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擔任一位菩薩:初地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您知道嗎?人人都可以是菩薩。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救苦救難,太疲累了,因此放棄。

有些人認為,菩薩要修得大神通力,太困難了,因此放棄。

其實,人間佛教的創始者星雲大師告訴我們:只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也就是行三好,就是行佛、行菩薩道了。

在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裡,佛陀進一步告訴我們:如何以十個階段來循序漸進地行菩薩道、行佛。這十個階段,就是菩薩的十地治地業。

今天,我們來介紹初地。

一、深心堅固

深心堅固指的是:我們對所有眾生具有度化他們的大慈悲心。以此慈悲心為基礎,激發強烈的意願並有明確的行動,給予眾生實際的利益。

二、於一切眾生中等心

我們對一切眾生平等視之,並以慈、悲、喜、捨這四無量心來對待之。

慈:願一切眾生得樂

悲:願一切眾生離苦

喜:隨喜一切眾生做善事的功德

捨:願對一切眾生行財施、法施、無畏施

三、布施

我們對於眾生行財施、法施、無畏施。財施,就是物質上的給予。法施,就是佛法及有益知識技術的給予。無畏施,就是幫助眾生,以致讓眾生在病苦中、急難中、荒山僻壤中能夠無所畏懼。

四、親近善知識

我們應當親近能帶給我們佛法及有益知識的好朋友們。

五、求法

我們的心應經常想要學習佛法。

六、常出家

我們應經常出家以利修行。

七、愛樂佛身

我們應喜愛佛的生身相和法身。

八、演出法教

我們應演說佛法來教導眾生。

九、破驕慢法

我們應當不驕慢而謙遜。

十、實語

我們應說真實之語,而不說謊話、不說花言巧語、不惡罵、不說兩面話。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遇到一位女性,原本是財金領域的高學歷分子,進入婚姻後放棄了工作,在家庭裡飽受婆婆的嚴苛節儉要求及大小眼對待。儘管她為了婚姻和諧而忍氣吞聲,卻導致了憂鬱症。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社會裡層出不窮。 問題出在哪裡? 一、長期的忍氣吞聲但是心裡卻過不去,絕非好辦法。 二、沒有在職涯上做自己。 三、
最近,國內的第四波新冠疫情又起了,許多人內心惶惶之際,又戴起了口罩才敢去公共場所,或是待在家減少出門,結果身體一天天變胖了,肌肉也變得無力。然而,口罩是永久防疫的辦法嗎?並不是,因為我們總有脫下口罩吃飯、洗澡、睡覺的時候。因此,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和體能,才是根本之道。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餐後的
人生在世,充滿煩惱。人人都想知道:如何從煩惱中解脫?解脫,需要智慧。正如聖嚴法師的名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世間智慧中,最究竟者為:般若智慧。 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講解「般若智慧」給所有人聽的內容,由阿難陀尊者記錄下來。 大智度論,則是龍樹菩薩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
東勢林場的這一日,進行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小家庭之聚!由於外子的好友一直有著不少身體狀況,外子特別邀請他們家和我們一起到東勢林場宿遊。我們和外子的好友約在石岡擔擔麵吃晚餐。默默吃著飯的他,看起來跟上次見面時比起來,沒有好到哪裡去。自己的內心想著:人,真的很容易掉回原本的慣性模式裡。 當我們入住後,在
從醫多年,遇見不少胃有問題的人,自己的胃也曾於入住豐原之初感到相當不適。胃是一個容易積存負面情緒的器官,尤其是愧疚、緊張、恐懼等。以下,就經絡中醫原理及個人醫療經驗,分享照顧胃的方法。 1 一年四季:溫熱飲食 2 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要吃碳水化合物來使胃酸有消化的對象
「星雲大師如是說」,是一個由佛光山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所主持的節目,內容是與大眾分享星雲大師的智慧,並由來賓分享他們的佛法生命歷程。在Youtube上可以隨時搜尋到。由於星雲大師的智慧如海、覺居法師的妙語如珠,這個節目每集均具有十分的精采可看性! 今天介紹第十集的主題是:使命。何謂使命?就是你認為
最近遇到一位女性,原本是財金領域的高學歷分子,進入婚姻後放棄了工作,在家庭裡飽受婆婆的嚴苛節儉要求及大小眼對待。儘管她為了婚姻和諧而忍氣吞聲,卻導致了憂鬱症。 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社會裡層出不窮。 問題出在哪裡? 一、長期的忍氣吞聲但是心裡卻過不去,絕非好辦法。 二、沒有在職涯上做自己。 三、
最近,國內的第四波新冠疫情又起了,許多人內心惶惶之際,又戴起了口罩才敢去公共場所,或是待在家減少出門,結果身體一天天變胖了,肌肉也變得無力。然而,口罩是永久防疫的辦法嗎?並不是,因為我們總有脫下口罩吃飯、洗澡、睡覺的時候。因此,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和體能,才是根本之道。怎麼做呢?讓我們一起來進行「餐後的
人生在世,充滿煩惱。人人都想知道:如何從煩惱中解脫?解脫,需要智慧。正如聖嚴法師的名言:「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世間智慧中,最究竟者為:般若智慧。 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講解「般若智慧」給所有人聽的內容,由阿難陀尊者記錄下來。 大智度論,則是龍樹菩薩對於摩訶般若波羅蜜
東勢林場的這一日,進行的是一場別開生面的兩小家庭之聚!由於外子的好友一直有著不少身體狀況,外子特別邀請他們家和我們一起到東勢林場宿遊。我們和外子的好友約在石岡擔擔麵吃晚餐。默默吃著飯的他,看起來跟上次見面時比起來,沒有好到哪裡去。自己的內心想著:人,真的很容易掉回原本的慣性模式裡。 當我們入住後,在
從醫多年,遇見不少胃有問題的人,自己的胃也曾於入住豐原之初感到相當不適。胃是一個容易積存負面情緒的器官,尤其是愧疚、緊張、恐懼等。以下,就經絡中醫原理及個人醫療經驗,分享照顧胃的方法。 1 一年四季:溫熱飲食 2 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食物容易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要吃碳水化合物來使胃酸有消化的對象
「星雲大師如是說」,是一個由佛光山惠中寺住持-覺居法師所主持的節目,內容是與大眾分享星雲大師的智慧,並由來賓分享他們的佛法生命歷程。在Youtube上可以隨時搜尋到。由於星雲大師的智慧如海、覺居法師的妙語如珠,這個節目每集均具有十分的精采可看性! 今天介紹第十集的主題是:使命。何謂使命?就是你認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本篇文章深入探討《妙法蓮華經》中的勸持品第十三,透過藥王菩薩和其他菩薩的誓言,呈現其在佛教信仰中的重要性。文中提到,菩薩們誓願在佛陀滅後廣泛宣揚此經,以助眾生克服惡世中的困難與挑戰,並強調堅持忍辱的精神。此經典傳承了菩薩們的信念與力量,對於現代信徒在生活中尋找靈性指南具有重要意義。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佛由心生,心隨佛現,心外無境,全佛是心,境外無心,全他即自,洪名正彰自性,淨土方顯唯心,感應道交,呼應同時,十萬億程,去此不遠,心作心是,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菩薩戒是佛教中培養慈悲與智慧,並以利益一切眾生為目標的修持與精神。在菩薩戒中,受戒者不僅遵守道德規範,更要積極發展慈悲心與關懷眾生,以正確方式幫助他人。戒期對於個人品性與心性有積極影響,並能對身邊的人產生正面的影響。菩薩戒的精神應融入日常生活,用慈悲和智慧來引導行動,踐行利益一切眾生的精神。
Thumbnail
修無上的佛道、修菩薩道有五種相。根據《莊嚴經論》舉出菩薩的五種相:第一、「憐憫相」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第二、「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這一切的佛法或深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一週一次的佛學課來到了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能真正進入上士道 要發菩提心才是真正的佛子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進一步學習密乘? 要有圓滿的菩提心才能成就佛道 顯教與密教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 什麼是菩提心? 以前把菩提心想的很簡單 不就是慈悲心嗎? 每個人都有 為什麼還要特別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