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點。線。面

我所見,是一個點,

我所知源於我所見。

我所思,是一條線。


無所見,無所知,無所思的

無法知其所源,

是一個面,

來自於高所見聞,感知於心,

一切已安排好的面,為眾者的安排。

跟隨心,隨心而定。

avatar-img
2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你小時候,有一天,你神情哀傷地問我 「你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心裡知道,某一位親近的人告訴你,如果你不符合期待,可能就得不到愛 於是我捧著你的臉,告訴你,我心裡的話 「我一直都會喜歡你,但調皮的事可以做嗎」 我知道,我沒有辦法陪你,走每一步路,去每一刻未來 但我希望能為你指一個方向,往這個方向,無論
長大了之後再體會一次愛上一個人 我以為所謂長大是 足夠了解自己 和 足夠控制自己 但事實是 我又再一次體會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只能無助的面對 撕心裂肺和認知崩解 只能無助的再一次認識自己的脆弱 『愛的本質包含佔有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脆弱 因為脆弱所以憤怒和掌控』 『不要因為愛責怪自己 愛不
雙生— 你的陪伴 在我的認知瓦解的時候 你在一旁 沒有說出你的認知 只是用你的能量 陪伴 在我周圍 沒有說出你的想法 只是陪我去經歷 去體會 你的能量很溫柔 你的陪伴很溫柔 希望我也能用一樣的方式陪著你 任何時候
在你小時候,有一天,你神情哀傷地問我 「你會不會不喜歡我」 我心裡知道,某一位親近的人告訴你,如果你不符合期待,可能就得不到愛 於是我捧著你的臉,告訴你,我心裡的話 「我一直都會喜歡你,但調皮的事可以做嗎」 我知道,我沒有辦法陪你,走每一步路,去每一刻未來 但我希望能為你指一個方向,往這個方向,無論
長大了之後再體會一次愛上一個人 我以為所謂長大是 足夠了解自己 和 足夠控制自己 但事實是 我又再一次體會理性與感性的分裂 只能無助的面對 撕心裂肺和認知崩解 只能無助的再一次認識自己的脆弱 『愛的本質包含佔有 因為害怕失去所以脆弱 因為脆弱所以憤怒和掌控』 『不要因為愛責怪自己 愛不
雙生— 你的陪伴 在我的認知瓦解的時候 你在一旁 沒有說出你的認知 只是用你的能量 陪伴 在我周圍 沒有說出你的想法 只是陪我去經歷 去體會 你的能量很溫柔 你的陪伴很溫柔 希望我也能用一樣的方式陪著你 任何時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萬有”皆有其來與去 “任何”自有其生命的開端與結束 來不欣去不悲 無牽無絆何需解 ~~~ 花開了! 不一定結果 蜜蜂眼前飛過時 我如是隨想 花心苦盼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每個人內心都有的那條線,若有人跨越了你的那條線,爭執或對立就會發生。然而,界線並非永恆不變,就端看你的心,願不願意鬆開那條線。
Thumbnail
「或許有一種全知視角是: 知道因為『我』看不到,所有的想法、潛在念頭 … 所以一切能 中性看待。 無論,有沒有被表達出來的想法。」 因為,看不到完全全面的面向 因為,看不到形成那個想法的成因、背景 或乃至,一路生長而來的生成背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們如何知道我們所知道的東西? 知道與表達是相異的存在,而「知道」可以透過體驗與經歷,更高的層次是邏輯先行,而至高無上的層次是一以貫之的創造。 而以上三個層次又息息相關、生生不息。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
Thumbnail
“萬有”皆有其來與去 “任何”自有其生命的開端與結束 來不欣去不悲 無牽無絆何需解 ~~~ 花開了! 不一定結果 蜜蜂眼前飛過時 我如是隨想 花心苦盼
Thumbnail
離道萬事萬物都是你的想法而締造的,所有一切都是你的內心顯化而來,自己的選擇決定了你的未來,不僅如此,能量也決定你的命運,因為我們都知道看不見的決定看得見
Thumbnail
以前總會覺得有一部分的文學是藏匿的技術,比方把意義藏進意象,把思辨藏進人物和情節。現在想想自己這種說法似乎不太對勁。小說本質上應該是多線的,但因為敘事角度之故通常只會出現單線,把這句話丟進生活裡也一樣。
Thumbnail
在做「界線」這個課題時,重點不在於「劃分彼此的界線」,界線不是真的一條線,界線是一種認知──認知到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都有自己的需求,也有各自迥異的天賦,在彼此平等的情況下交流,而非在不平等的狀態下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