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新手指南3:攀登高峰前的高山症預防與應對策略

Jacob-avatar-img
發佈於山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登山是一場真正考驗勇氣、智慧和體能的挑戰。在攀登高山之前,了解並預防可能遭遇的高山症狀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深入探討高山症及其影響,幫助你做好攀登前的充分準備。

南湖五岩峰

南湖五岩峰

高山症: 登山前的重要須知

高山症(高原反應)是人體在高海拔的狀態由於血液中氧氣濃度降低而出現的急性病理變化表現,常出現在海拔2500公尺以上,不同人出現的症狀也有所不同,嚴重甚至足以致命,因此要充分了解高山症,才能確保安全防範未然。


3種高山症類型

3種高山症類型

3種高山症類型

急性高山症 (AMS, Acute Mountain Sickness)

  • 最常見的高山症類型。
  • 症狀:頭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疲勞、失眠和眩暈。
  • AMS通常不是致命的,但若不予治療或持續上升至更高海拔,可能導致更嚴重的高山症。

高海拔腦水腫 (HACE,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 最嚴重的高山症,高原反應導致大腦腫脹。
  • 症狀:頭痛、失去協調能力、混亂、行走困難、失語和昏迷。
  • 若不立即降低海拔並尋求醫療幫助,HACE可能是致命的。

高海拔肺水腫 (HAPE,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 嚴重的高山症,影響肺部導致肺部充滿液體。
  • 症狀:呼吸困難、咳嗽、胸部不適、發燒和出現泡沫狀或帶血的痰。
  • 和HACE一樣,如果不立即採取措施,HAPE也可能是致命的。


預防高山症:登山前的健康準備

逐步上升
為了預防高山症,重要的是選擇逐步上升的策略。讓你的身體逐步適應這些高度慢慢適應環境,不要一天內就上升2500M

充分休息
登山是一項極端的運動,每當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都要確保給予身體足夠的休息時間。同時,攝取均衡的營養和保持水分充足,都可以讓身體在攀登過程中保持在最佳狀態。

以我為例,今年單攻桃山時,半夜十一點開車到武陵農場後直接起登,起登不到一小時就全身無力,原以為沒睡飽的原因,但越走越覺得頭暈才驚覺是高山症的關係,最後在原地休息了很久才比較恢復體力。

藥物預防
目前國內最常見的高山症藥物為丹木斯(Diamox, acetazolamide)及類固醇(dexamethasone)。若有藥物預防的需求,建議在登山之前先到家醫科或旅遊門診進行諮詢,由醫師根據你的健康狀態開立合適的藥物。


高山症治療

在過程中有任何不適症狀都應當特別警覺,若有出現高山症的反應停止上升高度立即下降到較低海拔位置。

如果因為體力或天氣因素無法下降高度,在山屋內常備有【PAC攜帶型加壓艙】,可作為緊急處理高山症的一個裝置。


我們沒有征服山,是山通融我們溜上去-Bear Grylls

結語

高山症是在攀登高山時面臨的嚴重生理反應之一,因空氣稀薄而造成氧氣供應不足。登山時需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和適應能力,以預防和應對高山症。

首先,適應性攀升至關重要,應該逐步適應高海拔環境,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適應氣候和海拔變化。其次,良好的健康狀態和充足的休息是防止高山症的重要因素,登山前應確保身體狀態良好,避免過度疲勞。

良好的營養和適當的水分攝取也能有效減輕高山症的症狀。如果症狀仍然出現,及時下降高度,補充充足氧氣,休息和獲得專業醫療幫助至關重要。總而言之,對於登山愛好者來說,了解高山症並做好適應和應對準備,是確保安全登頂和順利完成探險的關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嶼
12會員
10內容數
山不僅是高聳入雲的地標,更是我們對自然的熱愛與探索的起點。從山腳涓涓溪水,到高峰巍峨壯觀,每一寸土地都蘊藏著台灣的自然故事與文化。不只分享登山技巧和知識,更是一段段與山共舞、共唱的旅程紀錄。 一同探索這片山林的秘境,從每一片葉子、每一顆石頭,到那雲霧間隱隱約約的山巒,讓我帶你深入山林的魅力,體驗大自然的故事和神秘。
山嶼的其他內容
2024/02/26
Hikingbook現在支援Apple Watch,讓您能夠在登山過程中輕鬆快速記錄您的活動。不僅可迅速記錄路線,還能查看運動相關數據並利用低耗電模式延長電池續航力。
Thumbnail
2024/02/26
Hikingbook現在支援Apple Watch,讓您能夠在登山過程中輕鬆快速記錄您的活動。不僅可迅速記錄路線,還能查看運動相關數據並利用低耗電模式延長電池續航力。
Thumbnail
2023/10/24
合歡溪步道位於海拔約2500公尺,這條步道最初是為了華岡部落引水灌溉而修建的,合歡溪步道是一條獨特的登山健行路線。這次行程原定不僅僅走合歡溪步道,還將挑戰前進到合歡西峰,海拔差距高達700公尺的目標總行程長達15公里,是一場對耐力和體力的綜合考驗。
Thumbnail
2023/10/24
合歡溪步道位於海拔約2500公尺,這條步道最初是為了華岡部落引水灌溉而修建的,合歡溪步道是一條獨特的登山健行路線。這次行程原定不僅僅走合歡溪步道,還將挑戰前進到合歡西峰,海拔差距高達700公尺的目標總行程長達15公里,是一場對耐力和體力的綜合考驗。
Thumbnail
2023/10/15
當我們決定踏上崎嶇山徑,逃離城市的喧囂,探索自然的美麗時,我們經常面臨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無信號。正是在這種挑戰的環境中,Hikingbook APP 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為山林探險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工具,讓我們能夠更輕鬆地探索大自然的神奇,無需擔心與現實世界的斷絕。
Thumbnail
2023/10/15
當我們決定踏上崎嶇山徑,逃離城市的喧囂,探索自然的美麗時,我們經常面臨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無信號。正是在這種挑戰的環境中,Hikingbook APP 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為山林探險者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工具,讓我們能夠更輕鬆地探索大自然的神奇,無需擔心與現實世界的斷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醉氧」是由於當人的生理機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低氧環境後,當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發生不適應的情況,出現的狀況可能有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脫適應反應」或「低原反應」。
Thumbnail
「醉氧」是由於當人的生理機轉適應了高海拔地區的低氧環境後,當進入氧氣含量相對高的地區,就會發生不適應的情況,出現的狀況可能有疲倦、無力、嗜睡、胸悶、頭昏、腹瀉等症狀,這種情況也被稱為「脫適應反應」或「低原反應」。
Thumbnail
在出發前,我們已就高反進行測試及了解情況,儘量避免可能的風險。
Thumbnail
在出發前,我們已就高反進行測試及了解情況,儘量避免可能的風險。
Thumbnail
登山是一場真正考驗勇氣、智慧和體能的挑戰。在攀登高山之前,了解並預防可能遭遇的高山症狀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深入探討高山症及其影響,幫助你做好攀登前的充分準備。
Thumbnail
登山是一場真正考驗勇氣、智慧和體能的挑戰。在攀登高山之前,了解並預防可能遭遇的高山症狀是至關重要的。本文將深入探討高山症及其影響,幫助你做好攀登前的充分準備。
Thumbnail
  向陽登山口海拔高度3480公尺,避難山屋還比較低,在這種地方紮營簡直是瘋了。在稜線上也沒有植被擋風,活生生就是等著給風颳。但這天全員因前一晚的夜車睡眠不足,下午淋雨陡上走到筋疲力盡,又聽到逆向而來的山友說避難山屋附近都搭滿帳篷,促使我決定在這塊平坦且空間足夠的地方紮營。
Thumbnail
  向陽登山口海拔高度3480公尺,避難山屋還比較低,在這種地方紮營簡直是瘋了。在稜線上也沒有植被擋風,活生生就是等著給風颳。但這天全員因前一晚的夜車睡眠不足,下午淋雨陡上走到筋疲力盡,又聽到逆向而來的山友說避難山屋附近都搭滿帳篷,促使我決定在這塊平坦且空間足夠的地方紮營。
Thumbnail
這幾年國旅大爆發,越來越多人往山上跑,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朋友問我「要不要去爬玉山前峰?」開始了我的高山之路。進行準備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疑惑:衣服要怎麼穿?登山包要怎麼準備?高山症要怎麼預防?遇到了怎麼辦? (本文只是我看完後的筆記,不是內容的節錄喔)
Thumbnail
這幾年國旅大爆發,越來越多人往山上跑,我也是其中之一。 今年年初,朋友問我「要不要去爬玉山前峰?」開始了我的高山之路。進行準備時,我有許多的擔心與疑惑:衣服要怎麼穿?登山包要怎麼準備?高山症要怎麼預防?遇到了怎麼辦? (本文只是我看完後的筆記,不是內容的節錄喔)
Thumbnail
第五回時說到就算去到了Colca Canyon地區最高4,910公尺的隘口,我都沒有任何高山症的症狀。加上出發到Puno前我已經吃了在學校旅遊門診買的高山症藥,所以一直覺得應該會沒事吧。 想不到的是,高山症還是找上了我!
Thumbnail
第五回時說到就算去到了Colca Canyon地區最高4,910公尺的隘口,我都沒有任何高山症的症狀。加上出發到Puno前我已經吃了在學校旅遊門診買的高山症藥,所以一直覺得應該會沒事吧。 想不到的是,高山症還是找上了我!
Thumbnail
昨天一天就有好幾位民眾 直衝合歡山想要賞雪 卻因高山症身體嚴重不適 只能勞煩救護車盡快送下山治療 雖然台灣是高山林立的國家 但因為一般人比較少前往1000公尺以上高山 所以對於高山症的認識有限 一般來說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 因為氣壓變化與氧化壓持續減少 就會對人體產生一些影響 每年合歡山總會有最多
Thumbnail
昨天一天就有好幾位民眾 直衝合歡山想要賞雪 卻因高山症身體嚴重不適 只能勞煩救護車盡快送下山治療 雖然台灣是高山林立的國家 但因為一般人比較少前往1000公尺以上高山 所以對於高山症的認識有限 一般來說1500公尺以上的環境 因為氣壓變化與氧化壓持續減少 就會對人體產生一些影響 每年合歡山總會有最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