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所的未來~從世新中文談起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世新中文開了第一槍,要廢除中文系的聲音,引起了軒然大波。一開始匿名者的爆料,似乎也印證了校方想關閉中文系的立場。其實,這樣的情況,並不令人意外,從世新中文的師資來看,與其他學校相比,確實遜色不少。一個專門科系的師資,都如此安排,更遑論對中文系會有多重視了。

結構性問題

其實中文系的刪減,並非最近的問題,近10年間,多校均有夜間部或在職專班紛紛停止招生,最有名的例子大概就是淡江停止在職專班及夜間部招生了。而為什麼世新會引起那麼多的關注呢?主因有二:一是前幾年,世新中文的改名風波,餘盪猶存;後雖因外界壓力而暫停改名,但外界對於校方多半不太信任;二是世新近一兩年停止碩博班招生,僅存日間部。如今竟然連系都要停止,等於中文系的滅亡了。因此,這一波的停招,除了當校師生錯愕外,也確實帶給其他中文系所很大的震撼。

中文系的停招,其實是可預見的問題,畢竟一個小小的台灣,哪有那麼多的教職可以提供如此龐大母數的學生?(中文系可以說是全台人數及科系最為龐大的類科,幾乎普大都有開設)

中文系的價值何在

此次世新中文的裁減,造成學界不少的震撼,畢竟,即使因為少子化,造成就學人數的減少,世新也不會是第一波,應該廢系的學校。然而,世新做出如此決定,無疑是對中文系的價值造成很大的影響,社會上又重新檢討人文學科的廢存與否及無用論。

人文學科是否應該轉型

關於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哉問?在工商業發達的社會,人文學科的地位略顯尷尬,一方面,中文系確實不像其他學科能夠接軌相關工作;另一方面,中文系確實變化速度不夠快,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略顯薄弱。目前台灣多數中文系,為了因應現代化,紛紛轉往數位發展,然而這究竟是不是中文系應該走的路線?在兼顧傳統與現代之間,中文系應該要重新定位其價值,而非一股腦兒往數位發展。

中文系的方向

中文系所的最大問題,在於培育許多的本科生,但是最後能夠從事相關行業的,寥寥無幾,多數的學生最後無法在這個行業生存。中文系所應該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如果學生無法與社會接軌,那麼中文系所存在的理由是什麼?筆者並不讚同文學無用論的說法,但認為應該要指明其應該要達成的理想是什麼?方能夠繼續生存下去。中文系必須要了解自己應扮演的角色為何?不能夠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放棄自己理想,讓他人看不起、歧視自己。

中文系所轉型

筆者認為中文系所應該要嘗試往幾個方向發展:一、接軌現代:必修課程仍應維持中文系傳統,傳授學生基本知識;選修課應分成應用中文及學術研究兩種路線,針對不同生涯發展取向,來設計課程。

二、研究所的專精化:研究所應該發展自己的特色,不能只是強調研究領域多元,而沒有突出的地方。舉例來說,各校應該重新定位中文系所的方向何在?學術路線應該要以一個朝代為主題研究領域,系內老師應以此作為發展主軸,方能夠形成一個學術群。包山包海的領域,並不能夠促進一個系所的長久發展,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定位。

三、課程如何活用:這不僅是授課教授的問題,更是中文系所學生應思考的事情?人文學科的衰落,除重理工、輕人文的背景外,更是中文系所失根的情況。一方面,我們自己都忽視它的存在,很多其實不是真正想讀中文系所的都來讀了,但為什麼讀,其實都不清楚;另一方面,許多經典都跟現代社會的環境脫節,一般人無法理解閱讀的意義何在?重新詮釋經典的價值,讓世人再次接受古典文學的美好,方能夠定位中文系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此外,理論不能只存在於紙上談兵,應該要教導學生如何實際應用所學;即使不能幫助學生就業,但亦應幫助學生心靈成長,了解自己的基本定位與方向。



avatar-img
9會員
164內容數
中文研究所學校眾多,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又如何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達到考取的目標?進入研究所後,如何選擇自己的碩博論文題目?都是此專題探討的目標。此外,嘗試不同類型的創作,鍛鍊自己的寫作能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