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七章

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老子的觀點是,我們應該效仿天之道做事,但我們常常違背天之道,所作所為都是只為了自己考慮。老子為什麼要一直推廣這個道理呢?如果我們做事都想著達到某種目的,無論是獲取名利、金錢、名譽、社會地位等,一旦這麼目的達成了亦或是失敗了,這樣你做事的動力就消失了。當你做事是為了大眾著想,不是只想著私利,這樣就算是成功或失敗,你也不會因此喪失做事的動力,也可以繼續地做下去。

為了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做事才會持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做為領導者,把自身的利益、地位和名譽放到最後,以人民的利益、福祉為優先,這樣大家就會認為你是最好的人,把你推舉到前面做為大家的領導者。退其身:有道的領導者會把自身的利益、地位和名譽放在最後。

外其身而身存:有道的領導這,往往先考慮到大眾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擺在最後,當你越是這樣做,大家就會越願意跟隨你,讓你的利益最大化。

老子一直不厭其煩地提出這個道理,是因為人總是會有想獲取利益的私心,一旦成為了領導者,獲得的資源變多了,身邊奉承的人變多了,心中的貪欲也就出現了,一旦貪欲出現了,就只會想到為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撈取更多利益,為了撈取更多利益就會開始想盡辦法的留在高位,以獲取更多資源,一但有了這些想法,就不會替人民做事了,一心只會想著要怎麼撈取財富、謀求高位,如此一來做事就不會公正,而且會開始走到惡的方向,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被人民給鄙棄,失去官位、失去財富,你的賴以為生的能力也就會消失了。

只要心中只有一個光明的善念,憑著善念去做事,無論別人的評價是如何,都不要在意,只要做正確的決定。

老子認為,領導者只要把心放空,放棄自己的私利,這時候做的決定一定是最正確的、最有利於全局的,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的無私,所以才能成就他自己嗎?

老子說的是捨與得的智慧,有捨才有得,我們人類生下來就在乎自己的私利,這是動物的本能,所以要克服私欲、私心,這是我們一生需要持續進行的修練。


    avatar-img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叔本華:孤獨並不可恥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叔本華:孤獨並不可恥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自古以來,所有的智者都在世間歷事煉心,不問世事躲在書中當一個哲學家,頂多稱作為自了漢。 做事的目的是為了修練自己的心,不要總是去關注結果,結果並不是做事的目的, 況且,結果也不是我們所能掌控的,我們所能控制的只有自己。
    Thumbnail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經由解析老子與其著作《道德經》的來源與發展,發現自己擁有在不同外太空、水,以及空氣裡,都有實現最好給予的能力,而這樣子可以實現永恆美好的能力,也已經說明人類的天賦。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Thumbnail
    安住好自己的心,如天地般無私的愛養萬物,如水般不爭的來行”善”的真諦,如此才能真正親近萬物,成為萬物之所需,善助對方的同時成就自己的價值。而其中”不爭”的意涵,則是道裡最關鍵的特性之一。如何做到不爭呢?老子在本章以負面表述的方式,說明人在求道、學習、處事的過程,人心容易掉入”爭”的情境。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這段話是《道德經》最末一章,藴涵了三層辯證關係:一是得與失。二是公與私。三是人與己。且聽我道來。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