一項提到"一國兩制的臺灣方案"。這裡很可能是指中國意圖將金門進行克里米亞化。
中國透過賄賂及威脅太平洋島國國家,在入侵台灣時要求它們保持中立。
面對中國的武力統一威脅,臺灣將兵役期限延長,抗衡意志堅強 台灣島嶼本身就是天然的堡壘,結合美國的武器支援 一旦緊急情況發生,不排除對中國三峽大壩進行攻擊 臺灣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歷史最高的6068億臺幣,臺灣國防預算從2016年的3596億臺幣,時隔8年增長了68.7%。 明年的國防預算將達到
80後是代表生產和增產的一代,收入水平開始提高,對購買自己房子的慾望也高,成爲目前中國經歷的房地產泡沫的原因。 90後是真正的消費世代,與上一代相比,個人主義傾向更強,而且提高的收入水平也盡情享受生活,可以經常到海外旅行,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消費。 而00後出生的時候,網際網路已經相當普及, 因此
"臺灣生產世界所需60%的半導體晶片。" 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時將成爲世界災難。
安全支柱不僅僅是台積電 美麗的外表下擁有堅強的刺蝟體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
Thumbnail
中國經濟一倒,全球必定被拖累?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不少看壞台灣經濟的專家,皆認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經濟一定不會好或只要中國經濟下滑,全球都會被拖累。但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市場下調,美國、日本、印度等國經濟卻欣欣向榮,台灣貿易也重新找到出口。 北戴河會議的異常,也預示中國政治經濟可能面臨重大變化。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李強達沃斯論壇致詞時,按中醫理論,不能下猛藥的,應慢慢調理,使其基礎逐步得到恢復。謝田教授表示,李強變相承認中國經濟已病入膏肓,陷於絕望。因對中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外商台企已陸續紛紛撤出中國! 相對的,黃仁勳旋風強化台灣成為AI核心地位,台灣繁榮與全球科技中心角色才正要開始,千萬要把握住此空前機會!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中國產能過剩,威脅到全球經濟,為應對中國的產業過剩,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呼籲,美、歐須以戰略性方式應對。中國產能過剩,恐影響市場失衡、貿易衝突、金融風險等全球風險! 美國經濟也面臨衰退,世界頂尖經濟學家呼籲,多儲備點現金。就貨幣政策言,還沒糟到因失業率上升或通膨降低而進行降息前,仍稱穩定,無庸過度擔憂。
Thumbnail
◎中國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最終將轉化爲習近平領導層的政治風險。
Thumbnail
從現代民族國家的觀點來考慮整體的社會狀況時,我們似乎都認為自己所處的這個社會的變化往往僅限於社會內部,和外界之間似乎沒有太大的關係。又或者,還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影響社會內部的是一個來自「全球化」影響的巨大範圍,而這些影響的核心只來自於我們普遍認為的歐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