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帖心靈保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篇紀錄一些偏暗黑阿Q安慰劑,用以調節職場情緒、促成內心想法的轉變,曾在某些時刻來自特別的某些人,給我帶來力量過,或許不太能具體解決什麼問題,看官還請斟酌服用。

可不可以不要一直煩我

AAA實在很煩,這種事也要找我嗎?!BBB有沒有搞錯,這種事也要推給我?!CCC真的很無聊,自己不會去跟DDD講喔;EEE很會裝傻诶,假裝不太會就不用做喔,那請你幹嘛。深呼吸三口氣,情緒上來的時候不要寫信不要對話,往往醒來後會後悔,先擺一邊做別的事,冷靜下來之後再好好處理,進而可以回想初衷,是不是常常希望能運籌帷幄,通盤掌握操控,大家都來依賴我,這大概是PM這個角色的最大價值,大家知道找我有用,我正在發光發熱發揮力量。

一樣米養百樣人

YYY實在有夠靠X、意見一堆、以為自己最聰明;ZZZ又來了死不接電話、裝瞎不回信;JJJ報告寫那麼爛、表格亂七八糟、搞不清楚重點;RRR真的很可笑,到底要刷多少存在感。用另一個角度想想,有這麼多不同的個性造成很多火花,會發生很多故事,跳脫出來成為第三方視角時,會發現有時候很好笑,可以成為跟家人朋友分享的話題阿~(是有多缺話題?)(不是這麼說,除了旅遊美食娛樂,總也會聊點工作嘛。)

為五斗米折腰只是討口飯吃

被客戶(或老闆)罵、羞辱的時候,真的會怒極生悲,悲從中來,不如歸去;這時候就抽離身體放開自己(隨著音浪一起晃),請靈魂抽離,想成角色扮演,得盡心盡力演好,基於職責就是得面對客戶進行對話,有些事情就是無法盡如人意,有些任務真的已經用盡全力,其實大家都在扮演各自的角色,他也是被他老闆逼死,這就是工作嘛,那我有沒有領薪水,有嘛,那就忍一下囉。

真的真的不是故意做壞的

被質問、教訓的時候感到自我懷疑、信心喪失,這種時候負面情緒容易排山倒海,進而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爛,誰誰誰都已經這麼有成就了,我還爛到被工作打擊;友人說他在會議上被電的時候主管關心他是不是很挫折,他想想覺得這些是他本來就不會的東西,不會感到挫折,只會恍然大悟阿原來如此,挫折感是本來覺得自己會的結果不會,認真讀英文最後考不及格,這種時候才會有挫折感,我覺得在某些情況這個說法好像滿有道理;另外就是,跟別人比永遠都比不完,還是要回歸到自己本身,有沒有比舊的自己更好了一點,有就好了。(就是忍不住一定要比,那就跟爛的比。)(?)

工作上的事情難免想抱怨,可能是跟同事、朋友、家人、情人訴說,如果不喜歡抱怨太多的自己,我覺得透過寫日記發洩滿有用的,想怎麼罵就怎麼罵,想寫多少髒話都可以,情緒沉澱下來之後,也可以整理思緒,想清楚自己到底討厭的是什麼,是這個人還是這個事件,還是討厭的是沒處理好的自己(嗚),進一步再去想想之後遇到類似狀況可以如何應對。

如果有什麼調節情緒的妙招也請分享給我~

祝大家職場生活都偏快樂那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INNOTE
52會員
15內容數
Sharing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破除自我批判、極端思維、逃避心理,洞悉壞習慣根源,使你過得更快樂的自我療癒指南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Thumbnail
認識自己的身心系列4之3
Thumbnail
快節奏時代,職場、生活都有可能累積壓力,在人口老化、老齡化時代來臨,面對生育率下降、年輕生產力有限的狀況下,勞動力不足,大家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維持社會機能運轉,永續工作是大家關切的議題。 但要如何在高壓的狀況下維持上班的動力?除了薪水發下的那天外,平常也可以藉由療癒小物來撫慰我們緊張情緒和心靈。
Thumbnail
快節奏時代,職場、生活都有可能累積壓力,在人口老化、老齡化時代來臨,面對生育率下降、年輕生產力有限的狀況下,勞動力不足,大家負擔也日益加重,為了維持社會機能運轉,永續工作是大家關切的議題。 但要如何在高壓的狀況下維持上班的動力?除了薪水發下的那天外,平常也可以藉由療癒小物來撫慰我們緊張情緒和心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