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於存在主義的宇宙詩歌裡——《流浪地球》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Photo by Greg Rakozy on Unsplash

Photo by Greg Rakozy on Unsplash

當象徵萬物根源的太陽,即將成為吞噬一切的威脅時人類的精神世界,將經歷什麼樣的改變?

太陽氦閃,地球被吞噬——這遙遠又熟悉的概念,常常出現在西方科幻中,但與西方不同的是,這一次,人類不再拋下了誰,僅讓菁英太空人帶著優選DNA另闢新世界,這一次,劉慈欣讓人類做出了另一種選擇,在面對滅絕之際,人類選擇帶著腳下的土地,我們文明的母親——地球——一起尋找下一個可歸屬的星系。

這樣帶有東方色彩的科幻情節,讓《流浪地球》被正式翻拍成電影,在2019年正式上映。但若你只看過電影,就實在太可惜了。在電影中,與木星的交會危機雖然驚險刺激,卻也只是地球流浪途中的幾個秒鐘而已,而閱讀小說所得到的,卻是轟轟烈烈的半個世紀。

在書中「生存高於一切的」的價值觀下,人沒有了宗教信仰,不重視藝術哲學,地球隨時都可能像泡泡般瞬間消失。只有活著,一切才是真實的。因此在劉的筆下,所有摯愛的離別與死亡,都是異常疏離、短暫一瞬的。不管是遲遲未適應變化的爺爺,排在兩萬多人之外的母親,沒有任何痛苦的父親,走向對岸的加代子,那些堅持信念的文明叛徒,別回頭,千萬別回頭,我恍若聽見劉慈欣筆下的聲音,過去的別看,向前走這一切才會留下來。只有這樣,人類才能走完這兩千五百年,抵達屬於人類的另一顆恆星。

這真的是,又冷又深邃的情感啊…

閱讀流浪地球,除了見識到生存危機下人類的精神理智、政治局勢與社會價值的變化外,最讓我難忘的,就是「正在觀看的我」的位置改變了。

在現實中,總是會把「自己」看得很大,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周遭就只是我以外的周遭而已。對於自己所生存其中的空間,也大多停留在某個平面、某個地區,最大至台灣這塊島嶼。很少意識到「星球」規模的立體空間。

但每次閱讀劉的作品,我就像被放置在宇宙的另一端,以全新的視角,觀看著「地球」這個物品及其遭遇。而在這個物品上,有另一個如細菌般的我,正在被「身處上帝視角的我」所凝視。

只有當「我」與「地球」皆被作為客體觀察時,這兩者間的關係才會顯而易見。這時也才開始真正感受到,「正在觀看的我」,和「腳下的星球」是確確實實有所連結的。我,和我的周遭,周遭中的人,動物,植物,小至細菌,我們皆生存在這個星球上,是命運共同體,是兆萬生命集合中的之一.…..。

半夜寫到這邊,腦中還是會忍不住浮現,書中那首從來沒聽過的歌——。


avatar-img
5會員
10內容數
書籍、影劇觀後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總是閉著眼摸黑走路。在入睡之際,按下電燈開關,閉上眼,憑著慣性路線,一頭栽往床上。不管內心再怎麼好奇,我是不會睜開眼的,因為實在擔心,那裡有任何一絲光線還殘存著,並且在沒有我的允許下,參雜著一些東西滲了進來,讓我看見某些無法消化的景象。
在《一千七百種靠近》裡,蕭詒徽以距離為命題,揭示告解者的意欲,再以美作包裝,透露了我們的真心,不管這些真心是什麼。
5/5一千七百種靠近
比起第一集純粹的表達——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第二集則是更有層次的,以孤獨為中心,帶出每個英雄各自面對的課題。
雪地裡的薩克斯風,吹得比世界的聲響還亮。 第一幕起,無來由的生起了惻隱之心。也許是基於一些常見的過往,因曾經的困難而放棄些什麼的經歷,總覺得這會是個辛苦的敘事。他大概會有一樣的下場
最近總是閉著眼摸黑走路。在入睡之際,按下電燈開關,閉上眼,憑著慣性路線,一頭栽往床上。不管內心再怎麼好奇,我是不會睜開眼的,因為實在擔心,那裡有任何一絲光線還殘存著,並且在沒有我的允許下,參雜著一些東西滲了進來,讓我看見某些無法消化的景象。
在《一千七百種靠近》裡,蕭詒徽以距離為命題,揭示告解者的意欲,再以美作包裝,透露了我們的真心,不管這些真心是什麼。
5/5一千七百種靠近
比起第一集純粹的表達——每個人都可以是英雄,第二集則是更有層次的,以孤獨為中心,帶出每個英雄各自面對的課題。
雪地裡的薩克斯風,吹得比世界的聲響還亮。 第一幕起,無來由的生起了惻隱之心。也許是基於一些常見的過往,因曾經的困難而放棄些什麼的經歷,總覺得這會是個辛苦的敘事。他大概會有一樣的下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已更新) 「我們原本...都是不存在的。 最初是只有一片荒野,什麼也沒有的宇宙, 一個人類也沒有。」 現在眼前所見一切,皆是來自...『宇宙的分化』 也因宇宙的分化,才產生了不同的“性情”、“想法”、甚至“感受”...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迴旋宇宙2》,介紹地球的美麗實驗與計畫。地球是宇宙裡非常特別的一顆星球,特別之處在於地球具有 2 項特別的東西:「業力」和「自由意志」。另外,本篇文章介紹「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與「業力」、「自由意志」和「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秩序的世界的故事,人類變成異樣生物的探討。主角在艱困環境中掙扎求生,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最後找到隱藏在朋友留下的紀錄,並獲得一些希望。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如果地球真的是一個充滿痛苦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只能了解到人生不幸的話, 為什麼離開的朝聖者沒有回來呢?」 「留在地球上的理由,僅因一個人便足夠了。」 生活中充斥著不幸與挫折,因為愛,讓我們不再獨自抗爭,而是一同對抗這充滿痛苦與磨難的世界。
Thumbnail
劉慈欣說,他所講述的故事是關於人類的好奇心、以及全人類共同面臨的危機。比方那張名為「黯淡藍點」的照片,那是「旅行者一號」在走過六十億公里後回頭拍攝的一張照片,在這張照片裡,地球就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而我們所生活的地方不過是一顆沙粒般渺小。然而,正正是人類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才會越想接近無垠宇宙的盡頭。
Thumbnail
(已更新) 「我們原本...都是不存在的。 最初是只有一片荒野,什麼也沒有的宇宙, 一個人類也沒有。」 現在眼前所見一切,皆是來自...『宇宙的分化』 也因宇宙的分化,才產生了不同的“性情”、“想法”、甚至“感受”...如
Thumbnail
本篇文章根據催眠師朵洛莉絲•侃南的著作《迴旋宇宙2》,介紹地球的美麗實驗與計畫。地球是宇宙裡非常特別的一顆星球,特別之處在於地球具有 2 項特別的東西:「業力」和「自由意志」。另外,本篇文章介紹「靈魂的出生前計畫」與「業力」、「自由意志」和「潛意識」的關係。
Thumbnail
本篇文章介紹《迴旋宇宙序曲:光之靈》這本書的某個重要觀念:「地球」曾是宇宙的「度假勝地」,許多靈魂來此體驗地球獨有的情緒與物質,然而後來卻受困於此;現在,身為人類的我們,必須憶起自己真正的身分——內在的神性身分、憶起萬物都是一體,以及記得永遠向自己的內心尋找答案。
Thumbnail
世界是我們的認知所構成,我們要穿越孤獨的沙漠,真正的內心解放是讓自我分析成為日常。國外常常看到一句話:home is a feeling. 像宇宙的塵埃,內心的解放必定穿越孤身的沙漠。眾人皆瘋才正常的世界?離別不會提前預告。這篇文章討論了過往與當下的自己相處,並引述了佛洛姆的觀點,似曾相識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