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想法轉個彎,人生路更寬!

  我們在生活中總是按照以往所學的方法、經驗去執行,是規律是規矩也彷彿是規定,長久下來我們習慣以這樣的方式思考、處理各種事情,不管公私事,大小瑣事,都是如此,或許也因為習慣,所以這樣的思考方式對自己來說也相對舒適和安全,但有時若遇到無法用以往思考方式來處理的問題,我們的「逆思維」就能派上用場了。

  書中提到一個讓我一轉以前覺得很有道理的一個故事,「溫水煮青蛙」,在我原來的理解認為,水溫是溫的所以即使把水溫慢慢提升,因為溫度差異不明顯所以青蛙感覺不到,然後青蛙就被煮熟了,但卻沒發現其實青蛙是冷血動物,牠會知道溫度變高了而受不了跳出去,所以溫水煮青蛙是除非把青蛙下了麻醉,或者把蓋子蓋的很緊,否則是不太可能的,以上述的例子,就是一種逆思維,只是我們大多都是以「因為都這麼說,因為都這麼做,所以就認為是如此。」這樣的思考邏輯,不會特別去反向思考。

假使計畫行不通,就改變作法。

  所謂「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或許就是這個道理,擬定一個計畫後當計畫行不通時,人們第一個想法就是更改計畫,但其實有時候換個做法就可以了。

舉個例子:你要進去救人,沒有幫手只有自己,看到一間屋子大門深鎖,你身邊只有一個撬開門的工具,你會選擇在大門把鎖敲壞或用工具把大門撬開衝進去,還是另找其它門?

按照常理思維,因為不確定還有沒有第二扇門,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把鎖敲壞或是把大門撬開,但若代入逆思維,在看到大門深鎖,身邊又只有一個撬開門的工具,在不確定能否撬開門的同時先去找是否還有第二扇門,若是有第二扇門就可以減少撬門的時間,若是沒有再回來開門也不遲,因為不管是找第二扇門,還是用工具把門打開都是需要時間的,而那份時間也是完成這件事中必須失去的時間,那麼何不嘗試呢?或許就如書中所說翻轉危局的解答並不一定在前方,而在你的每一個「想不到」裡

avatar-img
78會員
145內容數
有時好奇,人有那麼多情緒和不同的情感表現,人們會給予不同的形容詞甚至說是標籤,但真的都是符合的嗎?在這可以看成是心靈雞湯,也可以看成是對每一種情緒和情感表現的另一種自我理解,這裡是宇彗星,歡迎你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宇彗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黑暗中帶點鋒芒的溫暖 「我就這樣一路假裝坦蕩地長大,但這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你把那些討厭的聲音刻意屏蔽掉,久了也是會疲累,當自己累到一個程度時,這些堅持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後來的我懶得再去偽裝那些毫不在意,如果你真的討厭我沒有關係,我活著已經夠累了,還要取悅你也太麻煩了。」
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那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不是只是硬記硬背,而是要用對方法。學習,不分年紀,不分時候,我們隨時都在學習,但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像故事/小說書中,電影裡那些擁有超能力的人一樣,可以在自己想學的技能中,一眼就記住,過目不忘的技能,如果擁有或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但切換到現實,我們認真學習,雖然也能記住,但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
讓每天都是獨一無二,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簡單記錄自己的日常,你就可以更了解自己與珍惜你獨一的人生」。「看著這本筆記本才發現筆記本始終都在記錄著「認真做事的自己」,那種感覺很好!彷彿只要一翻開筆記本,就感覺回到該瞬間。」。 
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唯有讓自己更有價值,你才能悟得快樂的道理。
「打破你對金錢的迷失,學會聰明花費」錢、薪水、收入、獎金,都是人們給它的名稱,人們賦予它價值,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跟它形影不離,我們為了得到它認真做工作,因為我們若不工作就無法得到,這會進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除此之外,「錢」還帶給我們什麼意義,這也是這本書所要探討的。
黑暗中帶點鋒芒的溫暖 「我就這樣一路假裝坦蕩地長大,但這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即使你把那些討厭的聲音刻意屏蔽掉,久了也是會疲累,當自己累到一個程度時,這些堅持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後來的我懶得再去偽裝那些毫不在意,如果你真的討厭我沒有關係,我活著已經夠累了,還要取悅你也太麻煩了。」
無論世界變得如何混亂與殘酷,我們還是可以決定要用什麼樣的姿態好好活著。 那麼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不是只是硬記硬背,而是要用對方法。學習,不分年紀,不分時候,我們隨時都在學習,但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像故事/小說書中,電影裡那些擁有超能力的人一樣,可以在自己想學的技能中,一眼就記住,過目不忘的技能,如果擁有或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但切換到現實,我們認真學習,雖然也能記住,但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
讓每天都是獨一無二,成為一個有故事的人「簡單記錄自己的日常,你就可以更了解自己與珍惜你獨一的人生」。「看著這本筆記本才發現筆記本始終都在記錄著「認真做事的自己」,那種感覺很好!彷彿只要一翻開筆記本,就感覺回到該瞬間。」。 
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唯有讓自己更有價值,你才能悟得快樂的道理。
「打破你對金錢的迷失,學會聰明花費」錢、薪水、收入、獎金,都是人們給它的名稱,人們賦予它價值,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跟它形影不離,我們為了得到它認真做工作,因為我們若不工作就無法得到,這會進而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但除此之外,「錢」還帶給我們什麼意義,這也是這本書所要探討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日常生活中,是否經常與人對話覺得雞同鴨講,怎麼就是沒人懂我說的呢?」 「當被反問時候,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事後想想我當時應該可以這樣回覆。」 「有時很多想法卻難以具體實行。」 若有遇過類似的事情,這本書就值得你一讀。 作者書中說:跳躍式思考無法傳達訊息,有道理不等於有邏輯。 因此邏輯思考使用邏輯金
Thumbnail
有時候堅持到底不見得是好事,放棄也能帶來更多機會,做好短期的人生計畫,反而能讓我們著眼於當下。「就像在起大霧的森林開車,你只能看到車頭燈照亮的距離,不過你仍然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有時候反向操作或背離原常、習慣的行為模式而轉向以不同形式方法做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結構洞》作者提到強調轉型變革不需勇氣,而是要從思維、組織、系統等方面作根本改變。作者以黃鼠狼與雞的故事比喻盲目勇敢的危險,認為真正的轉型需深層次的改變。文章還提到,如浴室防水層問題,結構性的因素是不可忽視的。
「日常生活中,是否經常與人對話覺得雞同鴨講,怎麼就是沒人懂我說的呢?」 「當被反問時候,常不知道如何應對,事後想想我當時應該可以這樣回覆。」 「有時很多想法卻難以具體實行。」 若有遇過類似的事情,這本書就值得你一讀。 作者書中說:跳躍式思考無法傳達訊息,有道理不等於有邏輯。 因此邏輯思考使用邏輯金
Thumbnail
有時候堅持到底不見得是好事,放棄也能帶來更多機會,做好短期的人生計畫,反而能讓我們著眼於當下。「就像在起大霧的森林開車,你只能看到車頭燈照亮的距離,不過你仍然可以順利抵達目的地。」
Thumbnail
我們常說: 山不轉路要轉,路不轉人要轉,人不轉心要轉、態度要轉、思維要轉。 "轉"就是"改變"的意思,成敗繫於一念之間,只有勇於改變現狀,大膽跳脫老舊巢臼,才有發展的機會 凡事靈活思考,擅長腦力激盪,從另一個角度切入,用另一種方法嘗試,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在任何領域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有時候反向操作或背離原常、習慣的行為模式而轉向以不同形式方法做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結構洞》作者提到強調轉型變革不需勇氣,而是要從思維、組織、系統等方面作根本改變。作者以黃鼠狼與雞的故事比喻盲目勇敢的危險,認為真正的轉型需深層次的改變。文章還提到,如浴室防水層問題,結構性的因素是不可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