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牛的印跡【第三章】佛教的戒律與禪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華嚴經說:戒是無上菩提本,因此,佛教的根本精神,即在於戒律的尊嚴,即在於佛教弟子們對戒律的尊重與遵守。
在家人受持的戒,共有四種:
  1. 三皈依
  2. 五戒(根本戒)
  3. 八關齋戒
  4. 菩薩戒
出家人所受的戒共有五個層次:
  1. 沙彌及沙彌尼十戒
  2. 式叉摩尼戒
  3. 比丘尼戒(具足戒)
  4. 比丘戒(具足戒)
  5. 菩薩戒(三聚淨戒)
人在世界上有很多「道路」可以選擇,不管是精神方面還是其他方面的。如果你的行為像是畜生或惡鬼,你就會變成畜生或惡鬼;如果你的行為像人,你就會變成人;如果你的行為像佛,你就會成為佛。這是一個方向和選擇的問題。五戒是通向成佛的門,也是所有精神進修賴以奠基的磐石。因此,連同三皈戒,五戒乃是出家和在家生活的根本。
也許有人會懷疑,大乘傳統裡的菩薩或是發心者既然自己還沒有實際體驗過覺性,又要怎樣幫助別的有情體驗覺性呢?
  • 事實上,如果你想解救溺水的人,就不能只是站在岸上。相同的,如果你想學游泳,唯一可以練習的地方就只有水裡。不管大海看來有多可怕,但你就是非跳進去不可。因此,菩薩道必須在生死輪迴的苦海裡實踐。為了達成菩薩的目標,我們必須強化自己的力量與技巧,才不會在生死的海洋裡溺斃。我們不能全然依賴諸佛的力量解救,也不能一直等到自己完全證的無上正等正覺才起而行動。我們要做的,是在此時此刻就開始培養方向感,奠立堅定的信仰與願景,萌發無邊的愛和慈悲,以及鍛鍊對空性的悟見力。擁有這四種裝備,就可幫助自己和別人減少煩惱執著,向著佛的最高智慧邁進。能引領我們走上這條道路,並且步履堅穩前進的,正是菩薩戒。
佛教其中一個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宣示就是:
  • 諸惡莫作
  • 眾善奉行
  • 自淨其意
  • 是諸佛教
戒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作為行者的保護傘。沒有戒,一個人就像是會漏水的水桶。每一天透過修行,清淨之水會灌注到這個水桶裡,讓你感受到堅強和精力充沛。
書名:牛的印跡
作者:聖嚴法師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龎演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禪者所見的統一,是內外統一、前後統一、彼此統一,沒有異端,不落極端。現象上雖有善惡正邪之別,存心上一律都以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律都以無私的慈悲對待。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悲智和敬」四個字為法鼓道風 法鼓山僧眾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
如來藏經的內容,相當單純,全經以九種譬喻,說明眾生皆有佛性如來之藏。
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張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結婚,這好像是說,信了佛教的人都應該出家,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
禪修的目的是讓心可以經歷三個階段 1. 把散漫混亂的心收攝為一個只有寥寥思緒的心 2. 進一把這個相對單純的心轉化為高度統一和專一的心 3. 再從統一心轉化為無心
禪者所見的統一,是內外統一、前後統一、彼此統一,沒有異端,不落極端。現象上雖有善惡正邪之別,存心上一律都以無我的智慧處理,一律都以無私的慈悲對待。
以佛教的觀點,這個所謂的「我」以至世間的一切歸根究柢都是「因緣所生」,這表示個人對意義和自我實現的追求,是無法離開全人類、社會和自然的改善而獲得的。這就是「人間」的人本主義,也是體認「淨土就在人間」的一種表述。
「悲智和敬」四個字為法鼓道風 法鼓山僧眾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
如來藏經的內容,相當單純,全經以九種譬喻,說明眾生皆有佛性如來之藏。
很多人以為,佛教是出世的,不主張有家庭,不希望人家結婚,這好像是說,信了佛教的人都應該出家,這絕對是錯誤的觀念。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你的心靈...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這則故事值得我們反省:年少比丘這樣思惟:如果為了自己活命,緊抓著浮板或救生圈,雖然可以避免沈入海底;但如果不遵守佛陀的教導,將永遠沉沒在生死輪迴的大海中,雖然沒有沈入一般的大海,但卻沈沒於生死輪迴的大海中了!當我們面臨生死關頭的時候,請問我們自己又是如何選擇呢?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以往在宗教信仰上並無很明確的界線,認為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都是教人為善,以人為本。深信「萬法唯心造」,如果能夠心存善念,任何宗教都是有它存在的意義。
Thumbnail
修學密宗、密乘的人一定要守十四條戒律。修密乘會不會成就,就看這十四條有沒有違犯,守得有沒有精嚴,或者如果有違犯是不是有懺悔還復清淨,相當的重要。「對上師身、口、意的不恭敬。」這是第一條,為什麼是第一條呢?「金剛上師」就是你的密宗上師。「上師」這兩個字,又叫「靈性的導師」,你的心靈...
Thumbnail
皈依的最終目的,不是只為了能得到三寶庇護,等待三寶為我們安排一切的吉凶禍福;而是為了使自己最終能解脫輪迴,甚至證悟成佛。   皈依是學佛修行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進入佛門修行最基本的戒律。許多人一聽到「皈依」這個名詞,便以為只指一個儀式,其實這是指依止的心態。 本文摘要 什麼是皈依?皈依
Thumbnail
皈依佛門是學佛修行的起點,龍樹菩薩《大智度論》中提到,不論個人的因緣福報契應哪一個法門,信受皈依絕對都是佛門學習的第一課。皈依可以讓我們清除許多的障礙,賜給我們幸福安樂。教法中的「心臟」,答案無疑就是「三皈依」。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