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肉會是下一個科技醜聞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還記得伊莉莎白霍姆斯的Theranos?

伊莉莎白霍姆斯對外宣稱開發出一款小巧的機器,這個機器只需要極少量血液就能快速測得患者是否有癌症。然而這些說法後來被證明完全是謊言。而這麼多明星細胞培養肉公司也像當年的Theranos獲得相當多的關注與投資,會不會其中有一個成為下一個Theranos?

Theranos的故事應該要成為投資人的警示物語。Theranos董事會裡沒有一個人懂生物科技,他們之所以支持這家公司主要是拜倒在伊莉莎白霍姆斯精湛的行銷能力以及媒體的吹捧效應。這樣的狀況其實在在矽谷生態裡屢見不鮮。畢竟,「弄假直到成真」就是公司存活的技能之一。


有哪些細胞培養肉公司曾經「過度承諾」或「過度吹捧自己」?

以下的圖片是出自於Mother Jones的網路新聞。整理出有哪些研究單位(包括大學)以及各個細胞培養肉公司曾經在哪年幾月幾號公開說過『未來某年,細胞培養肉會上市』。在圖片上你可看到,相當多的組織在2015至2016年期間,都公開表示過細胞培養肉會在約2020-2022年常態性地在市場上。如今已經2023年,請問哪一家超市你可以買到細胞培養肉?

圖片出處:https://www.motherjones.com/food/2021/08/is-lab-meat-about-to-hit-your-dinner-plate/

圖片出處:https://www.motherjones.com/food/2021/08/is-lab-meat-about-to-hit-your-dinner-plate/


細胞培養肉公司的龍頭Upside Food有造假的嫌疑。

今年七月,WIRED發表了一個令人驚訝的報導



Upside Food是一家2015年成立,位於美國加州的細胞培養肉公司,目標生產細胞培養雞肉與海鮮。2021年,他們說他們位於Emeryville五萬三千平方英尺的工廠能夠每年生產超過兩萬公斤的細胞培養肉,並且在不久的未來能提升到每年生產十八萬公斤。平均美國人每年吃45公斤的雞肉,所以在不久的未來,以每年生產十八萬公斤來說,就可以餵養至少四千個美國人。這對於細胞培養肉公司,是多美好的未來!

去年四月,他們在C輪融資獲得四億美金,是細胞培養肉產業目前最大一次的融資。這筆基金也使得這家公司的價值超越十億美金。他們宣稱會利用這筆資金教育潛在客戶、建立對上游廠商的供應鏈、以及最重要的,提升細胞培養雞肉的量產。

今年六月,Upside Food的細胞培養雞胸肉獲得FDA的批准了。並在七月,他們透過甄選邀請了五位幸運的自願者來擁有米其林三星餐廳Bar Crenn試吃雞胸肉產品。在試吃之前,他們帶領這五位幸運兒參觀Upside Food宣稱製造細胞培養肉的工廠。

然而,就在這個活動結束後。不僅僅是曾經在Upside Food工作的員工,還有現任員工,告訴WEIRD的記者:Upside Food蓄意誇大其詞。

這五位幸運兒在高級餐廳Bar Crenn吃的雞肉,並不是在美麗的工廠生產出來的。而是,員工們用傳統的實驗室程序『手工』養出來的。

爆料者們指出,員工是在很小的塑膠培養容器中養出很薄的細胞層,在小心翼翼地把一層一層細胞疊加起來。這樣的程序就要花好幾個小時才能夠在實驗室完成。根本不是像Upside Food在媒體所展現的,能夠在工廠裡大量地快速地生產雞肉。


我們會是下一個Theranos嗎?


爆料者指出,Upside Food在2021年工廠開幕至今,其實也多次嘗試要大量生產『雞胸肉』,然而都是以失敗告終。而失敗的原因主要是細胞生產器被微生物感染。

現任爆料員工也告訴WEIRD,現在的工廠已經開始轉型,不再生產『雞胸肉』。因此提供給Bar Crenn餐廳的雞胸肉,自然不是從工廠裡生產。雖然Upside Food『雞胸肉』的生產方式已經申請了專利,也通過了FDA許可,但是其實並不是一個穩健且能夠大量生產的流程。

Upside Food雞胸肉的生產方式,爆料者描述 (也有在他們的專利書裡含糊地介紹):使用內壁塗有膠原蛋白的兩公升管狀容器來培養細胞。當要開始養細胞時,會投入細胞以及大量的培養液體於容器內,經過轉動,細胞隨著時間慢慢黏附在管壁上,形成一層細胞組織。而在培養的過程中,要不停地轉動這個容器。在培養七天之後,排除液體,就可以用鑷子把這層細胞組織摘下來。每一個兩公升容器,只可以培養出二至三克的『肉』。而且這些程序都是透過『手工』完成,非常人力密集。一塊雞胸肉有170克,那就需要至少57個容器來培養細胞,佔114公升。更糟的是他們使用的容器還是一次性塑膠,跟細胞培養肉所標榜的『環保愛地球』根本背道而馳。

員工們都知道『雞胸肉生產方式』是不可實行的,但是公司仍然持續用『雞胸肉』對外炫耀。員工內部甚至常常以「我們會是下一個Theranos」互相自嘲。


博眼球跟消息混沌之公關戰術


Upside Food的高層當然也知道目前所擁有的雞胸肉技術是不可能量產的。他們已經開始慢慢對外放出消息,他們也會使用自動化工廠設備生產絞肉類的產品(像是雞塊),而非只是生產『雞胸肉』。會改選擇雞塊,就是因為雞塊是不需要呈現真實肉的組織結構。因此生產細胞的過程,就不需要考慮『雞肉組織紋理』的特性。細胞可以用比較簡單懸浮培養的方式,這種方式最常使用在像是啤酒生產的過程。另外雞塊的製程可以混合大量地植物肉,因此真正細胞混合的百分比可以降低。因次對於產量的要求就不用這麼高。

那為什麼Upside Food還是要對外吹捧他們的『雞胸肉』?

其中一個原因是Upside Food在還不確定『雞胸肉』是不可行之路前,就已經像FDA提出申請了。如果他們未來要改成生產『雞塊』,他們必須要針對『雞塊』再提出一次獨立申請。而從FDA提交申請到得到回應,要等一年的時間。

而Upside Food最大的競爭對手Eat Just在今年已經拿到FDA允許在美國生產跟製造『雞絞肉類產品』。因此為了跟競爭對手做出區別,Upside Food繼續吹捧他們的『雞胸肉』。前員工對WEIRD表示:「這就是一個公關戰術」

要創造出從來不曾有的技術,本來就是非常困難的。一個新技術,需要時間和金錢所共同培育。但是投資人會想要給你時間跟金錢嗎?唯一說服他們的辦法就是,創造出一個跟其他競爭者不一樣的、令人興奮、令人期待的藍圖。以虛假的『雞胸肉』獲得投資者的期待,同時研發『雞塊』作為一個能安全下莊的路。而或許更多的錢湧入,就能夠讓Upside Food去找到真正有辦法做『雞胸肉』的方法。


投資者們怎麼看這件事


根據WEIRD的報導,一位曾經在2016年投資Upside Food的投資者說:「目前所有的細胞培養肉公司都還沒有找到能夠量產的辦法」。他說當時作為一個在公司早期而加入投資的人,其實公司對他透露的訊息相當得少。他覺得至少Upside Food也確實成就了很多很好的里程碑,像是『雞胸肉』獲得FDA的批准。

至於非Upside Food的投資者則是不意外『雞胸肉』的失敗:「大家都知道要做完整肉塊會是非常困難的事!以現有的科技來看,現在還不是做這件事的時機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細胞肉小主管的沙龍
6會員
6內容數
你聽過細胞培養肉嗎?你想知道業界是怎麼做細胞培養肉的嗎?你想知道在細胞培養肉公司裡是怎麼樣的工作環境嗎?我是一位在荷蘭從事細胞培養肉的研究者兼小主管,我想要寫下我的所見所聞給你。或許看完我的分享你覺得學習到了什麼、或許則是覺得國外的月亮也沒有比較圓、又或是能博得你的一笑。
2023/09/23
2013年八月五號,人類史上第一個細胞培養肉漢堡在英國公開亮相,從此正式展開細胞培養肉的第一個篇章。而現在,已經過了十年,這個產業仍正在加速擴展,各國政府也開始增加輔助的力道。今天這個文章要告訴你十個關於這個產業你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一、目前有超過150家細胞培養肉公司 根據Good Foo
Thumbnail
2023/09/23
2013年八月五號,人類史上第一個細胞培養肉漢堡在英國公開亮相,從此正式展開細胞培養肉的第一個篇章。而現在,已經過了十年,這個產業仍正在加速擴展,各國政府也開始增加輔助的力道。今天這個文章要告訴你十個關於這個產業你應該要知道的事情。 一、目前有超過150家細胞培養肉公司 根據Good Foo
Thumbnail
2023/09/22
「吃人肉」,這是文學與藝術作品裡時常描述到這個場景。從東方的「封神演義」、「水滸傳」到西方文豪莎士比亞的「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都有使用到這個極度暴力血腥又同時強烈的悲劇感的場景。「吃人肉」,被視為禁忌且違反倫理的行為。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毫無罪惡感的情況下吃人肉,你願意掏錢嘗試嗎?
Thumbnail
2023/09/22
「吃人肉」,這是文學與藝術作品裡時常描述到這個場景。從東方的「封神演義」、「水滸傳」到西方文豪莎士比亞的「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都有使用到這個極度暴力血腥又同時強烈的悲劇感的場景。「吃人肉」,被視為禁忌且違反倫理的行為。 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可以在毫無罪惡感的情況下吃人肉,你願意掏錢嘗試嗎?
Thumbnail
2023/09/21
「細胞農業」指的是用生物合成技術或是細胞培養的方式來製造食物。食物的範圍很大,可以是肉品、牛奶,也可以是牛奶中的酪蛋白。甚至可以是目前都還沒出現過的食物。這個新興的領域之所以會興起,是因為面臨氣候變遷以及人口不斷地成長,我們需要在能源及資源使用上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生產食物。甚至在未來,如果人類進入太空
Thumbnail
2023/09/21
「細胞農業」指的是用生物合成技術或是細胞培養的方式來製造食物。食物的範圍很大,可以是肉品、牛奶,也可以是牛奶中的酪蛋白。甚至可以是目前都還沒出現過的食物。這個新興的領域之所以會興起,是因為面臨氣候變遷以及人口不斷地成長,我們需要在能源及資源使用上更有效率的方法來生產食物。甚至在未來,如果人類進入太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6 月 20, 2024 【臨床試驗成果是影響生技產品上市的關鍵,在AI數據技術快速進展下,市場面臨著產品上市的競爭壓力。(圖/橙灝生技顧問提供)】 (記者孟倩玉報導 )    近年來AI數據科學的快速進展,各大藥廠得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生技市場面臨著產品快速上市的競爭壓力,其中臨床試驗是影響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政府的政策對生物技術產業的投資有所深化。股市和生物技術企業的營運情況是非常重要的,要瞭解是否擁有集團式的經營擘劃。本篇文章介紹了生技投資的機會和挑戰,提到了一些建議的投資標的,如臺灣的晟德集團、保瑞藥業、宏碁集團,以及國外的禮來、輝景醫藥、諾和諾德。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Thumbnail
今年生技產業動作頻頻,鋪墊明年的大躍進,在美國股匯市場,許多企業高層都以行動支持自家公司,大買股份增加持股,標普生技ETF(XBI.US)今年以來漲幅5.5%,離標普500指數漲幅的23.8%,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Thumbnail
這一篇想寫很久了XDDD 主要是指桑罵槐,講高端,可是我越研究越覺得,靠杯,原來全世界好像都這樣搞,只是我們離高端比較近,而且是政府在做的,所以我們比較在意,不過老實說,的確要多在意一點才對,我們來看看華爾街日報這篇說什麼。https://bit.ly/41naNIS 這篇文章出現在感恩
Thumbnail
這一篇想寫很久了XDDD 主要是指桑罵槐,講高端,可是我越研究越覺得,靠杯,原來全世界好像都這樣搞,只是我們離高端比較近,而且是政府在做的,所以我們比較在意,不過老實說,的確要多在意一點才對,我們來看看華爾街日報這篇說什麼。https://bit.ly/41naNIS 這篇文章出現在感恩
Thumbnail
本次重點: OpenAI 事件整理 NVIDIA(輝達)第三季度財報摘要
Thumbnail
本次重點: OpenAI 事件整理 NVIDIA(輝達)第三季度財報摘要
Thumbnail
事前聲明: 這是我固定每週會做的筆記,稍微紀錄有哪些投資事情可以紀錄,如果想要更清楚的資訊建議來是去聽癌大的Podcast,我只是想要透過整理資料,找到能夠跟我討論相關議題的股友們,想要結交朋友先給一點貢獻,這就是我整理後決定分享筆記的原因: 因為工作忙碌,所以這次沒有整理QA
Thumbnail
事前聲明: 這是我固定每週會做的筆記,稍微紀錄有哪些投資事情可以紀錄,如果想要更清楚的資訊建議來是去聽癌大的Podcast,我只是想要透過整理資料,找到能夠跟我討論相關議題的股友們,想要結交朋友先給一點貢獻,這就是我整理後決定分享筆記的原因: 因為工作忙碌,所以這次沒有整理QA
Thumbnail
纽约。 来自美国(US)的制药公司辉瑞公司在比利时和爱尔兰的制药厂投资超过 25 亿美元。 辉瑞公司正准备推出一种新产品,希望能够弥补由于专利到期和 Covid-19 疫苗销量下滑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表示,计划斥资超过 12 亿欧元(12.6 亿美元)扩建其位于比利时普尔斯的工
Thumbnail
纽约。 来自美国(US)的制药公司辉瑞公司在比利时和爱尔兰的制药厂投资超过 25 亿美元。 辉瑞公司正准备推出一种新产品,希望能够弥补由于专利到期和 Covid-19 疫苗销量下滑而造成的收入损失。 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之一表示,计划斥资超过 12 亿欧元(12.6 亿美元)扩建其位于比利时普尔斯的工
Thumbnail
會認識這間公司,是因為我有買Palantir(PLTR),而他們創辦人有投資這間公司,所以就開始注意到這間公司。 ABCL主要的業務是和藥物開發商合作,開發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抗體,運用他們的大數據以及機器學習幫助藥物開發商,使他們能夠降低開發藥物的成本。
Thumbnail
會認識這間公司,是因為我有買Palantir(PLTR),而他們創辦人有投資這間公司,所以就開始注意到這間公司。 ABCL主要的業務是和藥物開發商合作,開發治療或預防疾病的抗體,運用他們的大數據以及機器學習幫助藥物開發商,使他們能夠降低開發藥物的成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