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筆記EP84-年老頭暈多,2+3找原因,臨床衛教篇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急診真的太多老人頭暈的患者了,因為家人頭暈掛急診的真的很多,而往往在最短的時間內都會找不到相關的任何原因,也會讓家屬蠻困擾這件事情的,今天的衛教就是頭暈,身為家屬的你能做什麼?


醫療白色巨塔錄,金筆敘說醫護書,客從路過與相逢,浪盡天涯人生故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經驗分享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衛教篇
喜歡我的臨床醫療真實故事嗎?可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醫療實況篇
喜歡我的臨床筆記嗎(含民眾更多新知識),可以參考我的-醫療實戰筆記
喜歡我的更寫實的臨床筆記嗎(含更多醫療人員生態)?,可參考我的醫療筆記EX
喜歡我的醫療故事嗎?歡迎觀賞我的-醫療的一千零一夜故事
關於我的醫療衛教-可參考我的醫療魚骨圖


我們頭暈掛急診通常會做出一些藥物的控制頭暈,我之前有說過,急診的目的還是在於緩解症狀,而我們比較常見的藥物如下


抗組織胺

在急診緩解過敏、蕁麻疹會使用的抗組織胺,不過在針對頭暈的急性患者,我們也會使用,效果在臨床上真的蠻明顯能得到改善,常見的有Chlorpheniramine藥物。


另外還有一些口服的止暈藥物,這裡就不多做論述,因為每個醫師的習慣不同,就開立的不一樣。



頭暈的可能性在於藥物的緩解症狀同時,還是會找一些原因,畢竟年紀大的,我們還是不可大意,但我覺得家屬要有的一些老人家最基本的知識,而不是不舒服就衝來掛急診,回家後又沒有門診追蹤,就這樣反覆循環來掛急診,這樣醫療資源浪費及家屬也會顧到心累,以下我寫幾個是比較簡單的頭暈一說,可供家屬參考。


我列下述的臨床經驗,歸類叫做2+3,2個急診可以先排除的問題外、3個門診追蹤方式,給大家參考


血壓高

我覺得血壓高這件事真的分很多層面,頭暈掛急診的很多血壓經驗性都160-200的我都有遇過,我先說一個比較正確的說法,我常會跟民眾說的是頭暈造成的不舒服導致血壓高、及血壓過高造成的頭暈,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定義。


如果你是因為頭暈的不適造成血壓高,以一個醫師的角度會先處理頭暈的症狀,等改善後確認血壓,因為之前遇過太多患者明明沒有高血壓的用藥病史,而覺得血壓高要先處理跟醫師爭論不休。


如果你是平常就有高血壓的患者,醫師當然止暈藥物會給之外,甚至有些醫師會看你平時血壓用藥,會給你可以降血壓的藥物,讓你的血壓受到穩定,改善頭暈症狀。當然我經驗是高血壓患者臨床血壓至少過180以上的比較容易產生頭暈(但不適用於每個人,所以才說血壓重要性)


總而言之,上述這個叫做源頭的處置,先處理源頭及改善症狀,後續在門診追蹤。


另外如果血壓的藥物問題(要吃藥/加藥/減藥)等,我的建議是先規律時間量血壓(早晚固定時間測量),至少記錄個5-7天的血壓,至少可以讓門診醫師調整你的血壓藥物有證據和依據,對患者比較好。


總而言之~血壓的問題除了自己平時量確認外,血壓高還是要找家醫科/一般內科/新陳代謝科醫師追蹤


腸胃道出血

很多老人家的頭暈常常可能伴隨的腸胃道出血的風險,其實比較大的原因還是在於止痛藥的問題,年紀越大的老人都會看骨科居多(大部分),而台灣的止痛藥物大宗還是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而這類藥物常見的是腸胃道出血,如果是慢性的貧血,頭暈自然也可能產生。


那腸胃道出血的症狀有嗎?我是覺得家屬或病患在家中上大號的時候就可以觀察看看糞便顏色是否偏黑色,如果是偏黑色情況,就不排除腸胃道的風險可能,但如果你有吃特殊藥物造成黑便顏色誤差,就不能以此類推測,但我只能說這個是民眾比較能夠有警訊的一種方式。


腸胃道是否有潰瘍/出血還是會用胃鏡才有辦法診斷


但如果頭暈患者,有些醫師會依照經驗幫忙抽血檢查,如果是血色素HB過低,也不無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而如果是血紅素過低,醫師也會給予開立輸血,而再開一些胃藥,這邊有一個小建議,因為做完胃鏡如果確立潰瘍是可以開立比較好的胃藥(3個月)PPI(氫離子幫浦阻斷劑),不過在沒有做胃鏡時候這個不列入健保給付,但其實價格也不高,大約1顆約6-15元之間,如果要自費也不是不能,這點就看人


總而言之,有貧血的症狀建議還是要腸胃科追蹤。



上述的兩個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但下面的三個是假設上述的情況都排除時候,我覺得可以找門診追蹤原因的方式及科別

門診追蹤頭暈


神經內科

通常如果患者沒有高血壓,而抽血都正常時,我都會建議回神經內科追蹤,讓醫師安排看看有沒有需要做的檢查等等。


心臟內科

有時候患者頭暈找不出原因,也會建議回心臟內科追蹤,看看是否有排除心臟方面的問題。


耳鼻喉科

這個是我覺得最後找不到的最後一個門診,因為我覺得這個最不會有致命的問題(跟上述的比起來),因為有些老人可能有內耳問題或耳石等滑脫等問題,我是建議上面的情況先檢查再說,當然如果醫師評估有一些佐證後,要先照會耳鼻喉科的那就例外,反正我覺得醫師的專業還是凌駕於我們護理師。



結論

老人家頭暈的問題真的愈過太多了,很多家屬會覺得在急診可以找到頭暈的原因,結果常常都會找不到,也只能門診追蹤,但我覺得盡可能把臨床的實例舉出,讓民眾可以找到一個比較適合的治療,這樣也會減少掛急診及勞民又傷財,以上大概是我的分享


喜歡這篇醫療日記的朋友,麻煩幫我按下愛心,並且記得追蹤我,我喜歡用臨床例子/經驗分享給大家的故事及醫療大小事情,希望各位路過的民眾,可以更了解我們醫療的生態及醫療常識,有健康才有更好的人生,一起和我加油努力~我們下一篇見!



各位格友,不論你是路過還是我的同伴,歡迎可以追蹤我,一起做討論交流 目前我的主題友分三大類 1.醫療類:包含了臨床上的醫療故事和困境、以及包含一些醫療衛教,了解我們醫療的故事。 2.旅遊美食日記:主要為分享我和老婆去過的地方,並記錄我和老婆的每一個時刻。 3.投資類:主要為提升你投資的理財概念及身旁小資族的故事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醫院醫療故事中,我們很多都是遇到治療這一塊,而吊點滴的打針,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不斷,常常因為打不到針而導致家屬的不滿,這就會減少醫療信任的程度,而這件事情,在每一個地方都持續風波不斷
最近的找托嬰之行程,其實我們真的很多心累了不少,而面對未來的生活,我突然覺得,護理師在這個育嬰的情況真的非常非常坎坷,從以前不曾體會過,直到結婚至生子後,這些問題才會不時的顯現出來。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最近遇到的一個DNR迷思,就是家屬/患者簽署了DNR,到底遇到甚麼樣的情況,我需要如何面對,因為遇到很多類似問題,所以我大概把我臨床遇到的情況,大致解說一番!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在醫院醫療故事中,我們很多都是遇到治療這一塊,而吊點滴的打針,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備受爭議的話題不斷,常常因為打不到針而導致家屬的不滿,這就會減少醫療信任的程度,而這件事情,在每一個地方都持續風波不斷
最近的找托嬰之行程,其實我們真的很多心累了不少,而面對未來的生活,我突然覺得,護理師在這個育嬰的情況真的非常非常坎坷,從以前不曾體會過,直到結婚至生子後,這些問題才會不時的顯現出來。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最近遇到的一個DNR迷思,就是家屬/患者簽署了DNR,到底遇到甚麼樣的情況,我需要如何面對,因為遇到很多類似問題,所以我大概把我臨床遇到的情況,大致解說一番!
關於急診給民眾一個概念就是我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急診找到答案,這算是我的續集論壇風雲,所以我文章不時在提醒這件事情,急診並不是萬能,尤其在偏鄉的醫療急診,簡單說只要不是醫學中心,其實很多患者的狀況我們常常無法處理,甚至要轉院等情況就會發生。
在急診的醫療裡面,很多民眾都以為急診是無所不能的一個單位,只要掛號就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結過殊不知急診甚麼都不能處理,就會讓有期待值得民眾與事後失望值的患者,不是不滿離去,就是事後再投訴醫院,上個月看到北部的醫院被投訴,就是沒值班醫師情況,這種問題在每家醫院都不時存在著。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隨著113年性別平等工作法的修正施行,職場性騷擾的問題備受關注,根據勞動部公佈的統計資料,543件的通報申訴中,多數來自年齡25至44歲的受害者。 而本文介紹了雇主的責任、受害者的申訴流程、保護權益、及常見問題整理,希望能夠增進大眾對此議題的理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暈眩症之中醫治療,多種不同原因] 講到頭暈眩,你會想到什麼?最常聽到的回答是貧血、梅尼爾氏症。但除了這兩種問題,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而且可能多種同時伴隨而來,造成暈眩這個“結果”。 例如:鼻塞慢性鼻炎、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姿態性低血壓、心臟疾病(瓣膜脫垂、心臟肥大)、頸源性頭暈(頸椎壓迫
Thumbnail
好久沒寫方格子了!因為總感覺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又算了的心情。直到今天~ 來聊點什麼吧!中生代的我們一定都在經歷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所以我相信許多人現在應該也經歷著照顧著家裡生病的父母又得顧著自己孩子的情況。 最起碼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是這樣的,因此我才想來說點話。 照顧病人是辛苦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眩暈持續的情況,以及醫生建議的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自己在就醫過程中的一些迷糊經歷。
Thumbnail
20240311 自醫院離開後,花了幾秒鐘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幫自己再度換上笑臉與媽媽聯繫。購買了午餐後回到家中發現母親虛弱的一直躺在床上。好不容易安撫了情緒,連哄帶騙得先讓他起床吃了午餐,也趁機出門衝了一趟藥局購買了耳溫槍與血氧機。 回到家中發現體溫高達38度且血氧在92~93之間跳躍!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第 1 章 當被照顧者慢慢失能時 ,需要兩種資源: 醫生跟神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醫病關係很難在短時間建立,剛開始我的醫生病患不多,我們能聊得很多,後來他的名氣逐漸響亮,每次門診都上百人,我們能說話的時間大量壓縮,有時短到只能用一個眼神來表達那段時間的情緒。經驗豐富的醫生也是一看就知道,有時無聲勝有聲。 從我二十多歲發病,這十幾年的時間想起來也是不可思議。
[暈眩症之中醫治療,多種不同原因] 講到頭暈眩,你會想到什麼?最常聽到的回答是貧血、梅尼爾氏症。但除了這兩種問題,還有更多複雜的因素,而且可能多種同時伴隨而來,造成暈眩這個“結果”。 例如:鼻塞慢性鼻炎、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姿態性低血壓、心臟疾病(瓣膜脫垂、心臟肥大)、頸源性頭暈(頸椎壓迫
Thumbnail
好久沒寫方格子了!因為總感覺好像想說點什麼但想想又算了的心情。直到今天~ 來聊點什麼吧!中生代的我們一定都在經歷著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所以我相信許多人現在應該也經歷著照顧著家裡生病的父母又得顧著自己孩子的情況。 最起碼我身邊有幾個朋友是這樣的,因此我才想來說點話。 照顧病人是辛苦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眩暈持續的情況,以及醫生建議的進一步檢查和治療。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自己在就醫過程中的一些迷糊經歷。
Thumbnail
20240311 自醫院離開後,花了幾秒鐘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幫自己再度換上笑臉與媽媽聯繫。購買了午餐後回到家中發現母親虛弱的一直躺在床上。好不容易安撫了情緒,連哄帶騙得先讓他起床吃了午餐,也趁機出門衝了一趟藥局購買了耳溫槍與血氧機。 回到家中發現體溫高達38度且血氧在92~93之間跳躍!
Thumbnail
在照顧病人時發現病症變化時,需要好好溝通家屬,提醒家屬及時帶病人去看醫生,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合作與溝通是保障病人健康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