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如何看待犯錯這件事

2023/10/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考國語的時候,她總是東張西望,先用一手把自己答案遮住,再不經意的看看別人寫了些什麼,接著不斷修改答案,直到同學發現並舉手告狀...上課的時候,老師邀請她發言,總是會先搖頭,老師給了提示,降低難度後,還是安靜,不敢發言...

犯錯經驗

這位學生因為長期累積的犯錯經驗,讓她極度沒自信。就算是生活中的對話,你只要多問她一句:為什麼?她就會改口、趕快改答案。

我曾跟她聊過,為什麼上課的時候,就算是老師已經把題目改的超級簡單,她還是安靜、不敢回答?

她則是自己也搞不懂原因,不知如何回答這一題。


各方討論

我和家長及導師討論過後,發現小孩在幼兒園的時候,相對的比較敢發言,雖然發言的內容不見得符合題目,但至少畏縮的程度沒有這麼高。

到了國小,開始出現大量正確答案後,小孩也發現自己學得比同學快,錯得比同學多,很有可能,就是從這時候,開始不敢說出自己的答案,開始覺得答錯,是一件不對勁、丟臉的事情

大腦其實會重組

在〈大腦解鎖〉這本書中提到:

「解開大腦束縛的第一步,就是了解大腦經常重組、成長以及改變。每天早上起來,你的大腦已經煥然一新。我們的大腦時時刻刻都有機會建立連結、強化原有的路徑,也會形成新的路徑。我們在面對挑戰時,會擔心自己不夠好而退縮。我們應該勇往直前,告訴自己,迎接挑戰代表大腦成長的機會。讓學生在鼓勵犯錯的環境下學習,讓他們知道犯錯的好處。」

這段話影響我很多。在教學現場中,我們總是希望可以教導學生「學會」,但是過程中的犯錯,我們是否都有把握住了?還是犯錯了,也任由學生解讀經驗?


了解大腦的變化

因此我採用書中的概念,向我的學生們說明:大腦並非出生就固定,每天早上醒來,大腦其實都不一樣,就看你怎麼跟你的大腦合作。

而要讓大腦一直更新的好方法,就是不斷的向大腦下戰帖,不斷的嘗試及犯錯。

此時,有位七龍珠迷小男孩舉手,他說這樣很像在玩七龍珠的機台一樣(其實我沒玩過),要一直找對手挑戰,才能累積經驗值,才會變強。貼切!就是這個概念!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看懂小孩對於犯錯的害怕及錯誤理解後,我們應該著手帶著小孩看懂犯錯的價值。

1.犯錯,真的只有壞處嗎?

每一件事情可以真正學會,其實都是透過不斷的犯錯才能累積功力。最近我的學生正在學習跳繩,每一天都有練習,媽媽說他練習時常常流淚,因為總是無法連續跳。但是媽媽很給力,總是不斷強調,犯錯是常態,唯有繼續練習,才能進步

2.鼓勵優質的犯錯

我記得書中有提過,可以和學生們試著找出優質的錯誤,也就是,這個錯誤,是會讓我們有寶貴經驗,或者啟發的。

有了這個靈感,我對學生的錯題出現不一樣的想法,我變得很愛蒐集特別的錯誤、沒想到的錯誤、讓人捶胸頓足的錯誤,學生超愛討論這些錯題,可能就像在玩大家來找碴吧!

詼諧的、不同角度的討論犯錯,才會讓犯錯這件事情,變得有意義,而非單純貶低價值。

3.建立犯錯的語言結構

當我們失敗時,通常都跟自己說什麼?「哀呀,我真爛!」還是「原來如此,再來一次!」這些在小孩內心的語句,我們時常聽不見。

我有個學生,只要數學寫錯,就會說:「我是沒長眼睛嗎?」一問之下,才知道,在家寫作業寫錯了,家長就會這樣跟他說。久了,就成為他面對失敗的語言了。

因此,我們應該要明著來。在生活及課堂中,刻意的出現這些面對失敗的語言結構,久了,才有可能成為小孩的內心語言。


後記

在生活中,我總是謹記著,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機會,反而要盡力把握住每一次出現的缺口。當然,過程中一定不舒服,但是真正的勇氣並非什麼都不怕,而是明知前方有障礙,還是繼續往前走。對自己及小孩,都是。

raw-image



43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