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進辦公室的時候,剛好一位導師在跟他們班一位同學聊天。

實在不是我想偷聽啊,但學生的嗓門實在太大,因為她太激動了,遇到了她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情形。

大約的過程是:從十年前,這學生就有做預知夢的經驗,許多時候所發生的事情似曾相識,但令他不能接受的是,前兩天他的朋友因為車禍過世了,而這在他的預知夢中其實夢過,但夢中他因為打電話給這位朋友而讓朋友倖免這場車禍,而現實卻完全相反的…所以他很自責為什麼自己沒辦法幫助到他,就這樣非常難過的來找班導聊聊。

中間也提到許多玄學的部分,譬如她小時候被神明託夢認為乾女兒還有上述的預知夢等等,班導也盡量開導她了,但玄學部分真的很難回應,只好CUE了我這個在學佛的人,但我也是麻瓜,沒有感應也沒有超自然體驗,我也很難去跟她說什麼,加上在學校不太方便談太多宗教,也只能盡量開導她。

只是回家想想,其實還有許多未盡之處,目前學生的狀態,不見得能聽得進「放下」這樣的建議,應該要處理的,是面對情緒的勇氣

因緣也巧,今天看到這個學生,發現另一位老師為了讓她能夠靜下來,結緣給她一本心經抄經本,我見到她正在抄,便藉機好好的跟她聊聊,講講情緒如何去覺察,如何去試著面對情緒(或是告知她情緒是需要面對並且觀察的),甚至試著學習如何處理情緒,並希望她能夠轉念,讓幫不了的朋友不要成為這輩子的陰影,而是能轉化成更加認真去幫助他人的動力。

剛好也是心經,便稍微跟學生聊了下心經裡面的智慧,「自性空」,藉由告訴學生佛教講「無常」(世間一切法都是變化無常的,沒有不變的永恆),也讓她知道情緒與身心狀況,也不會永久不變的,即使佛教講因果,但也不能忽略因緣的努力空間,如果能讓這個事件對學生起到積極幫助他人的影響,便能夠讓這位學生越來越好。

在佛教中,菩薩的精神是利他,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希望藉由在學校教學,利益有緣的學生,希望他們能變好。

聖嚴法師:「因緣有,要努力,自性空,不執著」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

這句話實在幫助我許多。

我認為在《被討厭的勇氣》中也有提到關於小時候的經驗在佛洛伊德心理學中,是有絕對的影響的,但阿德勒並不這麼認為,早期回憶不是一個人人格形成的主因,而是他的人格去選擇這些早期的記憶並賦予這些記憶有不同的意涵

另一方面,裡面也提到「區分課題」,區分這個問題是你的課題、還是其他人的,若是其他人的課題,便不需要拿其他人的課題來煩惱自己,這與佛法說到的心外求法非佛法有些雷同,我們往往過於關照他人,並以他人的課題煩惱自己,對自己的身心狀況反而缺少關照,實在是很可惜。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迷惘與疑惑,而且絕大部分都沒有正確答案,只有「屬於你可以接受的答案」,也恰好是這些迷惘,促使我們去學習、去探究自己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而這些解答,我在佛法裡面找到了,也有人在其他如天主教基督教回教等等宗教找到了,也許心理學哲學也回答了這個問題,但人生的答案,通常沒有正確答案,但也是因為這樣,人生才多采多姿。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地方老師的雜學社的沙龍
78會員
120內容數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2025/01/16
回顧2024年精彩生活:京都參拜、馬拉鬆、三鐵、一日北高360、重訓寫真、展覽欣賞、飛輪教學、梵唄助唱等多元體驗。展望2025年目標:健體比賽、取得NSCA-CPT證照、拓展飛輪教學、經營畫室。
Thumbnail
2025/01/16
回顧2024年精彩生活:京都參拜、馬拉鬆、三鐵、一日北高360、重訓寫真、展覽欣賞、飛輪教學、梵唄助唱等多元體驗。展望2025年目標:健體比賽、取得NSCA-CPT證照、拓展飛輪教學、經營畫室。
Thumbnail
2024/04/01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2024/04/01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2024/03/26
好消息!學校好姐妹考上研究所了!工作十年的老師兼家庭主婦要準備不容易,但她的開心口氣感染了我。從固定思維轉為成長思維後,朋友的進步讓我開心,世界充滿探索慾望!祝我們能都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2024/03/26
好消息!學校好姐妹考上研究所了!工作十年的老師兼家庭主婦要準備不容易,但她的開心口氣感染了我。從固定思維轉為成長思維後,朋友的進步讓我開心,世界充滿探索慾望!祝我們能都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進辦公室的時候,剛好一位導師在跟他們班一位同學聊天。 實在不是我想偷聽啊,但學生的嗓門實在太大,因為她太激動了,遇到了她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情形。 大約的過程是:從十年前,這學生就有做預知夢的經驗,許多時候所發生的事情似曾相識,但令他不能接受的是,前兩天他的朋友因為車禍過世了,而這在他的預知夢中
Thumbnail
進辦公室的時候,剛好一位導師在跟他們班一位同學聊天。 實在不是我想偷聽啊,但學生的嗓門實在太大,因為她太激動了,遇到了她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情形。 大約的過程是:從十年前,這學生就有做預知夢的經驗,許多時候所發生的事情似曾相識,但令他不能接受的是,前兩天他的朋友因為車禍過世了,而這在他的預知夢中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帶導師班的最後一個月,心境有很大的不同,明確的知道即將卸任,反而可以比較平靜的看待種種挫折和考驗。一樣發生各種問題和狀況,但心裡不再覺得委屈和難堪,反而是以累積經驗、突破盲點的心情,看待層出不窮的考驗。這樣的轉變,真的是感謝佛菩薩的帶領和協助。 之前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太重,認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帶導師班的最後一個月,心境有很大的不同,明確的知道即將卸任,反而可以比較平靜的看待種種挫折和考驗。一樣發生各種問題和狀況,但心裡不再覺得委屈和難堪,反而是以累積經驗、突破盲點的心情,看待層出不窮的考驗。這樣的轉變,真的是感謝佛菩薩的帶領和協助。 之前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太重,認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說:「有在認真修行,佛菩薩會在劫難發生前提醒,因為有精進修行,故會產生靈感,這是修行人才能感應得到;若不修行,不精進,劫難一來可能就過不去。」我覺得有感應真的是隨佛修行最大的禮物跟好處。其實我過去世也有修偏,甚至誤入歧途還蠻嚴重的,但我從沒像師兄姊們那麼敏感,感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阿伯說:「有在認真修行,佛菩薩會在劫難發生前提醒,因為有精進修行,故會產生靈感,這是修行人才能感應得到;若不修行,不精進,劫難一來可能就過不去。」我覺得有感應真的是隨佛修行最大的禮物跟好處。其實我過去世也有修偏,甚至誤入歧途還蠻嚴重的,但我從沒像師兄姊們那麼敏感,感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說:「認真修練是你的選擇,不用心修練也是你的選擇,當秋風起兮,橫掃落葉後,還能留在樹上的葉子,都是曾經下過苦心,儲備能量的葉子。」得遇明師,累世難得,是無上大福報,認命、知命、再造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存乎自己一念之間,要當秋風掃下的落葉還是充滿能量的活葉,都是
Thumbnail
以下為二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說:「認真修練是你的選擇,不用心修練也是你的選擇,當秋風起兮,橫掃落葉後,還能留在樹上的葉子,都是曾經下過苦心,儲備能量的葉子。」得遇明師,累世難得,是無上大福報,認命、知命、再造命,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存乎自己一念之間,要當秋風掃下的落葉還是充滿能量的活葉,都是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人際關係之間,總有我們看不慣的人事物,而這些都是我們自身的無明和分別心所致。「慈悲沒有敵人,包容化解隔閡」,是唯一能夠化敵為友的方法。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但是,經過這些日子與主教老師的相處,她看見我非常用心對待學生,還找了許多資料要改善狀況,對我從剛開始的排斥,漸漸地接納我這位「慢郎中」,而且,從師徒關係變成了最佳戰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Thumbnail
以下為同一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但是,經過這些日子與主教老師的相處,她看見我非常用心對待學生,還找了許多資料要改善狀況,對我從剛開始的排斥,漸漸地接納我這位「慢郎中」,而且,從師徒關係變成了最佳戰友。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Thumbnail
上很多靈性課其實是因為內在的焦慮? 這位學員是「身心靈」的前輩 她在自我生命中已追尋好久、上了許多的課 自身也是一位心靈老師 她總是對人溫暖、常常關懷學員、有時個性也帶點霸道 前一秒眼神溫柔但一觸碰到自己的課題就會冒出尖銳 我發覺到 她不斷的在上各種課、拿著各種心法、工具 但總是不願意回到自己身
Thumbnail
上很多靈性課其實是因為內在的焦慮? 這位學員是「身心靈」的前輩 她在自我生命中已追尋好久、上了許多的課 自身也是一位心靈老師 她總是對人溫暖、常常關懷學員、有時個性也帶點霸道 前一秒眼神溫柔但一觸碰到自己的課題就會冒出尖銳 我發覺到 她不斷的在上各種課、拿著各種心法、工具 但總是不願意回到自己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