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金奉皙也和爸爸擁有一樣會飛的能力,媽媽沒有感到開心,反而是更多的擔憂,也特別給奉皙裝上重量,讓他不會輕易就在學校中突然飛起來。但當還是孩子的奉皙怎麼會知道自己不能讓別人知道會飛的能力呢?因此有次在與其他小朋友玩耍的過程中無意展現,回家就被媽媽修理得非常慘。媽媽李美賢說了一句話讓我整個起雞皮疙瘩,大概的意思就是不要以為你有會飛的能力就很厲害,「同理心才是你的超能力」。還記得之前在學校時上的諮商技巧,就會特別提到諮商師要能有同理他人的能力,以及近期越來越備受重視的情緒教育或是心理健康,也都會特別強調同理的能力,究竟同理是什麼意思?又能如何在生活中幫助自己和別人?
同理心(empathy),或稱同感心、共情等,是從他人的參照系統中理解或感受他人正在經歷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運用理解力與想像力等,嘗試(在想像中)將自身置於他人處境或所在「位置」的能力。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同理心描述了識別、理解和同情他人的感覺、情緒、思想、動機和人格特質的能力和意願。 同理心通常還包括對他人的感受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例如憐憫、哀悼和出於同情的幫助等。
同情(Sympathy)是對自身以外的生命的痛苦或需要的感知、理解和反應。根據大衛·休謨(David Hume)的說法,同情的關注始於人們由自身觀點,轉向對於有需求的他者的觀點的過程。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區別在於,同理心是對他人的情緒、想法、立場、行為等有真正的理解;而同情心則更多是情緒上和他人產生共鳴。
從同理和同情的來看,最大的差別就是同理是要能有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並能夠感同身受對方當下的情緒與心理狀態等。然而,同情更多的是關注於自身的觀點,例如看到受虐兒童覺得好可憐,這就屬於同情,同理則會表達出這孩子現在應該很無助,會很需要他人的支持等。
當我們都知道同理是件很重要的事,可用於溝通、陪伴及促進心理健康等,但如果總是在同理他人,也是件非常耗能的事,就像情緒勞動,當我們一直都是在付出的那一方,會碰到個有限度的瓶頸,讓我們感到耗竭甚至是有種被掏空的感受,遇到類似的情境會出現麻木的無感。
同理疲勞(compassion fatigue):特徵就是生理及心理精力透支,導致減少關懷及同情別人的能力。有時稱為「照顧的負面代價」或「繼發性創傷壓力」。照顧癌症及舒緩治療病人的照顧者最常出現這種情況,而服侍兒童的社會工作人員也是高危。有些行業在特殊而且長時期的社會事件中,包括今次的疫情,也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如消防員、救護員、記者,甚至是衛生福利人員。在個人方面,完美主義、過分盡責、毫無私心、情緒收斂及缺少社交支援的人,會較其他人容易出現這種同理疲勞。
同情疲勞的症狀:
6 生理症狀:壓力的生理徵象,如頭痛、腸胃問題或睡眠障礙。
https://zh.wikipedia.org/zh-tw/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