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堂總榜華文文學類別暢銷榜TOP10

2023/11/05閱讀時間約 38 分鐘


圖文皆來自於金石堂

1.降魔人幽池:雲譎

古典奇幻浪漫小說《孟婆傳奇》作者李莎最新代表作

有時,再續前緣並非是好事,那些在時光裡停留的美好,只適合在時光裡持續沉澱。


專文推薦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  蘇牧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毛利華


序/導讀

【自序】迴圈反覆無窮已,今生長短同一規人人都怪罪亞馬遜熱帶雨林的那隻蝴蝶,怪牠無意煽動了翅膀,才引起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

可《周易‧繫辭下》裡寫:「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唐朝詩人羅隱在《樂府雜曲‧鼓吹曲辭‧芳樹》裡又寫:「春夏作頭,秋冬為尾,循環反覆無窮已,今生長短同一軌。」很多回到過去科幻題材的電影,總是向我們用嚴絲合縫的邏輯展示,哪怕主角知道所有始末,妄圖在過去某個關鍵事件節點更改未來走向,但如同水中撈月,鏡中拈花,總是徒勞。

是命定,也是人定。一件事情在最初,總是混沌模樣,但已經內核完全、胚子初露,後來事態的發展,也只是在此基礎、此軌跡上的滾雪球罷了。

可是可惜總是有些人秉承著「一命二運」,於是認定人定勝天,哪怕借助外力。這便是我創作《降魔人幽池》的初衷,想要以故事為載體,揭示一二道理。理智都告訴每個人,孟子曾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人不能既要又要。

可是我們追根溯源,倒推回去,在這些人殊路同歸、雙手空空的結局前,在他們經歷本可能沒有的劫難前,在命運或許未見得對他們如此不公前,他們是不是放任了自己沸反盈天的心魔,得寸進尺地想要去填補、去染指自己不該豐盈的完整。

他們不是夠傻、夠痴,而是想得太多,要得太貪。因為貪,所以有了痴想,有了饞妄,有了心魔,竟以為那些本不可得的事物,能輕而易舉觸手可及。

這樣的人,我在現實中見過太多太多,一切的不幸都只源於他們的執迷,他們放任自己的心魔。心魔滋生,深陷其中的人,寧願要走火入魔,也不願立地成佛,寧願追逐漚珠槿豔的泡沫,擁有露水短暫易逝的快樂,握住搖搖晃晃快要破掉的氣球,也不願就此沉沒,哪怕最終只能留下一個下落不明的結果。

於是,比起單純粉飾自己,跌盪進流沙一般的假像,澎湃著海市蜃樓的幻覺的人,我更心疼那些明知「所有命運給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知其不可為卻偏偏為之的人。他們知曉問題所在,結局昭然若揭,卻無法自拔,做困頓之獸,做亡命之徒。

祈求上天能垂憐,如憐憫罪人,讓自己僅憑一己之力逆天改命,卻只能反覆著當初的反覆,發生著曾經的發生,放逐著自我欺瞞,清醒地看著自己再一次沉淪、沉淪,沉淪到更深暗的地方,彷彿飛蛾撲火,無邊墜落,再悉數燃盡。被命運凝視,被把玩,執取終成空。

人生在世,不過「欲望」二字,有灼灼野心是好事;想踮起腳尖去擁有,是好事;想追逐心中執念,是好事;想要求得圓滿,也是好事。

可是比起伶俜倥傯、雙手空空,不如早早端正自己的心態,馴服脫韁的心魔,選擇自我救贖,而不是自我無畏的、無腦的放縱。

俗話從來不是說,有多大野心就去做多大事,都只是說,有多大容器,便只能盛多少水,多大的碗,便只添多少的飯。野心、貪欲、執迷、饞望,這些太過寬泛、太大、太無邊際,可能是生命並不能承受其重。

與其苦苦追尋自己生命所不能擁有之物,最終再鮮血淋淋地回首直視潦倒淒慘的人生,倒不如理智、坦然地接受,接受自己人生的不完美,接受寤寐求之,卻求之不得,接受自己的不堪、中庸、普通,接受自己也只是芸芸眾生中不出挑、不意外的一個,接受自己削尖了腦袋、下巴都無法擁有,接受自己的眼前和當下。

學會放下和接受,如此簡單,卻也如此之難。可能嘗試著去說再見,會聲音哽咽;可能嘗試著走開,但是會步覆蹣跚,可能嘗試著放棄,還是會苦苦想著所想之物。

可能很明顯,沒有它,就快要崩潰。但是就像人人都喜歡花,所以才會採擷下來,擁有它幾日的春光和爛漫,可就像我在另一本書《開元霓裳樓‧風時序》裡寫的,阿史那連那在面對著心儀的若桑姑娘那樣憐惜地喃聲道,「看來……該長在樹上花開不敗的,就不該讓它隨風而落啊!」喜歡花,不見得就要擁有,可能讓它們繼續長在枝頭,反而我們能欣賞得更久一些。

喜歡之物,也不見得就要掌握在手中,才能讓人心生歡喜。勿施於人,以己之欲。因為世界之大,人間物色,芸芸眾生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各有各的路,各有各的歸宿。說到底,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做好自己一人之事罷了。



2.怪奇微微疼

暢銷圖文作家 微疼 鬼月暗黑現身~~


你害怕陌生的空間嗎?
其實,最熟悉的地方最容易遭遇不可思議

隔壁住戶從不開燈,卻有人影始終站在窗前……
飯店房間裡不僅多了一扇門,還有從門後走出來的……
別回頭!夜路上,和你一起走的,還有誰?

你是不是問了不該問的問題,做了不該做的事?
睡不好、突然生病、諸事不順,是運氣差?還是什麼東西作祟?

半夜從床底下、角落裡冒出來的,到底是什麼?
收到來自陌生人的禮物,為何出現緊迫盯人的視線?

眼見不一定為憑,看不見的,誰敢說一定不存在?



3.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破曉版】

年度華文作家
❝ 不朽 ❞
經典作品

2240個日子過去,你與自己和好如初了嗎?

雙開書
✦經典概念✦


三萬字
✦新增內容✦

毛邊本
✦互動設計✦

去記住,深深地記住,每件事的最初。
你知道嗎,這就是我能想到,去抵抗殘酷世界的唯一方法。

▍我終於不再需要一直看著別人的目光,
▍我終於不再為難也不再勉強自己了,
▍我終於不把那個人看作全世界——
▍我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

◖ 白色的自己
不用去管世界的聲音,不用去管白天和黑夜的限制,彷彿置身在一個孤島上,最好的夥伴是自己,最大的安慰是自己,最大的賞賜通通都是自己。

◗ 黑色的自己
因為足夠黑暗,模糊了美好和醜陋的界線,可以嘗試地掀開深藏在皮肉裡那發膿潰爛的傷口,可以緩緩地鬆開被緊捆在深處那覆滿悲傷的自己。

●灰色的自己
我想我們既不是白色的,也不是黑色的,而是一抹深淺不一的灰。那些我們以為的矛盾,只是名為「我」的可能性。

◖ ● ◗

如果白晝和黑夜只是更迭,如果晴天和雨天可以交替,如果光和影同時出現,如果飛翔和墜落不過瞬間,如果愛你和恨你是同一件事,那麼黑色的我和白色的我,也可以是同一個我。
94篇散文,一半明亮燦爛,一半悲傷破碎,在生命中最大的相遇、最好的時光裡,終於我和自己,見字如晤,久見如故,和好如初。

◖初心之作增訂版◗

「我喜歡終於這兩個字。像是承載了很多時光,長風棲歇,溯流而上,堅忍地走了好遠的路,山水萬里,終於抵達這裡。終於,是的,終於,那麼漫長的歲月過後,時間發酵,四季流轉,我想到現在我還是在尋找自己的路上,也許未來仍然還要走,也許現在的我也正在給未來的我留下什麼回聲,也許有朝一日,有生之年,會變成下一個終於。」──不朽

出道六週年,誠品、博客來、金石堂年度華文暢銷作家不朽,2023年回歸初心,帶來出道作《與自己和好如初》全新增訂版。

◖三萬字新增內容◗
修訂舊版的60篇散文,並新增「灰色的自己」34篇全新散文。〈你從我的餘生,變成了生命中的餘溫〉、〈眼底一無所有,才能將萬物盡收〉、〈即使你的心是破破爛爛的,我也不會失望〉⋯⋯不朽多年後與過去的和好與和解。

◖黑白灰概念貫穿全書◗
全書分為「黑色的自己」、「白色的自己」、「灰色的自己」三個部分。「黑色的自己」是悲傷的、負面的、破碎的自己;「白色的自己」是快樂的、正面的、圓滿的自己;「灰色的自己」是經歷無數衝突和融合,最後漸漸成為混沌的、複雜的,但最真實的自己。

◖雙開書經典概念◗
保留不朽的最初概念、可雙面閱讀的雙開書,內頁則改為逐頁漸層的黑、灰、白色,讀者可自行選擇先閱讀左翻的黑,或是右翻的白,最後抵達中間的灰。

◖毛邊本互動設計◗
「灰色的自己」為書口未裁的「毛邊本」特殊設計,讀者閱讀時須自行裁開。在經歷過白色和黑色的自己後,主動完成灰色的自己。

◖首刷限定贈品◗
隨書附贈「時刻鑰匙卡」,11cm×3cm,雙面印刷,正面由不朽親拍照片加工製成,背面印有不朽手寫金句,插進封面成為鎖上心事的鑰匙。首刷加贈「人生已完成清單」,15.5cm×8.5cm,雙面印刷,社群媒體上網友熱烈轉發的實體版清單卡,既是書籤也是一生的紀錄。


試閱

「溫柔相待,才不辜負相遇在茫茫人海。」

每一個人出現在你的生命裡一定會有他的意義。也許是出現在你單純無知的年紀,教會你什麼是愛也教會你什麼是痛,那時的你曾歇斯底里埋怨過愛情也埋怨過他,在那些無數個痛不可當的夜晚裡獨自撐過,想念是如此地漫長,你花了整個青春去愛的一個人,卻又終究要再花上你往後的年華去遺忘他,他就像是微小的細菌卻深深地注滿你的血液裡面,曾經每一下呼吸都有著他的痕跡,想念變成了你的習慣,往前或回頭已經沒有用了,他終究變成了回憶,封鎖在了過去,連同那個稚氣的自己。



4.餘生是你 晚點沒關係

若餘生,能將時光,都花給自己喜歡的人,那該有多好?

誠品年度暢銷 總冠軍 療傷系戀愛小說
黃山料 最赤裸的失戀自白

怎樣的對象值得你獻上一輩子?
我喜歡你,必須是喜歡和你相處時的我自己


【暢銷佳績】
★誠品「年度暢銷總冠軍」
★蝦皮書城暢銷榜TOP1
★誠品書店心理勵志榜:年度暢銷TOP1

有一種愛情,在即時通裡蔓延滋長
走過無名小站、奇摩家族
經歷2008~2023年的時代洪流
當世間所有事物都變了⋯⋯
相愛一生的誓言,也會跟著改變嗎?
 
火車上偶然的相遇,延續到網路世界,虛擬土壤裡,曖昧悄悄蔓延......
▏那年,與你有了一個夏天,竟能一生眷戀
▏那年,我們走過千錘百鍊,以為就是永遠

然而,一個人正思考兩個人的未來
另一個人卻已悄悄籌劃離開?
▏前路光明燦爛,我們卻漸漸黯淡
▏我們約好一起揚帆,卻又說散就散。

一段關係的結束總是猝不及防
來不及想為什麼,愛早已悄悄疏離......
▏被丟下後,我拚了命往前跑,想把日子過好
▏我以為,自己跑得很遠很遠了……

你呢?

是否曾回頭看看那個拚命奔跑,卻一步也無法向前的我呢?
你,好不好?
 
▏ ▏ ▏
這本書,改編自「真實戀愛故事」。
黃山料反芻失戀留下的傷口,寫下了真假難分的小說情節,袒露了真誠赤裸的幽微情感,試圖給自己、也給世界一些療癒的可能。

「離開你以後,生活晴空萬里的我,偶爾仍有個念頭:即使你傷我再深,要是你願意花一輩子來彌補,那我也會賠上一生來原諒你。」

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經歷怦然心動的相遇、遠距離戀愛的挑戰,明明彼此相愛卻無法互通心意,某一方悲鳴「我已經付出了這麼多」,另一方卻心痛於「你根本不懂我」。黃山料透過社群軟體的興亡遞嬗,從即時通到LINE、從無名小站到FB,男孩和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分合,點出愛情中最痛徹心扉的疑問——「為何你總能輕易轉身離開?你真的愛過我嗎?」

即使我們懂得《好好生活,慢慢相遇》
甚至學會了《好好再見,不負遇見》
愛情的殘忍卻是——我們依然會遍體鱗傷

愛情的長跑裡,戀人們
該如何「相伴,卻不互相牽絆」?

作者試圖描摹對愛情的一種理想——相處不累,久處不厭並叮嚀等愛的人,請別著急,對的人會找到你。總有一天,你們會膩在一起,讀同一本書,追同一齣劇。「我的日子很好,你也很好」,才是值得追求的圓滿。小說中深刻的對白,刻劃著人人都能產生共鳴的掙扎!

◤為何費力經營的愛,卻如此破滅?
◤餘生裡,我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完成了各自的流浪,
會再愛上彼此嗎?

黃山料用一本書,回應了失戀者向內探索的自問,而答案,也隨著結局深深淺淺地留在你我心中。

「殘酷的是時光,溫柔的也是時光,它讓那些離去的人,終究還是沒關係了。」

「你走吧。我不會挽留你。」
我們相依為一體,也同時是獨立個體;深情而不糾纏,便是伴侶間的最高級
————————— 各自發展,心卻不曾分離。

暢銷作家黃山料
最溫暖,最赤裸坦白的情感之作
陪伴失戀的你、單身的你,或偶感孤獨的你
走到下一日的晴空萬里!


序/導讀

後記讀者,你好,我是山料,謝謝你讀完了我的第三部小說作品。

說是小說,更是一本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失戀自白書」。時光匆匆,關係來來去去,記憶一直在淡去⋯⋯總要記下些什麼,作為對失去的抵抗,才不至於遺失什麼。這本小說,便是對時光與回憶的抗爭吧!

小偉帶給劉珊的改變,讓她從一個怕被拋棄、情緒勒索、執念好深的小孩子,長成一個尊重他人、包容異己、能愛惜自己的大人。劉珊帶給小偉的改變,讓他從一個自我中心、目中無人的自私狂,轉變成「願意嘗試信任他人」,且更認識自己要什麼的成熟大人。一段關係最動人的,不只是相伴到死的那一刻;更珍貴的,是過程中帶給彼此的成長與改變,那些人格上的轉變,才是對方留給我們一生銘記的紀念品。願意花大把時間,陪你長大的人,最可貴。餘生是你,晚點沒關係。

因為我有和你走一輩子的打算,也尊重你有不需要我的時刻。不牽絆,正是我給你的,最好的愛。我們相依為一體,也同時是獨立個體。這便是伴侶間的最高級:各自發展,心卻不曾分離。感情這堂課,你受越多傷,能懂得越透澈;但越成熟、經驗越豐富者,都不一定能真正幸福。「能力高低」和「幸福與否」,並非成正比。

我見過許多伴侶,傻傻愛著,一生無風無雨;也見過許多溫柔到底、負責到底的人們,卻不一定幸福到底。全是命。而我們只能順應命運,去體會每一刻當下。

我一直有個信念————愛你的人正在路上。你在繞路,他也在繞路,你們可能曾經錯過,也可能未曾相遇,在臨死那一刻,一切才真正定論。人生路途中啊,你會遇見「讓你好想共度一生的人」,但他很有可能,會讓你懂得⋯⋯一生中,能陪你最久的人,還是只有你自己。

愛情這件事,若你能克服「生孩子」的生理因素,其餘就不急。任何經濟獨立者,都不必著急,已經花光大半輩子等待那個對的人,再多等一些又如何呢?若這輩子,最終能與誰共度最後的二十年,也就夠了。

或你曾與誰浪費了二十年,也算不錯了。你擁有過了。餘生還好長,我相信溫柔的事還會發生;餘生也好短,執著於過去的事真划不來。來日方長,餘生若是你,晚點沒關係;時日不多,我也得先去看盡天涯。

祝福讀完這本書的人,遇見能牽著你的手,陪你慢慢變老的人。謝謝讀者,很開心我的日常裡,總有你們在社群上陪伴我,也期待下一本書,再次與你們相遇!



5.夕陽色的訣別【金石堂獨家限量贈品版】

\2022POPO華文創作大賞 愛情組入圍作品、金石堂書店員特別獎/

【金石堂獨家!加贈質感療癒書籤套卡】

嚴選厚磅美術紙•質感設計與金句

★收錄獨家限定番外〈荼蓼〉、〈相見歡〉、〈偏心〉、〈那天〉★

金石堂書店員大讚:視角特殊,令人眼睛一亮,深具影視化的潛能。她用顏色妝點別離,傾聽幽魂絮語,還因為一場背叛,遇見了命定之人……

顧念初次見到紀子翼時,對方是來向她討債的,當時她被最要好的朋友背叛,因而欠下鉅額債務。走投無路的她,只好聽從紀子翼的安排,到禮儀公司擔任化妝師。

從前,她為結婚的新人化妝,疊擦適合的色彩;現在,她的客人是面無表情的逝者,手邊不再有五顏六色的選擇,只剩下夕陽色的顏料。與此同時,她竟擁有了奇怪的能力——她開始能看到幽魂,甚至能和他們對話!

為了完成逝者的遺願,她只好將這個祕密告訴紀子翼,沒想到他不但沒有質疑她,反而還主動幫助她。之前她總覺得,紀子翼有點輕浮,有點兇,後來才知道,他其實也有溫柔的一面。原來,他會悄悄地保護她,不讓別人找她麻煩,原來,在他流氓的外表下,藏著一顆受傷的心。  




6.羅剎海市V.S.白話聊齋精選

清代文評家王士禛曾評過一本書:

「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

 

你知道他說的是哪一本書嗎?

你知道目前在全世界炸裂,人人都在談論

創全世界點閱率最高、已逾百億次的主題是什麼嗎?

 

一首名為《羅剎海市》的歌曲橫空出世,引爆輿論關注與各方解讀熱潮。也將經典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再次推向大眾面前,《羅剎海市》,暗諷以醜為美,黑白顛倒的紅塵世界,蒲松齡用各種重情重義的妖鬼神怪形象,去反射出「人」所具有的自私與可怖之處,將貪官酷吏、仕紳豪強壓榨平民時的醜惡形象,用比鬼魅更恐怖、更無所不在模樣刻畫出來。

 

郭沫若曾評價聊齋:「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本書將引領大家進入《聊齋志異》充滿狐、仙、鬼、妖的奇幻世界,重新領略《聊齋志異》的經典魅力。

  

諷古今貪官酷吏之醜態,償世間妖仙鬼怪之情義

說鬼談狐,入世三分,千百年世間真理盡收其中!

 

《聊齋志異》取民間傳說、傳聞軼事,以妖、鬼、神、道嘲諷時局與人性的中國神怪故事集,遊走於豪強世家與平民之間,在現實和虛構交織的世界裡,以狐仙鬼怪寫盡人間百態,用離奇怪誕書寫最現實的社會樣貌!

蒲松齡藉寫作抒發其內心之孤憤、狂痴,及其對現世的反抗不滿;不論是揭露官場腐敗、強梁橫行、或科舉弊端,揭示現實矛盾,演繹人間苦樂,讀之令人拍案叫絕!

《聊齋志異》共有近五百則傳奇小品,本書精選輯錄一百零一則,書中不僅著意於神鬼仙妖的奇幻怪異,也寄筆於諷諭現實生活。

故事類型豐富多元,包括人與妖仙精怪的愛情故事、封建社會的腐敗景象如惡紳豪強欺男霸女、科舉舞弊、官官相護,並在其中加入因果論與輪迴的世界觀,成為了具有勸世之意的千古佳作。

故事情節生動,或神奇、或詭異、或撲朔迷離、或悲壯激昂,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書籍。

 

序/導讀

序 2023年7月,歌手刀郎的新專輯《山歌寥哉》取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名字諧音為專輯名,而其中所收錄的《羅剎海市》,因為具有話題性而被各方網友們熱議與解讀,各種說法甚囂塵上,但不管網友如何猜測刀郎的意圖,能確定的一點就是他想藉著原作對世道的諷刺之意、對不公之事的揭露,提醒人們注意這個時代的混亂與怪異現象。

 除了備受關注的《羅剎海市》一曲外,這張叫做《山歌寥哉》的專輯內有大半曲目也都參考了《聊齋志異》中的故事,《山歌寥哉》幾乎可以說是以《聊齋》為基礎所進行的二次創作,對於平日極少接觸古典文學的人來說,可以做為一個「引路人」,藉著《山歌寥哉》的熱潮,一窺蒲松齡的文采,以及他對時局混亂、人性本質的細微觀察。



7.乩身II 2: 猛鬼新城裡的狼

乩身接班人?不定時炸彈?
太子爺的期中試煉——
猛鬼新城鬼魂失蹤之謎。

人氣作家星子「乩身」系列
台灣首部授權改編Netflix影集的奇幻長篇。

每冊獨立成篇的原創故事,基於傳統信仰的台灣風格奇幻宇宙!

千年難遇的修道仙身和千年難遇的極陰之身,在面對利益、誘惑、仇恨時,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BOOKS FROM TAIWAN國際版權推薦選書
★電影、影集、漫畫,三大改編確定!


過去因連年自殺慘案,而被稱作「猛鬼新城」的四海新城,在平靜了十餘年後,再度凶厄頻傳。
跳樓、上吊、燒炭、割腕,大樓中的租客接二連三自殺,且死後魂魄全部失蹤。
陰間的大樓中庭那密不通風的棚子,傳來駭人凶氣;陽間大樓夜晚鬼怪四處巡邏,進房檢查人類陽氣⋯⋯

一個是心性未定的修道奇才,一個是稍走岔路,即成魔王的極陰之身,兩個擁有千年難遇體質的實習乩身,帶著四靈陰牌、鬼狗等助力,開始了實習階段中的「期中考」。
籤鳥不可說話,韓杰不能插手,距離下一個亡者出現,只剩寥寥幾天。兩人該如何通過太子爺的考驗?


他們又會在何時留意到,藏匿在考題之外的,來自上頭的疑慮?


實習中的兩名少年乩身與前代乩身韓杰,會激盪出什麼火花?他們能夠堅守本心,不受邪祟影響嗎?


以正在改編為Netflix奇幻影集的「乩身」系列為基礎,星子充滿現實感的在地魔幻風景更進一步。獨立成章的故事以少年成長為主軸,更加日常,更加生動,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所有我們熟悉的新舊神明都將回歸,這是植基於台灣信仰的原創類型。


試閱

楔子  二十年前某間小學,流傳著一個傳說——學校後山小土地公廟裡,藏著一隻小老虎。這個傳說最初僅在低年級班級間流傳,跟著漸漸傳入高年級學生耳中。

幾個高年級小學生放學後前往小土地公廟探險,很快破解了這個傳聞——小老虎,其實是一隻小橘貓。小橘貓住在土地公廟旁一處牆洞裡,儘管才四、五個月大,但是性情剽悍,會和進逼牆洞的一切生物們戰鬥,包括有次將一個散步老人攜在身邊的貴賓狗嚇得夾尾哀嚎,逗得其他同行老人們哈哈大笑,戲稱這小貓哪裡是隻貓,根本是隻老虎。



8.秋光拾得

人生四季,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屬於秋天,故以秋光為名,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本書為秋光三書之第二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卷一友于兄弟以師友為主體。卷二書序書評收錄我這些年為師友所寫之書序、導讀和書評,有時是膺師友之請寫序,有時是出版社邀約撰寫導讀,或者主編約稿書評。第三卷紅塵若夢瑣記生活種種,包括個人的生命箋注,對時代社會的感懷。


序/導讀

自序人生如四季迭替,從出生到二十歲,是生命的春天,青春斑斕;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夏天,麗似夏花;四十歲到六十歲是秋天,秋葉靜美;六十歲以後是冬天,冬雪皚皚。

生命有短長,有人青春早逝,有人冬雪緜長,歲月悠悠,人生難期。承蒙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盛情雅意,使這些電腦硬碟裡的文字,得以呈現在閱聽人面前。

二○二一年八月與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的一段談話,催生了秋光系列散文集的出版。最初決定整理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所寫文字,交由允晨文化出版。書稿整理費時月餘,計約廿五萬餘字,人生四季,四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屬於秋天,故以秋光為名,分為三卷:〈侘寂〉、〈拾得〉、〈喜捨〉。

書名徘徊於《秋光侘寂》、《秋光拾得》和《秋光喜捨》之間。志峰認為一本書廿五萬字太厚了,不如分成三冊出版,書名亦無須另取,就用我原擬之三卷為書名,第一本《秋光侘寂》於二○二二年九月出版,本書《秋光拾得》為第二本,二○二三年九月出版,第三本《秋光喜捨》擬於二○二四年九月出版。從新世紀開始,我書寫的文字習慣編號,學術論著單獨編號,文學書寫另行編號,文學部分不知不覺寫了一千多篇。

文章有長有短,有敘事,有抒情,有雜論;內容包括歷史、音樂、書法、煮食、生活;原本計畫個別編輯出版,包括《學書筆記》、《曲盤會唱歌》、《歡喜來煮食》;二○二三年十一月出版《歡喜來煮食》,《學書筆記》和《曲盤會唱歌》陸續整理中。本書為秋光三書之第二本,內容分為三部分,卷一友于兄弟以師友為主體,包括一起騎兩輪聽黑膠的〈黑輪社兄弟們〉,記大學同學的〈方外心,人世情〉,記師徒情誼的〈轉眼四十年,師徒載爵行〉。

文友之情,小說家東年、散文家林文義和詩人吳晟,交誼久而彌篤。好友記事,各領風騷;從事天染的陳景林和馬毓秀;釀啤酒的宋培弘,做麵包的火頭工吳家麟;茶人龔于堯,鋼琴演奏家吳天泰,唱南管散曲的吳欣霏,愛書成癡的劉季倫。

他們的人生都很精采,本書之描述不及其萬一。

在某次友人相聚的場合,一位好友的妻子問我,為什麼我的朋友們都如此傑出,而我卻是一尾人生魯蛇。

我答曰:我很會鼓掌。「很會鼓掌」典出一個小女孩的故事,細節不復記憶。故事約略如下:一位有學習障礙的小女孩,母親常為此覺得傷心。有一天母親參加小女孩學校的表演活動,看著臺上同學們的精采演出,母親心裡百感交集。問小女孩,你的同學這麼優秀,可是你將來能做什麼呢?小女孩回答:「我可以為他們鼓掌。」小女孩說出了我心底的話,我很會鼓掌,懂得為朋友喝采,而且嗓門很大。

卷二書序書評收錄我這些年為師友所寫之書序、導讀和書評,有時是膺師友之請寫序,有時是出版社邀約撰寫導讀,或者主編約稿書評。

〈來自小鎮的雕塑家廖清雲〉係為我國、高中美術老師廖清雲雕塑集所寫,為好友林耀民兄黑膠唱片專書寫〈林耀民《古碟再現》序〉,小說家黃秋芳〈小說中的小說萬花筒—黃秋芳《拾光》序〉,為好友翻譯家彭淮棟譯書寫的導讀〈薩依德《論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導讀〉。書評部分則有〈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林文義散文集《南崁手記》的內在理路與儀式感〉、〈評簡媜《天涯海角》〉;以及評論周靖庭《爵士吃茶案內所》的〈把爵士喫茶帶回家〉。

書序或書評的對象包括文學、音樂、雕塑;與歷史學相關者僅〈讀李弘祺教授《想像聲辯才博》〉。從少年時代開始,我的閱讀即甚駁雜,「啥都一點點,沒有一樣是專家」 (Jack of all trades, master of none) ;雖然故友康樂老愛說我:「吳鳴除了歷史,其他的都是專家。」第三卷紅塵若夢瑣記生活種種,包括個人的生命箋注,對時代社會的感懷。臺灣因特殊的政治分合,許多年少時的朋友,中歲以後多有不能相見者。

文學與文化圈,疆界分明,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王國維〈浣溪沙〉:「試上高峰窺皓月,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感覺自己猶若偶開天眼覷紅塵之人,仔細一看,卻同情自己亦是眼中人。

臺灣長期以來的統獨印記,少年時代的許多朋友轉身行去,向左走,向右走,終至離散,再難共歡相座。天眼開不開,終是紅塵中人,無所逃於天地間。三篇寫博兒成長歷程的文字,一篇寫高中,一篇大學畢業,一篇寫取得博士學位後,將論文章節改寫發表於學術期刊。博兒非敦品勵學之人,大學畢業前猶是一尾魯蛇,幸蒙上帝保守,人生乃得逆轉勝,故事平凡而勵志。

一篇寫師生之情,懷念自己的大學生活,映照返東海大學母校兼課種種,如同乘著時光機穿越生命之今昔。幾篇生活記事,環繞茶與咖啡,黑膠唱片與盤帶機,寫字與文房,均生活日常,有類明文震亨《長物志》。張岱〈祁止祥癖〉云:「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余友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我差近乎是,唯不及其萬一。紅塵如夢,驀然回首,有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年少時以顧炎武為師,知天命之後以張岱為模板,張岱〈自為墓誌銘〉曰:「少為紈褲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勞碌半身,皆成夢幻。」美婢、孌童今日所無;其餘諸事,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茶淫橘虐,書蠹詩廬,允為生活之寫照。

紅塵若夢,癖痴相隨;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云:「若復不為無益之事,則安能悅有涯之生!」若夫音律,書寫,品飲,煮食,殆皆無益之事,以悅有涯之生者也。本書札記友于兄弟之悅樂,書序書評之鉤沈,紅塵若夢之悠然;秋日拾得,果實纍纍,天涼好個秋。



9.【首刷限量貼紙版】當平凡走到了日常

首刷限量贈送

\日日美好圖文貼紙/

LuLu親筆繪製圖文貼紙,陪伴你的日常

尺寸:寬8.5 x高14.5cm、紙質:米色道林100磅

 

當激情走進了平凡,當平凡走到了日常,乏善可陳,卻難能可貴。讓我們一起,現在開始,把不喜歡變成不討厭,把不開心變成不難過,把不幸福變成不孤單。

感受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平平淡淡,與愛你的人你愛的人卿卿我我、長長久久

 

新生代明亮系插畫家LuckyLuLu全新日常暖文集

自媒體時代的煩惱與轉變,讓LuLu的淡定思維陪你一一破除

 

「認真工作、讀書、進修、賺錢,充實的一天是一天。床、滑手機、放空、無所事事,懶散的一天也是一天。人生在世根本沒有所謂的好不好,因為表現好的人的一天沒有比較長,要經歷的痛苦也沒有比較少。

可是我還是好想表現好,如果不表現好我好像就會被淘汰。」

 

我們透過網路購物、點餐、交友、追劇,生活中各種大小輕重的事情,我們透過社群發問、我們到論壇找答案,我們加了一個又一個的喜好社團,看過一則又一則與我無關的現實動態,滑過一個又一個沒想深聊的個人檔案,最終我們只剩下我。

 

「你最近過得好嗎?」每次被這樣問到的時候,我都要絞盡腦汁想我最近到底有沒有什麼好或不好的事情可以拿出來講。

「就,很平凡啊。」然後每次都是差不多的答案。

 

平凡,多好。我的一切可以完全寂靜無聲,我仍然喜歡畫畫、有很多興趣,每天為自己料理三餐、認真工作,但是這些事在我規律的日常中,都變成小小的、淡淡的一個記號,只有我自己看得見。

 

遠遠看的話,我就是個平凡的人,看不出跟別人之間有什麼區別。但這讓我感到安心,我做的每件事情都不會特別被評價、不會被放大檢視,不被稱讚也不被批評。像是被我滑過去的某則動態貼文,滑過去就是真的過去了,這樣真好。

 

走出被流量數字綑綁的成就感,抽離被虛假互蹭包裝的親密感,我們都該重新走進平凡,走進日常,回歸真實存在的生活。

 

跨界名人,不凡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序)

 

周曉涵│戲劇女神

編輯小姐Yuli│圖文作家/Podcast主持人

劉冠吟│前華山文創品牌長

蘇乙笙│作家

 


10.那些少女沒有抵達

★出道十年,重探初心!小說家吳曉樂以「彷彿考了四次臺大」之力寫就的重磅之作!
★回歸教學現場的犀利觀察,細緻重塑新世代教育的學習困局、師生互動與同儕關係。
★世代怎麼複製?親子如何相殺?十年後的現在,是否依然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少女拒絕羽化為蝶,只願在蛹中寂靜長眠

 

「十七歲的我非常想死,這是我唯一可以決定自己人生的方法。」

「為什麼?妳就這樣喪失了活下去的欲望?」

「唯有這樣,我才再也不必擔心自己沒有活成某種模樣。」

 

吳依光從未預期自己能活過十七歲,也從沒有想過現在會成為一位老師,更無法料到在放學鐘響的三十八分鐘後,她的學生會自頂樓一躍而下。待她趕赴現場,已不見女孩的身影,但圍觀的家長群眾、地上的大片血跡,與遠方漸弱的救護車鳴笛,讓吳依光相信──一場對她無形而嚴厲的審判,已然展開。

 

少女之死,讓這所校史百年的資優女校陷入焦慮,平日精於作答的女孩們,卻無法回應一連串的死亡問句:她發生什麼事?她成績怎麼樣?她心理狀態如何?是什麼樣不值一活的日子,以至她決定縱身一躍、終止十七年的人生?師生們迫切地需要一個答案,或是消弭疑慮,或是應付媒體,又或是劃清權責好安慰自己──她的死,和我沒有關係。

 

做為導師,吳依光試圖釐清少女輕生的原因,為人們,也為她自己,找出一個答案,合理、肯定,以安人心。她在少女尋常的生活中發現端倪,但也在一次次的探詢之中,反覆挖掘到自身的困境:與丈夫徒具形式的婚姻、對她一生無所不控的母親,以及當年早該毀掉的自己。

 

那個自己回應她:「十七歲那年妳也非常想自殺,妳沒有做到,妳的學生做到了……。」

「抱歉。我以為我活下來了。但我並沒有。」

 

///

 

蔣亞妮|作家

專序推薦

 

宋尚緯|作家

馬 欣|影評/作家

張亦絢|小說家

潘柏霖|人類

簡莉穎|劇作家

少女心推薦


序/導讀

【推薦序】時間的鎮魂曲 

蔣亞妮 《那些少女沒有抵達》是一場時間的遊戲,吳曉樂是從不兒戲的小說玩家,關於這本書的密碼,讓我們先從輕鬆的地方談起──比如,這是她的第六本書、第五本小說與第四部長篇,她以十年的時間從「專業」成為「職業」。她是那種一本、一本寫上去的作家,也因此她的技巧與敘事法,一次比一次更紮實純熟。

自第一本小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後,她就不曾停止進化,不只是告別了某種第一人稱「我」的說故事方法,她在《上流兒童》裡初次展現她在長篇小說與長時田野調查的能力;在《我們沒有秘密》時,又把她擅長的各種「人際關係」往深裡鑽、往惡裡寫;到了《致命登入》,她從類型、主題到主角的性別與設定一次全面翻新,挑戰升級。也是時間,讓吳曉樂變成了臺灣少有的、年輕的職業作家,當讀者逐漸開始習慣於她的配速、她與故事間的熟稔和信任後,這一本新作《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卻又開始了新的速度,甚至是一種新的計時方式,像是那場小說中無法回頭的倒數計時,讓時間從死亡開始。

許多小說,經常會由一個人的結局開始細說從頭,這能讓已知引出更多未知,卻也可能讓時間變得線性和區塊化。吳曉樂當然不會滿足於此,她不被已知的時間困住,比如那一場做為故事開頭的女學生自殺事件,也不只是簡單地步步靠近,吳曉樂以做為老師的主角吳依光為她的時間之棋,迂迴、加速、再緩步地碰觸死亡:「吳依光那時並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再過三十八分鐘,她的一位學生就要結束自己的生命。」因此,小說裡頭的時間,變成了分屬於不同人的有機生命,就像把時間拉進歷史與不同空間中來看,它都不可能是線性的,小說就是另一個平行與不平行都可能的時空。

它有時屬於吳依光,那個受困在自己十七歲整整又一個十七年的女孩;有時它又屬於死去的十七歲女學生蘇明絢,或者是其他承受著霸凌、施加霸凌、旁觀霸凌的不同女孩,與她們的十七歲。甚至,某些時候、其他時候,它變成了我的時間,變成了讀著這本小說的「我」與我的十七歲。

每當小說裡頭的吳依光回想起自己鬱鬱無光的青春時期,隨時都可能離開這個世界,每一天都是關竅、每一天都如此艱難的過往時,我也被抓進其中。時間的尺被吳曉樂的小說攤開,我終於讀懂了,為什麼從前慢?

因為尺子短,每一個刻度都刻在心底,像用最鈍的挫刀,自己親手鑿出來的。吳依光成為了大人、成為了人師,和所有大人的抵達路徑一樣,一路狗屁倒灶,但吳曉樂寫得溫柔:「吳依光一個心軟,時針就盪了過去。她的計畫功虧一簣。吳依光就這樣長成了大人。」那些中離這個世界、暫停時間的計畫,失敗了,一閃神,就這樣成為了大人。但吳曉樂並不耽溺於到底我們有沒有成為討厭的/喜歡的/理想的大人,這道無解之題,她只是拉著其他大人們的手,指往我們做不到的地方。

當吳依光回想著,究竟自己在蘇明絢自殺前跟她聊過什麼時,浮現的是一段跟任何死亡都無關的對話。吳依光問蘇明絢:「我也有雀斑,妳喜歡雀斑嗎?」蘇明絢想了幾秒,不無謹慎地回答:「小時候不太喜歡,現在好像都可以。」從這裡,我開始跟著回答,一步步,隨著小說飛躍的時間魔法,更新我與它的同步率。

十七歲的我,也剛開始能和自己皮膚上的斑點狀胎記相處,開始理解「都可以」的深邃。都可以,不是因為不在乎,都可以,不只是沒意見,更多時候的「都可以」,是因為終於明白其實我們無能為力。人不能選擇天生的美醜、父母,甚至很多時候也不能選擇志願、不能選擇喜歡與否,既然如此,其他事也就都可以吧、都可以了……吳依光的尺,早已不是一公分、一公釐的刻度了,就像她也不再只是學生與女兒,更得思考怎麼做為一個老師、母親、妻子與大人,吳依光曾經是學生,如今是老師,也因此:「每一年,她都感受得到,老師吳依光,正在影響學生吳依光的認知」。

尺不只變了長短,甚至改了單位,時間做為數字的一種,開始比不上收入、成績、業績其他數字了。藉由死亡開始的,不只是回溯,更是一場吳依光(或者我們)做為大人,如何找回與從前自己同步率的過程,是酒醉後的回魂酒、是揉開瘀血必經的痛。吳曉樂不只擅長從「沒有」映照「有」、從「不是」談「是」、不喜歡裡頭藏喜歡;她同樣嫻熟於從主角輻射出更多人物,將關係拉闊、將時間拉遠、將人物擴編,卻從未有事物從她的小說之網中逃逸,她不急不徐地在十六萬字的長篇中,說好每一個人的故事,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理解,所有女孩的抵達之謎。

這本十年出道之作,像是重返最初出發的廣場,如同吳依光打趣說著從來讀不完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一般,普魯斯特如是、吳曉樂與每個寫作者亦如此。那一個出發的理由,不管是憂慮或憂愁,總指向最後想抵達的謎底,藏在時間後面、永遠無法明說的──最初的書寫動能。一如義大利超現實主義流派畫家奇里訶(Giorgio de Chirico)的「Metaphysical Town Square」(形而上的城市廣場)系列作品,《抵達之謎》這幅畫作的廣場後頭,為何藏有船桅?是誰在船上?只有作者知曉。

藉由死亡回到出發之處的人,不只吳依光,更是吳曉樂。也得經由死亡才能將某些時間暫停,升學的倒數計時、長大成人的滴答聲、分崩離析的情感真相,全都得為它停下。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路上,可能都曾或近或遠的聽說與看見,「某個同學死掉了」,吳曉樂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開始,每一本小說,都試圖書寫社會的不同角落,其實全是她從不同方位看向世界的嘗試,因此她小說中的每一場死亡,都不是為了殺與恨、解謎與推理,而是為了更好的活下去,如同《那些少女沒有抵達》裡每一個人生命中離開、死掉的同學們,他們被一一點名,不帶責難。這些名字提醒了活下來的人們,不要忘記所有感受,即使我們沒有死去、我們沒有完成……比如曾經的學運與社運現場、愛錯又愛慘的對象,那些我們忘記了的十七歲、十八歲與成長歲月,她全替我們記下了。十年之後,吳曉樂用全新的故事,更加精準的作答自己十年前留下的問題:「為了什麼而寫?」她的死亡與提醒,從來不是情勒,而是告白。

告白、告解與告別,總是三位一體,就像小說除了現實與虛構外,更提供了人們另一種丈量世界的方式。吳曉樂透過她筆下那些只談現實成就與值不值得的角色們,輕易地引我們開始思考「世界的大小」。吳依光與家人清晨六點半就起床等待第一志願放榜的那天,被延伸成了永恆,人生永遠有無止盡的榜單與落榜,如同小說中所寫下的:「每個小孩自懂事起,就在撰寫『父母使用手冊』。」

生命的課題與待辦事項,正是每個人相似卻都不同的故事。

許多我們說不出的生命故事,吳曉樂總能以小說提供慧解,或許是因為,她的生命中也曾以某些不可承受之輕,既痛也重地兌換了另一把尺,為讀者丈量出另一種世界。而那一個最初的故事、那一個值得不斷重寫、複寫與改寫的故事,說來簡單,不過是關於永恆的少女與少男們,那些十七歲出門遠行未歸的無光靈魂。

面對成長時四散在世界的三魂七魄,吳曉樂以真實的時間獻祭,一字一字、一本一本地寫著,沒有抵達就是謎底,她堅定地以小說鎮魂。如此耕耘、如此交換,或許才能在故事間開出一點時間的孔隙,就像吳依光為了抽離某個時空背景下,玩的時間遊戲:「看著牆壁上的石英鐘,吳依光玩起『默數六十秒』的遊戲,分針一指到十二,她低下頭,數數,一、二、三,數到六十,她抬眼,分針在十一又多三格,她快了兩秒。」沒有人壓準的終極密碼,或許並不是因為失準與時差,也許每個人都有專屬自己世界的時間,就像我,就像吳依光。讀完這本小說,(我與)吳依光才終於能從十七歲回神,死亡從來不限於生理,時間終於再次往前走了。這一次,無所謂有沒有抵達,感謝有些時間,從來就不需要正確的方向。 


【後記】謝辭(代後記) 

首先,我要感謝「少女們」,謝謝妳們在過去三年,不厭其煩地回答我一堆問題,為了妳們,我有更認真地使用Instagram(但最近又荒廢了)。我不能保證,我比之前更理解妳們,但,不理解的部分似乎是少了那麼一些。再來,謝謝黃老師與高老師,沒有妳們詳實、耐心地介紹跟解釋,書中的校園世界必然會失色許多。

陳育萱,妳給予了不能夠再更珍貴的意見,認識妳,是我的榮幸。

孫中文,你對這個故事的迴響與喜歡,支撐了我無數個寂寞的日子,我很感激這本書的編輯是你。

顏一立,十年了,你還在我身邊,除了「奇蹟」還有什麼可以形容?

張晁銘,你在我懷疑自己時,以一張明信片把我喚了回來,說不定你才是那個文字有魔力的人。

蔣亞妮,楊隸亞,謝謝妳們在寫作與寫作之外,都支持著我,我對妳們的愛難以言喻。

謝謝裴偉跟董成瑜,伯樂比千里馬更難得,這件事我始終不曾忘記。

最後,謝謝我的母親,以及我的伴侶,你們從來不吝讓我知道,我僅僅只是存在,就足以讓你們感到幸福與快樂。如果沒有這件事,我絕對寫不出這樣的一本書。也對所有的「你們」獻上祝福與感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