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做才能讓內心像海洋一樣廣闊無邊?
當被批評缺乏擔當,立刻就能體會到自己的不負責任時(註1),也會感謝對方的嘴下留情。 雖然已經是「徵於色,發於聲,而後作。」的最低層次,但始終仍擁有「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的層次感。 讓自己常保一顆自由的心,當事件來觸發時,就會看見表面的漣漪,以及感受到深不見底的大海。 但對自己來說只是因為把前人給予的智慧,在腦海中的書架中,做好分類而已。 這就是有容乃大的感覺。
再者,便可以設想進入「勘破為持,不飲酒! 汝能持否?」的窘境。 這個窘境的解法,可以透過「柔弱勝剛強」與「益者三友之友直」的根本矛盾來解,「損者三友之善柔」與柔弱勝剛強,看似相同,實則相反,答案在於第一段的自由之心。
當把前人的智慧在腦海中架設出書架分類時,在調用時心中就會有著對應的感受,有這股剛直之氣才能看清晰,並明白地在最好的時機中取用、對適當的對象使用。 而面對著勘破的剛強,才能以剛直之氣作為回應來讓對方能聽進去,而是源於感恩之心的行為時,就像是水一般柔弱的操作,讓對方因勘破的行為而導致的心僵直,因此得以回到流暢的大周天運行中,有別於「損者三友之善柔」般的空虛回應,基於剛正不阿的正直之氣,恰好經由前人智慧書架的分類、篩選、調用,在看見對方的潛意識裡的留情後,因而感謝,使這一份調用實現了柔弱勝剛強、流暢活僵固。
畢竟對方是因為自己,才陷入需要調用擇善固執來勘破的窘境,所以因此僵化的心,便可以透過「益者三友之友直」的剛正,再經由以上的思維與行動,具體達成柔弱勝剛強,調用水一般的柔弱活化僵化的心。 而非直接用「損者三友之善柔」來治標,這不是悖論,而是在心態一旦輕視,而失去自由之心時,很容易陷入的誤區。
所以平常透過閱讀積累,來建立出專屬於自己的前人智慧書架,就是好好活著、做功課,才不至於在面臨,無論是基於善意或必須的勘破時,陷入「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窘境」,期許自己一直都能這樣來期許。
註1: 當對方說是缺乏,而自己立刻意識到是沒有調用,而不是尚未擁有時,無就變成有,立刻就能夠轉換過來,而海闊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