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出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由於少子化,加上AI產業趨勢,大學人文科系學生逐漸限縮,尤其被視為傳統保守的中文系,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

其實,語文不只是研究學問的基本工具,也承載了文化脈絡以及身分認同的意義,乃瞭解國家民族文化的基礎,國文教育可說是文化、道德與修養三合一的核心,國文之重要性,的確不容輕忽。

以前的中文系,被視為一個維護傳統文化的重要單位,教學內容以國學為主,不大講究新變。然由於時代變革,中文系很快就受到挑戰,於是越來越多大學中文系開始教授現代文學,著重應用語文,注重學用合一,開設寫作相關課程,鼓勵文學創作。只是,近年來招生日益不易,有些大學甚至整個關閉中文系,怎不令人心驚!

平心而論,中文系的出路並不狹隘,除了文學領域外,畢業後也可選擇往教育、藝術、哲學或傳播等方向去深造。若選擇就業,可以當國內、外華語教師、文化行政公務人員、秘書、行政助理,以及文案、教材、報刊等企劃、編輯,或是擔任作家、新聞記者、編劇人員、文創工作者、網路作家、自媒體經營者等。只要能力夠,都可好好發揮,中文人不必妄自菲薄,灰心喪志。

但面對變化激烈的新時代,大學人文科系,特別是中文系,允宜認真思考,若不能大破大立,調整辦學方針,掌握時代脈動,回應社會需求,全面改善課程設計與教材教法,課程力求多元靈活,結合人文與科技,建立科系特色,如何能有明天?

──原刊2024年8月22日《國語日報》文藝版

avatar-img
85會員
1.4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建崑-avatar-img
2024/09/11
3
「只要能力夠,都可好好發揮,中文人不必妄自菲薄,灰心喪志。」説得很在理,非常認同。 中文人無論志在學術研究或志在文學創作,都應擁有一定程度的寫作能力。 我算是老輩的中文人,很早就提醒學生:務必痛下功夫、磨練文筆;未來才有安身立命的基礎,寫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還在職場時,就曾大力鼓勵學生:凡是在網站平台擁有有ID,並實際發表作品者,一概對期未成績給予加分。 離退職場之後,我也身體力行,加入數位平台寫作。深刻覺得中文人宜多利用數位平台,參與平台寫作。在發表貼文過程中,磨練文筆,找到自己的強項,進而實踐自我理想。
3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4
1
李建崑.Paulos 謝謝李老師
1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4/09/11
3
中文系還好,因為文字工作者滿多的,哲學系面臨的就業問題或許更大吧..歷史系好像要當網紅,談論三國還是明清歷史比較有賣點,談宋代的理學大家就沒興趣..
3
仰望自己的天星-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4
二宮hikaru 時代的眼淚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於常用字往往「習以為常」,儘管有時會感到疑惑,卻依然「不求甚解」,得過且過,不以為意。反正別人都這麼用,循例為之,應該不會錯!其中,柬帖上經常出現的「詹」字即是。 詹,音ㄓㄢ。其義如下: 一、多言,同「譫」、「詀」。《說文》:「詹,多言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
「須」與「需」的正確用法,一般人常分不清楚。 其實,凡「須」即must,「需」即need。  諸如軍需、需求、生活必需品;或是必須、生活須知。  示例:經濟建設「需要」大量能源,所以大家平時「須要」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諸君以為然否?
親愛的老師: 我想跟你說,謝謝老師, 我不ㄖㄣˋ真上ㄎㄜˋ, 可是你很ㄖㄣˋ真上ㄎㄜˋ。 我是二年十四班小ㄨㄢˊ皮
小傳 司徒衛(1921-2003),本名祝豐,字茂如,1921年生,江蘇省如皋縣人,暨南大學畢業,1947年來臺,長期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先後任教於成功中學、育達商職、省立臺北師專、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等,亦曾擔任浙江《大同日報》總編輯、《幼獅月刊》主編、《文藝論壇》總編輯、《自立晚報》副刊主
(一)民間宗教信仰的縮影 只要是華人,特別是在臺灣,不論性別年齡,大約都有到道教的寺廟求籤詩的經驗。事實上,籤詩學問大,不容等閒視之。 一般認為,神明不但可以消災解厄,同時也可預測吉凶禍福,當我們面臨人生之中重要的抉擇,諸如學業、事業、婚姻、健康、疾病……等,往往會習慣性的求神問卜,祈求眾神指引迷津
謊言就是真理 如此這般相信 民主選舉的語言 大獨裁者的宣誓
日常生活中,大家對於常用字往往「習以為常」,儘管有時會感到疑惑,卻依然「不求甚解」,得過且過,不以為意。反正別人都這麼用,循例為之,應該不會錯!其中,柬帖上經常出現的「詹」字即是。 詹,音ㄓㄢ。其義如下: 一、多言,同「譫」、「詀」。《說文》:「詹,多言也。」《莊子‧齊物論》:「大言炎炎,小言詹
「須」與「需」的正確用法,一般人常分不清楚。 其實,凡「須」即must,「需」即need。  諸如軍需、需求、生活必需品;或是必須、生活須知。  示例:經濟建設「需要」大量能源,所以大家平時「須要」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 諸君以為然否?
親愛的老師: 我想跟你說,謝謝老師, 我不ㄖㄣˋ真上ㄎㄜˋ, 可是你很ㄖㄣˋ真上ㄎㄜˋ。 我是二年十四班小ㄨㄢˊ皮
小傳 司徒衛(1921-2003),本名祝豐,字茂如,1921年生,江蘇省如皋縣人,暨南大學畢業,1947年來臺,長期從事教育和編輯工作,先後任教於成功中學、育達商職、省立臺北師專、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等,亦曾擔任浙江《大同日報》總編輯、《幼獅月刊》主編、《文藝論壇》總編輯、《自立晚報》副刊主
(一)民間宗教信仰的縮影 只要是華人,特別是在臺灣,不論性別年齡,大約都有到道教的寺廟求籤詩的經驗。事實上,籤詩學問大,不容等閒視之。 一般認為,神明不但可以消災解厄,同時也可預測吉凶禍福,當我們面臨人生之中重要的抉擇,諸如學業、事業、婚姻、健康、疾病……等,往往會習慣性的求神問卜,祈求眾神指引迷津
謊言就是真理 如此這般相信 民主選舉的語言 大獨裁者的宣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1. 國際事務系(International Affairs) 特色: 全球視野:培養學生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實習機會:提供與外交部、國際組織等機構的實習機會。 師資力量:擁有許多具備豐富國際事務經驗的教授。 熱門課程: 國際政治學 國際經濟學 國際法與國際組織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公立學校推動雙語教學已有一段時日,這期間許多教育專家都提出現場實施的狀況,供政策制定者思考。目前公立的雙語國小如果過江之鯽,然而實際運作狀況真如我們想像的嗎?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今天看到切老的貼文,心中感觸頗深,不禁回覆了一下。菁英教育如果成為未來的教育方向,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家長來說,負擔都會越來越沉重。 再回頭看目前的情況,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階級幾乎不再流動。孔子和孟子時期就非常強調教育的重要性,並認為教育是促進階級流動的最佳辦法。因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可以給弱
1. 國際事務系(International Affairs) 特色: 全球視野:培養學生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專業知識。 實習機會:提供與外交部、國際組織等機構的實習機會。 師資力量:擁有許多具備豐富國際事務經驗的教授。 熱門課程: 國際政治學 國際經濟學 國際法與國際組織
Thumbnail
臺灣2023年大學錄取率持續居高,但私校招生缺額仍未解決。在『華山論見』節目中,專家提出不同學校招生祕訣,提供多元選擇。少子化衝擊對教育環境造成影響,青年失業問題日益嚴重。此外,花蓮縣政府的青年發展中心提供創業平臺,成為花蓮青年圓夢的助力。
Thumbnail
當代同村共養的可能,與地方創生的概念緊緊相扣,而當我們在看待中小學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時,應不再僅是取得知識後翻身離去的出口,藉由引入外部資源帶來符合在地需求的技能與思維,維持或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甚至透過地方認同的教育,一方面提升社區凝聚力,一方面則是在孩子們心中種下關懷故鄉的種子。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文中強調國際交流活動的目及參與方式,參加交流計畫對學生學習英文和開拓視野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民原教不僅是一個政策,更是一項落實的使命。透過相關課綱的制定以及教師知能增能學習,將原住民族的教育議題融入學習課程,並協助學生、教師學習原住民族教育。
公立學校推動雙語教學已有一段時日,這期間許多教育專家都提出現場實施的狀況,供政策制定者思考。目前公立的雙語國小如果過江之鯽,然而實際運作狀況真如我們想像的嗎?
Thumbnail
雯淑老師這些年的創新教學加入了一個全新的工具——一生一平板數位教學,在課堂上結合線上線下,讓教學變得更有趣!老師是如何開啟自己的國文課數位教學之路?在這條數位教學之路有何心得?是否遇到哪些阻礙?又是如何突破?
Thumbnail
臺灣自從解嚴之後,便逐漸開始實施教育改革,最大的起始點是「國民義務教育」。隨著社會風氣逐漸開明,國與國之間因著網際網路和交通的革新,更加地無遠弗屆,這種「全球化」的現象也對我們的教育觀念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