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國悲歌-桃園蘆竹河南公廟

2023/10/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1895年日軍攻臺,為加強防衛,民主國總統唐景崧在廣東河南營招募一群「河南勇」。因事起倉促,此批軍隊訓練不精,而且開戰不久,民主國的大官們就紛紛逃回內地,這批離鄉背井的河南勇慘遭拋棄,在無軍餉,且部分人員有鴉片癮之狀況下,會幹出什麼事情可想而知了。

  於是,原本應該英勇抗日的軍隊,反成了地方的禍害,有些地方的百姓反而還要請當初的敵人出面維持秩序。辜顯榮開臺北城不就是個最著名的例子嗎。

  河南勇之遭遇在王松寫的【臺陽詩話】中,有如此描述:

  「......因憶乙未唐薇卿總統募集廣勇數千來臺,辱及居民,一時人心惶惑,誤傳此為日本人先導者,遐邇咸有戒心;未幾,而總統微服潛逃,兵民交變,廣勇劫倉庫,相率南下,到處鄉民阻之,互有死傷。五月十四日到竹邑,竹人閉關不納,憩於南門外大眾廟、竹蓮寺等處,長途跋涉,嗷嗷待哺。謀於保甲局,局人約以先納軍裝,方許給糧食,竝送其內渡;廣勇喜焉。乃命棟字營(林朝棟之部下)親兵收其武器。棟兵見廣勇有藏鏹,欲奪之,不遂,忽以礮火相見,倉皇變起。適內山義民聞之(邱逢甲所募之民兵謂之義民),亦皆荷戈而出,廣勇星散,多被殺,無有存者。越數日,有為之收集屍骸,合葬於大眾廟右,標之曰「廣東勇墓」。事定後,居民知其冤,恆往祭之;至今結香火緣者殆無虛日......」

  廣東兵的名聲似乎一直都不好,你要是去查清代台灣的方志,只會看到一堆貶語,很難找到褒語,如:

  「臺南營勇雜亂無紀,其稍精壯之湘、淮勇皆戰死前敵,所餘皆永福所帶之廣勇,一味劫掠,敵至紛紛潰亂。」(臺海思慟錄)

  「......他勇易理,廣勇難清。」(巡臺退思錄)

  「......類皆老弱洋煙、不成勇形者。念係後山舊營,虛冒已成慣習,又係素無紀律之廣勇,不服查辦。忌碍既多,不敢深究......」(巡臺退思錄)

  「......廣勇多強悍不法,且往往有通賊情事......」(東華續錄選輯)

   有趣的是,有些僥倖未死之殘餘河南勇,被日軍逮捕後,日方出錢僱船要遣返他們,有些人還不樂意,因為他們原本在廣東就是一窮二白之人,沒在臺灣好好撈一筆怎甘心回去呢。

  我推測河南勇最後大概就幾種下場:

  一、水土不服病死

  二、與本省掛匪徒合流

  三、在與當地民眾的衝突中被殺(如【臺陽詩話】中所述)

  四、搭日軍僱的船回內地

  五、英勇戰死

  其中,死亡的河南勇及其他清兵,日軍會予以收埋,各位可以去看看福島安正所寫的〔淡水新政記〕,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不過具體有無立碑,是何種葬法則不太清楚。

raw-image

  而現今河南勇留下的遺跡,我想在桃園蘆竹的這間廟也許可以算一個

raw-image

  墓碑上清楚的寫著「河南清軍」「戰變烈士」字樣,顯示這些人是河南勇的身分,並且死於戰事,只是到底是抗日而死,或是有其他原因就不太清楚了。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