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摧毀了舊的世界秩序,開啓了新文明秩序變革的大門。對於已經註定改變了我們和未來世代的這一重大历史事件,至今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記錄。
無論我們是否承認,俄烏戰後的國際秩序重建將影嚮我們這一代,以及我們的子孫。
人類的文明在於自覺,如果人類無法構築一個和平的法則就無法保護每一個個體的生命和自由。從康德提出構建和平社區,到歐洲開始的國家間合作的歐洲協調(法語:Concert européen,英語:Concert of Europe),直到一戰、二戰慘烈的破壞,社會強權一再對人類犯下的人道主義災難讓人們覺醒。人類終於走到了历史的轉折點,要麼為文明構建可以合作共存的和平秩序,要麼永遠生存在野蠻時代。
如今,我們需要沉下心來,靜靜梳理人類發展的主線,以及構建和平秩序背後的文明邏輯。
《對決》,以千年历史為“經”,觀念變革為“緯”,編織出當代正在上演的,文明與野蠻對決之大時代的全景圖卷。
作為第一本把俄烏戰爭放在人類發展的文明背景之下的历史著作,《對決》摒棄了編年史的事件堆積和敘述,而是堅守喬瓦尼·巴蒂斯塔·維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或詹巴蒂斯塔·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年6月23日-1744年1月23日)的斷言:“历史應該由哲學家來寫”!遵循意大利著名的文藝批評家、历史學家、哲學家貝內德托·克羅齊(意大利語:Benedetto Croce,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的定義將历史看成“運動中的哲學”。因此,《對決》不僅僅是一部历史,更是一部觀念對決的戰場。
德國猶太社會學家,政治經濟學家弗蘭茨·奧本海默(Franz Oppenheimer,1864年3月30日-1943年9月30日,生於柏林,死於加州洛杉磯)明確指出,人類的發展始終是兩個手段之間的抉擇:
◎ 經濟手段:通過勞動分工,市場自由交換,滿足自我需求的經濟手段
◎ 政治手段:採用無償占有他人勞動成果的政治手段
更進一步,經濟手段是保證個體的自由,是個體通過滿足他人的同時,獲取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自由之路。政治手段,不過是強權,通過占有他人的勞動成果,主導分配。甚至在極端情況下,通過對生命的計劃控制,從而達到少數人幸福,多數人被奴役的國家農奴制(National Serfdom),或國家奴隸制(Socialist Slavery)。其特點就是,為了所謂的集體發展,控制和計劃個體生活,甚至讓個體“自我犧牲”(self-sacrifice)。
從這一點,《對決》不僅僅是一部历史巨著,更是文明觀念的論證!
《對決 I: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正體版,ISBN:9781312167575
《對決 I: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简体精裝本,ISBN:9781312257382
《對決 I:改變世界的四十四天》简体平裝本,ISBN:978131243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