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人面桃花》王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短且小的份量承載著王丹為期不過五六年內的散文作品,也因如此,若不是裝幀美過了頭,與王丹文字倒不盡然能產生共鳴的我,實在說不上能多喜歡這本《人面桃花》。一來是我對散文集的標準建立於至少得追求一定程度的份量再出版紙本較為說得過去,二來就算未能同每篇文章有一套解說或感想,起碼也該達成某個程度比例上的喜愛。然而《人面桃花》在這兩點上都沒法過我作為一位有期待的讀者,想要從中獲得被滿足的慾望。
  撇除對《人面桃花》的失望,回歸文學欣賞的本質,我認為,不管是什麼樣的書寫者,凡在以文字建構全新世界時,必定會有幾個脫離不了,非得環繞才得以成型的基礎元素:韓麗珠沒有辦法不提她的貓,素食飲食,流離蝸居與蝸居間的生活;李屏瑤與父親難堪深刻的童年,性傾向中追求的自我認同;王丹的夢建築了他之於現實外的另一個平行世界,還有在美國求學在台灣任教再次回到美國生活的漂泊。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王丹的短文以四十歲的目光所及是另一個與我這般年紀的年輕人無法同步的光景,也因此,特別可從經歷過些許什麼的長者視角感受到跨越年齡層的一番新詮釋。在〈長繭的心〉一文中,王丹為那我們總是在追求的「成長」,理出了一段充滿想像性的說法:
然後,就到了心長出繭的階段。這個階段,我們帶著一顆長繭的心面對人生的挫敗。在無可奈何的世界裡,我們有一種悲傷的坦然,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在追求那些其實追求不到的東西。我們不夠老,還沒有學會放棄;但是也不再年輕,沒有更多的選擇。
  對我來說,我還處在不容輕易放棄的年紀,我無法故作不在乎地撫平失去,那對現在這的時態的我而言過於偉大。從不認為自己有那麼堅強心志的關係,才會使我頻繁地去接觸更多近乎私語的文字,端就王丹的看似妥協抑或屈就的文字,像是對人生的折服,或是徹悟了無法明言的道理。
也許我們都需要一些安全感吧,當你無法索取的時候,只能自我定義。那些熟悉的,就是這樣的定義的基礎。我們都是習慣性地會在陌生的世界裡複製過去,這條路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我的一種有關安全的記憶的複製。
  而從〈有一條路走過很多遍了〉這篇短文中,王丹的這段說法從我近乎忘卻的回憶中打撈出了浸潤過久因而泛白浮爛的記憶死屍,尤其是在北部生活的那段時光,處在陌生至極的都市叢林,我非得在徒步中找到一條幾個角度可以與台南巷弄重疊的畫面以在漂浮中尋根並且緊握。那種掙扎是可悲卻無可奈何的,卑微如蜉蝣終至逃離。
  總結之處我還是不免重申對於《人面桃花》的不喜歡,那是基於對一本文集的期望希望能有更多重疊,然而我與《人面桃花》就像無緣的陌生者,懷著深入認識彼此的心,對方始終無法給我更多機會,最後錯過。
avatar-img
79會員
165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在讀韓麗珠的《半蝕》時,我二度陷入昏睡,一次是與他已經逝去的往事,一次是她至今依然存於是死是生的城市中,故事暫時無法完結。
這本近期讀過內容最輕鬆的《雖然店長少根筋》,是以書店發生的日常瑣事進行書寫的小說。故事舞台是一家規模介於連鎖與獨立間的地區型書店。以匯集在地居民維持營運基礎的經營型態,就本身從事同類型書店店員角度來看,免不了構成共同文化生活圈的職責。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在讀韓麗珠的《半蝕》時,我二度陷入昏睡,一次是與他已經逝去的往事,一次是她至今依然存於是死是生的城市中,故事暫時無法完結。
這本近期讀過內容最輕鬆的《雖然店長少根筋》,是以書店發生的日常瑣事進行書寫的小說。故事舞台是一家規模介於連鎖與獨立間的地區型書店。以匯集在地居民維持營運基礎的經營型態,就本身從事同類型書店店員角度來看,免不了構成共同文化生活圈的職責。
從一名來台從事教育工作的日本籍教授視角,帶出勢必於政治範疇中,無法輕易擺脫殖民遺緒的矛盾民族位置不對等關係,進而討論文學場域中的逆輸入,是這本《流轉的亞洲細語》非常有趣,值得一讀的上乘反思之作。
多數時候,寫作成立始於一個簡單的想法,在老師的《新寶島》中,大膽地假設:在未來的某日,台灣與古巴這兩個緯度、電壓、國際政治處境相似的島國人民將會在一夕之間發生大交換。
近年來的出版品中,針對母親一身份的責任探討多了不少聲音,加上性別平權價值觀日漸普及,多得是主張家務勞動平均分擔,母親於家中的話語權應被更加重視,父母職應從刻板印象中跳脫,重塑更人性化,富有彈性的互動關係。這些看似新穎的主張真的為婦女們帶來改變了嗎?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起以前在做故事開發的那段日子。我始終很難跟別人介紹自己,雖然職稱掛著「編輯」,但做的工作卻不盡然與編製書本有關,著重的反倒是前期的內容開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尚任《桃花扇》,敘寫秦淮風塵一場情愛,也同時描摹一幅殘破河山。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想要與別人製造羈絆,就要承受掉眼淚的風險。 我坐在梳妝台前,透過鏡子與今生對視。 王小軍跟我說,今生的眼神很久沒有這麼純淨有光,好一陣子都是滿載著化不開的哀傷,即便笑著也像是在哭泣。 昨天晚上王煜文跟我說,他們是從兩年前就在一起過,後來分手了半年,去年才又複合在一起。 為什麼有女朋友還回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尚任《桃花扇》,敘寫秦淮風塵一場情愛,也同時描摹一幅殘破河山。
我許久沒讀吉村昭的小說了,有點因生活忙碌而疏遠朋友的愧疚感。所以,今天,取出他的短篇小說集《法師蟬》(新潮社,1993),就讀同書名小說〈法師蟬〉這一篇,因為我猜想這篇應該是他此選集中最得意的作品。   〈法師蟬〉篇幅不大,大概9千字左右,靜心定氣很快就能讀完。小說內容也不複雜,開頭寫道主角星野
Thumbnail
本書作者張曼娟,是出版約五十部作品的暢銷作家;讀者橫跨四年級到七年級,或許是因為他的真誠,總是願意將人生不分好壞境遇的思索與探問,書寫與大家分享。最近他在臉書專頁提到「2016年,是我生命裡的低潮,寫作遇到瓶頸;長照正進入最艱苦的混亂時刻」就在那時,他收到主編邀請,最終產出《我輩中人》訴說著中年覺醒
Thumbnail
我真的不是理性腦,我懷疑我還待在子宮的那10個月應該就在讀詩。但我其實很想認真的閱讀,可是我被太多的雜務給分食了,我根本拿不回主導權吧。(啊懶就直接說沒人會笑的) 多年前你會在金石堂的網路書店購書,村上村樹,二月,扎西拉姆.多多,鄭愁予,...然後我跟著閱讀,就連看個書都需要伴讀的我真的好
Thumbnail
《鹿苑長春》是一九三九年獲普利茲獎的名作,張愛玲形容它是一本橫跨不同年紀都能品嚐箇中滋味的讀物。故事講述一名孩子從「小孩」轉為成熟「大人」的過程,原作者以近乎日常的詩意筆觸,鑽進角色的內核,疊加著張愛玲纖細的情緒展延,自此,一名男孩和他的幼鹿便在讀者心中奔馳了起來。
想要與別人製造羈絆,就要承受掉眼淚的風險。 我坐在梳妝台前,透過鏡子與今生對視。 王小軍跟我說,今生的眼神很久沒有這麼純淨有光,好一陣子都是滿載著化不開的哀傷,即便笑著也像是在哭泣。 昨天晚上王煜文跟我說,他們是從兩年前就在一起過,後來分手了半年,去年才又複合在一起。 為什麼有女朋友還回
Thumbnail
這部作品記述了曼娟老師年過半百後的心情和思考,不得不佩服曼娟老師底蘊深厚的文筆,書中文句平順易讀,卻不失文學美感和造詣;字句溫柔,打在心上卻是鏗鏘有力,一筆一劃勾出中年人內心裡無法張揚的掙扎和苦澀。
Thumbnail
還是得說回《寶劍金釵》──我想,二十世紀前期那些閱讀王度廬的讀者,很可能與二十一世紀看戀綜的觀眾,在心情上是很雷同的,看著人物飽受情愛的折磨,與之共鳴,或想起了自己的情事、千瘡百孔的心,或帶著某種憧憬,想著日後遇見愛情的種種。
Thumbnail
四十歲以上的台港東南亞華人的青春歲月裡,總有一塊是金庸駐留的。 而我,是高中開始結緣的。當時金庸還未解禁, 鹿鼎記封面書名是"小白龍 司馬翎著"。楊過跳下絕情谷就再也沒上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