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中文系停招背後的教育思考: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停招新聞/圖片來源摘自:聯合新聞網)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停招新聞/圖片來源摘自:聯合新聞網)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看高等教育相關新聞呢?

這幾個禮拜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大概是「世新大學中文系停招事件」。而消息一出引發各界關注,然而在臉書、dcard或是PTT版上又開始戰文理組以及人文學科的意義。

在消息爆發後,真理大學台文系也傳出思考是否停招的消息。

到這裡,我們先來看世新大學中文系發的聲明稿。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聲明稿/圖片來源: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臉書)

(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聲明稿/圖片來源:世新大學中文系系學會臉書)

儘管從聲明稿發現校方與該系上未充分溝通就做決定,是一個非常不好的行為舉止,但是今日我們先撇開這個問題不談,我們來談談關於網路又掀起戰文理組與科系這件事情。

可能大家心中還是認為「生涯、職涯與全球世界」就只有「第一、二、三、四類組」這四大組別,或是「文理組」這兩大組別。然後只有醫牙電資才是好棒棒的職涯。

但是,以上這些東西是完全錯誤,違反社會的運作法則。

我先講一個整篇文章的重要結論「用文理組、科系在分未來的職涯與世界已經是錯誤的價值而且世界也不是這樣子的」。

你會問,為什麼?

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失效了

首先我要先引用Gartner的分析報告-「傳統職業發展路徑失效了」。(見下圖)

(Gartner的分析報告/圖片來源:游舒帆臉書)

(Gartner的分析報告/圖片來源:游舒帆臉書)

未來的世代已經不是單一科系就可以搞定的事情,而且請不要再想在某個職務上待一輩子,而是你要發展屬於你自己的「技能組合」。因為舊職位會消失,新職位會出現,你必須培養學習的技能。

你會問甚麼是「技能組合」或是「技能樹」?

就是一種能「學習移轉的能力」,即是能力在不同職務間能夠應用和轉換。不論到哪個產業、哪個領域,你都可以派得上用場。就像國外密涅瓦大學以及國內學習家小羊世界觀學院在推行的「決策思考力」一樣。

(延伸閱讀:密涅瓦大學的學習秘訣之三:素養組合拳

舉兩個例子來說:

  • 產品經理轉向市場經理: 一位產品經理負責產品策略和產品開發,但他也具備了數據分析和市場研究的技能。這使他能夠轉向市場經理的職位,負責分析市場趨勢,制定市場推廣策略,並與銷售團隊合作以實現市場目標。
  • 社會科學系畢業生轉向人力資源專家: 一位社會科學系畢業生研究社會現象、人際關係和組織行為,並具有良好的研究和分析技能。這種知識和技能可以應用在人力資源專家的職位中,協助公司管理人力資源、招聘、培訓和組織文化的發展。社會科學系畢業生的對人際關係和社會動態的理解使他們成為理解和解決組織內部問題的專家。
  • 中文系學生轉向數位內容經理一位中文系的學生具有優秀的寫作和文本分析技能,他們在大學學習了文學分析、文字詮釋和文化理解。這種知識和技能可以應用在數位內容經理的職位中,負責創建和管理網站內容、社交媒體內容,以及撰寫線上宣傳資料。

所以,累積可以帶得走的技能,將技能轉移,不要將職為綁在特定工作上,才能將生涯走得更久。

世界不是用類組與科系在運作的

其實最早的知識是混合在一起的,根本沒有像現在分文理組與科系,其實是方便老師與教授教學用而已。但是面對複雜的未來、世界與職場,難道單一的領域就可以勝任了嗎?

舉一個產業例子來看,近幾年在設計或是心理學領域很紅的UI/UX設計師,中文叫做使用者研究設計師,簡單來說就是你現在使用的手機APP或是網站的介面,設計出符合人性化的設計,看那些是使用者體驗良好,那些需要在修改的設計師。(其實還可以再細分設計類與研究類,這裡就不再細談,有興趣可以點擊延伸資料來看。)

(延伸資料:給想踏入 UIUX 產業學生的一封信

在UI/UX設計師的職業當中,除了設計相關的專業外,其實也需要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等等跨領域與學科的能力與技術。

從上面的例子來看,儘管真實世界是如此,但台灣的教育體制卻自己在玩圈內遊戲。令人不解的是大家似乎把科系等於特定產業,除了特定科系(例如醫學、牙醫等外),到底有哪種科系只能進入特定產業當中。大家的想法太狹窄,以至於導致許多問題出現。我們應該要有開放的想法,別劃地自限於產業出路。

在舉一個例子,以資訊相關科系為例,他可以運用科技或是程式技能,投身地方創生或相關文創產業,去做科技與多媒體的內容不是嗎?(這就類似前一個提到的跨產業技能組合與學習移轉的能力)

所以,我們要打開這樣子呆板的想像限制,能力與行業不是相對應的兩個東西,每一個產業都是需要多種人才,大學培養能力,不是培養科系與產業,所以也不可以誤導學生畢業等於那職業的人,這些都是職涯上的迷思與錯誤的信念

那你說,阿我們教育有在改變嗎?大家不是都這樣看。

其實教育部也有做稍為的努力,大家可以去看看Collego的網頁(這是升大學必看的一個網站之一)。網站分類不是從科系,也不是從文理組,更不是一二三四類組,而是學群與學類。

那你就會問了,什麼是學群和學類?

Collego是依據未來需要的能力、科目、興趣等面向進行分析與整理。相似的學系為一學類,相似的學類整合成一學群,這學群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學18學群分類。最大的學群,下設有學類,學類之下才是學系。(雖然這樣分法也不是很完美,畢竟有些學群是可以相互連通的,但至少是一大進步了)

舉社會心理學群為例(由於版面不足,怕大家閱讀太壅擠,因此只舉例幾個學類),底下設有心理學類、社會學類…….等,之後才是相對應的學系。你會發現學類所需要的能力其實是差不多的,如果能整合運用,其實才是能真正舉一反三的轉移知識。

(社會與心理學群架構圖/圖片來源:Collego、作者自行彙整)

(社會與心理學群架構圖/圖片來源:Collego、作者自行彙整)

其實這樣子的改變,你會說怎麼可能,現在你感覺好像不是這樣,但是這是遲早會改變的事實。因為前面才說過真實世界不是這樣子的,只是學校教育、職場人資老闆與學校用過去的方式在看未來以及招募人才罷了。

那你說這樣台灣怎麼進步呢,對吧?

未來世界是複雜的問題要面對,你想想真的只需要一種科系的人才就可以解決嗎?

未來人才所具備的能力

  • 多領域學習:我們應該主動尋求不同領域的知識,不僅限於我們目前的專業或興趣領域。這樣,當AI能夠取代部分低質量學習時,我們將能夠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並提升我們的技能。
  • 獨立思考與知識篩選: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至關重要,這包括辨別哪些知識需要自己學習,而哪些可以通過搜索引擎輕鬆獲取。這有助於提高效率並避免浪費時間。
  • 主動實踐:當我們確定學習方向時,不要等待,應該立即行動。主動實踐能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並應用所學,而不是盲目地等待。
  • 緊貼環境變化:我們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化。我們需要時刻關注環境的變化,持續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以適應變化並取得更高的成就。
  • 不受限於特定領域或環境:我們不應該限制自己在特定的學科、學校或環境中。跨領域學習和多角度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世界,並在未來社會中實現更大的成就。

一起來思考...

1.你認為中文系停招事件反映了高等教育體制的哪些問題?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2.在現代職場,哪些跨技能對於學生未來的成功至關重要?舉例說明。

3.你認為未來高等教育應該如何培養學生,以使他們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職場和社會?

延伸閱讀資料

1.未來職場哪些技能最搶手?麥肯錫:有這 13 種能力,工作不怕被 AI 搶走 2.為何我說大學推的「跨領域」都搞錯了?

3.現場直擊:台灣的大學為何「難以創新」?

參考資料

1.游舒帆老師臉書(2023.10.2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琉球人-avatar-img
2023/11/11
出社會之前,我也是這麼想的;但等到我真的出了社會以後,才發現社會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除非你很有錢),否則工作根本不是拿來實現理想的,工作就只是工作,工作就是老闆叫你什麼你就做什麼,如此而已。所以待在象牙塔裡的教授會哭到肝腸寸斷,那也只是剛好而已。因為他根本不懂社會的現實,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條規則,那就是「適者生存」,海綿寶寶。
avatar-img
袋鼠Kangaroo's Blog
36會員
99內容數
哈囉!我是冠彰,大家都叫我袋鼠。 從高中開始到現在不斷走在教育的道路上,意識到教育、社會與全球是息息相關,然而有太多結構性問題讓我感到困擾與煩憂。未來將成為#社會助人教育NPO工作者,期待在教育、社會、以負責、毅力與省思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助人的永續人才」道路前進。
袋鼠Kangaroo's Blog的其他內容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31
在我無意見看見網路上有人討論三模的國文寫作時,讓我特別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題目設計更是引人入勝。首題以一場關於失敗實驗的小遊戲為核心,讓我不禁反思,為何台灣的學生在全球範疇中展現最高的「害怕失敗」指數?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入剖析。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8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關於武敬凱的最新影片-「你之所以窮,就是因為你窮。|階級複製, 富人思維」。而在各大臉書或是論壇當中,我時常看到這個社會時常說到「讀書」可以翻轉階級。但是,過去以往可以用讀書翻轉,但是面對未來變化莫測的世界,對於用讀書來翻轉階級已經是很困難了,不然你想想,大家都想翻轉階級,但是到底有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2023/12/15
引言: 在台灣,教育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儘管108課綱的實施意圖良好,但社會上普遍存在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的聲音。這種評價的背後,是一系列教育體制和政策的問題。本文將以專業的態度,從政府教育目的、心態導向、升學競爭、差別待遇等角度深入探討,旨在促使對台灣教育體制進行更深層次的反思和改革。 政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等教育的轉變,特別關注世新大學中文系停招事件。文章強調文理組別和科系限制的不足,並強調跨領域技能和學習的重要性。它強調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組合,並提出教育體制的改革,以更好地滿足未來職場需求。
Thumbnail
本文探討高等教育的轉變,特別關注世新大學中文系停招事件。文章強調文理組別和科系限制的不足,並強調跨領域技能和學習的重要性。它強調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組合,並提出教育體制的改革,以更好地滿足未來職場需求。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中文系畢業能幹嘛?」這句話從上一輩問到現在,至今還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現今時代,選擇大學科系不再僅限於職業前景,而是應以個人優勢和興趣為依歸。傳統的職業對應科系模式已不再適用,產業變革迅速,職場需求也快速變化。因此,大學科系的選擇應以修課彈性、自我探索為主,讓學生有更多空間實踐與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此外,了解職場真相,掌握多方面技能,更能在未來職涯中發揮關鍵作用。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某位職涯專欄作家的文章,文中提到「沒用的科系,念到碩士還是沒有用」,甚至還點名了公行系就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這讓筆者相當感慨:在這個大學科系已經無法完全代表未來出路時,台灣竟然還有人對於科系有如此狹窄的印象。筆者也勉勵大家:大學科系的所學只能代表你的分類,不能限制你的未來。
Thumbnail
前陣子看到某位職涯專欄作家的文章,文中提到「沒用的科系,念到碩士還是沒有用」,甚至還點名了公行系就是「念來當公務員用的」,這讓筆者相當感慨:在這個大學科系已經無法完全代表未來出路時,台灣竟然還有人對於科系有如此狹窄的印象。筆者也勉勵大家:大學科系的所學只能代表你的分類,不能限制你的未來。
Thumbnail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Thumbnail
在未來,隨著AI與機器人的進步,比起知識的縱向挖掘,我們更需要橫向連結的能力,本文將從一個大學生的觀點,與大家分享五種大學時期跨領域學習的方式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教育部的大綱領明擺著四個字「適性揚才」,究竟有多少從事教育者能夠很清楚的了解,當教育者無法明瞭時,又如何讓學子們創造自己的技能生存下來。 教育很重要,教育很重要,教育比社會事更重要。 在前一篇文章裡提到:「教育理念違背人性,終究毀在人性!」現在繼續來談談教育怎麼毀在人性!
Thumbnail
「跨領域」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彙,現在的大學生因為網路資源豐富,早就能自己接觸到來自不同領域的資訊與知識,很容易就發展出屬於自身的跨領域歷程,但校園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跨域,就讓中山人科教授分享他的第一線經驗吧:
Thumbnail
「跨領域」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彙,現在的大學生因為網路資源豐富,早就能自己接觸到來自不同領域的資訊與知識,很容易就發展出屬於自身的跨領域歷程,但校園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跨域,就讓中山人科教授分享他的第一線經驗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