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來到臨床分享的故事了~這應該是民眾最常跟醫師的對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實況篇。
還有更多的故事可繼續分享給路過的你/妳們
所有人在生病的時候,常常八九不離十會提到一個字,那就是{痛},而在急診中最常見的疼痛種類很多
非常多的疼痛,而醫院用最多的還是在止痛藥物類,而今天要衛教的就是止痛藥物類的差異性,有興趣的可以繼續看,藥物保健從你我開始。
我們止痛藥物大概臨床分三種類型,當然差異性不同,不過先從分類開始說起
所謂止痛藥物,只要是第一階段、第二階段藥物,都會有天花板效應,意思是服用藥品只能止痛到一定程度,無法再提升止痛效果,如癌症疼痛使用第一和第二階段藥物,仍無法達到止痛時候,通常就會使用到第三階段的嗎啡類管制藥品,第三階段的管制藥品無止痛上限,但仍需注意是否有過量造成的呼吸抑制或昏睡情況。
在台灣看診最大的問題就是民眾只要掛號,就希望醫師開藥給你吃,而且還有開越多越好的心態,而止痛藥不管你服用哪種,都會有副作用,就像電視常說的普拿疼不傷腎,但它沒告訴你長期服用會傷肝,而廣告說的消炎止痛藥很有效果,但不會告訴你長期服用會傷腎、腸胃道出血,只有看到藥物的好處而不提及藥物壞處。故藥物使用真的要很小心,免得導致使用過多而引起非常多後遺症。
藥物不是神藥,吃的同時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的,使用藥物仍須醫師安排,別自己當醫師
喜歡這篇醫療日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雖然不如專業部落客寫很多吸引亮點,但這都是我很努力想分享給大家的心得及方式,希望各位路過的民眾,可以更了解我們醫療的生態及醫療常識,有健康才有更好的人生,一起和我加油努力~我們下一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