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爾文 #預選說 體現上帝偉大的信仰基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跟一直離婚一直離的渣男亨利八世、個性尖銳筆鋒常帶激情的馬丁路德比起來,喀爾文的性格相對起來無聊多了。與其說喀爾文是一個改革家,不如說他是一個嚴謹的學者,理論澄澈,邏輯分明。


在神學上喀爾文最著名的主張就是 #預選說

喀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64)

喀爾文 John Calvin (1509-1564)



通常歷史課文是這樣解釋預選說的:「人能否得救是上帝預先選定」,也就是說:上帝早就挑好了誰會得救,誰不會。然而,這樣的說法是不是會很容易讓人類感到自身的無能為力?如果上帝早就決定好了誰會得救?那我這一生還能幹嘛?還要做什麼呢?反正上帝早就決定好了!那我就廢!我就爛!從出生開始躺平就好啦?


如果你是這樣理解預選說的,那真的是大大誤會喀爾文啦!讓我來跟你分析一下喀爾文的神學思考吧。


首先,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上帝是這宇宙至高無上的真理,作為宇宙和生命的創造者。上帝創造了過去、現在與未來!祂全權掌握宇宙秩序的全局,所以上帝當然得以選定誰可以得救,誰不能夠得救。


如果你以為自己只要多做一點善事,多說一點好話就可以得救,那不就是妄想「人定勝天」,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改變上帝既定的安排嗎?太天真也太自大了!


喀爾文,正是要透過「預選說」的提出提醒信眾,必須謙卑!在上帝面前,必須先承認自身的卑微渺小。成功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人類的成就與得救都是上帝選定的既定結果。既然我們所有的一切皆由上帝賦予的,所以,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先相信,打從心底服侍上帝!


對於喀爾文來說,只有主張「預選說」,才能體現上帝的偉大!


因為「預選說」彰顯了上帝絕對的決定權,祂不僅在宇宙中編織著複雜的秩序,更在個人命運的展開中展現祂的神聖旨意。這是一種奇妙的應許。得救並非基於我們的功勞,而是上帝在祂無窮慈愛中所選擇的結果。「預選說」正是信仰的堅實基石。


接下來,我們再想想,既然喀爾文主張的上帝如此神奇,如此萬能!那麼祂會亂挑人嗎?會目睭去予蜊仔肉糊著(Ba̍k-tsiu khì hōo lâ-á-bah kôo--tio̍h)嗎?


會被萬能上帝選中的人,當然一定就是德行最良善的人,成就最卓越的人。所以,想辦法證明自己是被上帝選中的人吧!


喀爾文曾說:「一個人能否成為上帝的選民,雖然是由上帝事先揀定的。但人們可以感知上帝的呼召,進而知道自己是否有沒有被選中。對於每個基督徒來說,如果在某種對社會有益的事業中卓有成效,並且道德高尚,參加並服從上帝所建立的教會,他就具備了蒙呼召,成為選民的外在標誌。反之,便是棄民。」


因此,非常有趣的是,看似會帶來消極生活的「預選說」,反而造成為了想辦法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讓喀爾文的追隨者,有了相當積極,且世俗化的人生目標。沒有人想當那個被上帝放棄的「棄民」,為了證明自己就是上帝的天選之人,我必須do something。


我努力工作,不是為了爭取得救的機會,而是為了向世界證明,我就是上帝的選民。


上帝不會看走眼!

上帝不會選錯人!


我考5A++,我榮耀上帝

我緊牽老奶奶過馬路,我榮耀上帝

我天天都有簽聯絡簿,我榮耀上帝


當我們付出每一份努力,並非是為了追求外在的回報,像是天堂的救贖或上帝的按讚,而是無比渴望想用自己的存在彰顯上帝的榮耀,迫切地想向整個世界宣告:我就是神選之人!當信徒們皆擁有這樣由內而外湧動的強烈信念,讓喀爾文教派在精神力方面,無比的堅韌與強悍。


我們在教育中不是一再強調內在動機的重要性嗎?相較於外在的獎勵或社會性的回報,只有源自內心深處的渴望,才能促使我們不畏艱難地持續挑戰與前進。


難怪恩格斯曾說:「當日耳曼的路德教派演變為諸侯的工具時,喀爾文在荷蘭創立了共和國。」他想說的大概是,由於喀爾文教派這種打從內心的強大信念,才能成就荷蘭在十七世紀發展出一個強大自主的黃金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宜蓉的歷史課
5會員
8內容數
宜蓉的歷史課的其他內容
2025/02/12
錯題本該如何做 訂正的技巧 解題的思維
2025/02/12
錯題本該如何做 訂正的技巧 解題的思維
2024/12/21
2024/12/21
2024/12/21
為什麼要有三權分立?權力如何制衡
Thumbnail
2024/12/21
為什麼要有三權分立?權力如何制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預選說」不是上帝老早選好誰會得救,你被放棄就要躺平。喀爾文其實是要透過「預選說」提醒信眾:成功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人類的成就與得救都是上帝選定的既定結果。而既然我們所有的一切皆由上帝賦予的,所以,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先相信,打從心底服侍上帝!
Thumbnail
「預選說」不是上帝老早選好誰會得救,你被放棄就要躺平。喀爾文其實是要透過「預選說」提醒信眾:成功不是個人努力的結果,人類的成就與得救都是上帝選定的既定結果。而既然我們所有的一切皆由上帝賦予的,所以,無論如何你都必須先相信,打從心底服侍上帝!
Thumbnail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 15:6)
Thumbnail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創世記 15:6)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在 讀耶利米41:1-18節領受到的, 巴比倫將猶大攻破, 並且立了一個當地的的省長基大利, 管理米斯巴地區 但是後來因為皇室後代 以實瑪利的政治陰謀, 奪權叛變,暗殺了基大利 後來發生一連串的事情, 還要繼續看一下...... 總之我就感覺到, 雖然基大利是個很好的行政首長, 他也盡心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在 讀耶利米41:1-18節領受到的, 巴比倫將猶大攻破, 並且立了一個當地的的省長基大利, 管理米斯巴地區 但是後來因為皇室後代 以實瑪利的政治陰謀, 奪權叛變,暗殺了基大利 後來發生一連串的事情, 還要繼續看一下...... 總之我就感覺到, 雖然基大利是個很好的行政首長, 他也盡心
Thumbnail
這種聖俗二分的觀念與我們的信仰相違背,以傳統作為參照基準就可以見得。 傳統的其中一個例子是《西敏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十七世紀中期,英國內戰爆發,民不聊生,社會、政治、甚至宗教體制岌岌可危。
Thumbnail
這種聖俗二分的觀念與我們的信仰相違背,以傳統作為參照基準就可以見得。 傳統的其中一個例子是《西敏信條》(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十七世紀中期,英國內戰爆發,民不聊生,社會、政治、甚至宗教體制岌岌可危。
Thumbnail
我們是聖潔蒙愛的基督徒,我們不是星期日才感到被神愛,我們是每天都被神愛。換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更要饒恕別人。我們要每天都奉主的名去做任何事,藉此感謝父神!阿門!
Thumbnail
我們是聖潔蒙愛的基督徒,我們不是星期日才感到被神愛,我們是每天都被神愛。換言之,我們每天都要做到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更要饒恕別人。我們要每天都奉主的名去做任何事,藉此感謝父神!阿門!
Thumbnail
十架代表上帝的救贖和勝利。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認信,深思下其實毫不簡單:為什麼一個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像罪犯一般並毫無還手之力地被權傾天下的羅馬帝國處以極刑,竟然是上帝的救贖和勝利?
Thumbnail
十架代表上帝的救贖和勝利。這句看似平平無奇的認信,深思下其實毫不簡單:為什麼一個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像罪犯一般並毫無還手之力地被權傾天下的羅馬帝國處以極刑,竟然是上帝的救贖和勝利?
Thumbnail
中世紀的教堂興建,沒有精密的建築技術,生活貧困、當時的王子甚至比現在的囚犯生活還差,為什麼當時的人民願意犧牲奉獻、拼死拼活蓋出令人驚艷的教堂呢?肯・弗雷特在《上帝之柱》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Thumbnail
中世紀的教堂興建,沒有精密的建築技術,生活貧困、當時的王子甚至比現在的囚犯生活還差,為什麼當時的人民願意犧牲奉獻、拼死拼活蓋出令人驚艷的教堂呢?肯・弗雷特在《上帝之柱》講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