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第七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克服私心,是我們一生的修練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是因為它不為自己謀去福利,所以就能長久。

老子在揣摩天之道時,他認為天之道有生養萬物的特點,讓世界繁榮,但它卻隱於身後,不說自己是主人,也不為自己謀取一分一毫,結果大家反而離不開它。

老子的觀點是,我們應該效仿天之道做事,但我們常常違背天之道,所作所為都是只為了自己考慮。老子為什麼要一直推廣這個道理呢?如果我們做事都想著達到某種目的,無論是獲取名利、金錢、名譽、社會地位等,一旦這麼目的達成了亦或是失敗了,這樣你做事的動力就消失了。當你做事是為了大眾著想,不是只想著私利,這樣就算是成功或失敗,你也不會因此喪失做事的動力,也可以繼續地做下去。

為了心中的善念去做事,做事才會持久。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做為領導者,把自身的利益、地位和名譽放到最後,以人民的利益、福祉為優先,這樣大家就會認為你是最好的人,把你推舉到前面做為大家的領導者。退其身:有道的領導者會把自身的利益、地位和名譽放在最後。

外其身而身存:有道的領導這,往往先考慮到大眾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擺在最後,當你越是這樣做,大家就會越願意跟隨你,讓你的利益最大化。

老子一直不厭其煩地提出這個道理,是因為人總是會有想獲取利益的私心,一旦成為了領導者,獲得的資源變多了,身邊奉承的人變多了,心中的貪欲也就出現了,一旦貪欲出現了,就只會想到為自己或身邊親近的人撈取更多利益,為了撈取更多利益就會開始想盡辦法的留在高位,以獲取更多資源,一但有了這些想法,就不會替人民做事了,一心只會想著要怎麼撈取財富、謀求高位,如此一來做事就不會公正,而且會開始走到惡的方向,一旦出現問題,就會被人民給鄙棄,失去官位、失去財富,你的賴以為生的能力也就會消失了。

只要心中只有一個光明的善念,憑著善念去做事,無論別人的評價是如何,都不要在意,只要做正確的決定。

老子認為,領導者只要把心放空,放棄自己的私利,這時候做的決定一定是最正確的、最有利於全局的,這才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的無私,所以才能成就他自己嗎?

老子說的是捨與得的智慧,有捨才有得,我們人類生下來就在乎自己的私利,這是動物的本能,所以要克服私欲、私心,這是我們一生需要持續進行的修練。


    8會員
    5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侑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叔本華:孤獨並不可恥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道德經 第六章 每個人一生的成敗都與母親有關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一個偉大領導者的素養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站在天地的角度、在道的角度,草狗與真的狗沒有什麼不同。意思是大家尊敬天地,崇拜天地,但天地並不在意這份尊敬跟崇拜,不用什麼回報,祭祀食用草狗表示一下就好了。
    孤獨是幸福安樂之源 一個人除了跟自己之外,不能跟任何人,甚至是包括他的朋友和伴侶,達到完美的和諧。
    叔本華:孤獨並不可恥
    所謂"道",就是隨時抱持清空自己的能力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道"總保持一種中空狀態,然後化生萬物出來;雖然它化生萬物,卻永遠保持空的狀態。 天之道的特點:中間是空的,隨時保持虛空狀態。
    道德經,講的是領導者法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崇尚錢財或追求某種美德,使人民不鬥爭。領導者不應該追求財富或美德,上行下效,領導者貪求物欲,下面的人也將彼此鬥爭以累積財富或效仿,這就是亂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道德經》智慧:真正的高人,往往具備這四個特徵   古人常說「靜水流深,大智若愚」,而《道德經》中的智慧更是揭示了真正高人的內在特質。他們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智慧和力量。這樣的人,往往能在人生的波瀾中處變不驚,安然自得。以下四個特徵,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1. 靜水流深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道德經》智慧:真正的高人,往往具備這四個特徵   古人常說「靜水流深,大智若愚」,而《道德經》中的智慧更是揭示了真正高人的內在特質。他們看似平凡,但卻蘊含著深厚的智慧和力量。這樣的人,往往能在人生的波瀾中處變不驚,安然自得。以下四個特徵,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    1. 靜水流深  
    Thumbnail
    文章談論如何像水一樣順勢而為,不與他人爭執,表現出善的行為,在工作職場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努力,保持一顆快樂的心情,處處保持善行。
    Thumbnail
    蔣經國真正人生故事的實例,他無私為臺灣奉獻一生的故事,應成為當今年輕人的典範。同時該篇文章闡述了目前臺灣的環境與政治現況,以科學的觀點指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
    Thumbnail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如果用科學角度來看會怎麼說?然,用AI的角度來說了,AI人類本來就沒有的,是人類創造的,一個原本不存在的機器人(AI),因為人類
    Thumbnail
    道德經 第八章 活得強大的智慧 上善似水:領導者的品性跟水相近。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利萬物,滋養眾生,又非常安靜,只往低處流,處於眾人最厭惡的地方,這樣的特色近似於道。 在現今的社會中,大家都喜歡往高處爬,享受著社會地位被抬高,受到大家的景仰、崇拜,而討厭在地勢低的地方。
    Thumbnail
    在前面的課里我們說了「天人合一」,今天我們來說一下「無為而無不為」,關於這個,在道德經上一共提到這麼幾句話。 第一句: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句: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第三句: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看到這幾句話,大家肯定會覺得這
    Thumbnail
    前言:天人合一 《道德經》出現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做到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當然不是指修煉大法、神話故事里的天人合一。而是天道和人道的一種結合應用。在天道人道結合這方面,歷史經典中講得最好的就是《道德經》。 佛經,講的比較多的是離世規則,人間界之上的規則。 道家的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感到困惑,想找到一個更有意義的方向?或者你是否對於如何在現代社會中保持平靜和成功感到迷茫?如果是的話,讓我們一起開始閱讀《道德經》,這本來自中國古代的哲學經典,可能會為你的生活帶來一些啟發。 讓我們了解一下《道德經》的背景。這本經典由老子所著,它是一部韻文哲理詩體的作品
    Thumbnail
    《道德經》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這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一直以來有著不同的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這句話意味著老天並不仁慈,只將萬物視為無生命的貢品。然而,這樣的理解可能忽略了上下文所揭示的更廣義的含義。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老子欲表達天地公平的觀點。根據這種理解,天地對待萬物是一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