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題有人要說說看想法嗎?」台下學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太多話,並且發表的內容大多跟題目無關,這類學生最不缺存在感;另一類則是,一不小心,你會以為他今天沒有來上課,徹底安靜就是他的超能力。
這篇先紀錄,話太多的小孩。
我們很常遇到這類小孩,很樂意分享想法、生活及他想說的話,但是無法判斷自己可以講多久、當然也看不懂別人的表情,他們熱情的向你一股腦宣洩他們想說的事情。
這些小孩,不僅在課堂中常被提醒,在生活中受挫也是家常便飯。
我想起了我去年的一位學生,他相當熱愛某部卡通,每次上課都會很有禮貌地問坐他隔壁的同學,下課後可以先留在教室,聽他說關於那部卡通的事情嗎?
同學大部分都會拒絕,原因很簡單,大家下課都嘛想趕快出教室玩,怎麼可能會想要留在教室裡面聽其他同學發表看卡通的感想。但這位學生無法理解,每次被拒絕都會哭,於是我著手處理了。
這些小孩無法知道自己說出來的話給他人的感覺,於是我在他發表的時候,將他說出的話直接打在投影幕上,最後再請他念一次他說過的話。小孩邊念邊笑,自己都發現自己說的話一直跳針了。
透過這樣的視覺呈現,小孩對自己說的話,終於有點感覺。
對自己的話有感覺之後,我們開始研究,那到底什麼時間可以找其他人分享?可以說什麼?怎麼說別人才不會跑掉?大家討論過後,出現了屬於我們自己的版本:
小孩們發現,不可以選在其他人想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分享,容易讓人覺得煩。小孩也分享,他們覺得最好的分享時間是:邊玩的時候邊分享,不要只有單純的說話分享。
老師覺得很高招!
小孩也說到,一樣的內容一直聽,一下子就覺得膩了。如果內容重複,又很想講的時候怎麼辦?這時可以找其他人分享,或者換個形式,改用畫的、演的等等。
我們覺得很自然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可沒那麼自然。
我們也開始練習,在有限的句子中,表達自己想法。如果只能使用五個句子,就要把你昨天看的卡通分享完畢,你有辦法嗎?
我們在課堂中,先使用簡單的問答句,發現學生因為會怕超過五個句子,就會過度簡短,在鼓勵之下,才又慢慢將句子拉長。
五句內說完,很適合總是長篇大論的小孩練習。
大部分小孩會一股腦地把自己想說的說完,卻忘記對方的感受。但要他們不斷觀察對方眼神、非語言訊息也很難為他們,因此我們討論過後,決定要在對話中安插一些問句。
那你喜歡什麼?你家有類似的玩具嗎?
讓對方也有可以回應的機會,一來一往,有問有答。
當然也不是討論完框架,對話就從此美滿。我們必須要先幫這群小孩踩踏出路徑:多次練習、一錯再錯都沒關係,累積經驗值。
因此我把這些框架貼在我教室,當小孩們發表或交流又出現類似狀況時,就會請出框架,立刻練習!
為的就是,希望小孩出了資源班後,這些可以幫助自己的方法,順利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