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的土耳其移民與臺灣的新住民:一個計程車司機的啟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決定趁我還有記憶來寫這篇文章,上次從倫敦回到哥本哈根已經是深夜了,我跟一個計程車司機聊天,路程大約三十分鐘。他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我說我是台灣人,他說他知道台灣,製造晶片很厲害的國家,問我覺不覺得台灣跟中國大陸會有戰爭之類的blah blah,我說我覺得不會因為經濟上台灣在中國大陸有很多投資創造很多工廠跟就業,這些戰爭的東西只是政治上的宣傳(anyway 這邊我不想多聊我的部分因為出國討生活的大家都知道大概被問了幾百次),本來沒有想要多聊因為出差兩天來回哥本哈根倫敦已經很累,但他老哥還是繼續聊。好吧就捨命陪君子,他說他是土耳其移民第二代,爸爸在是70年代移民到丹麥,也許是因為石油危機跟戰爭的關係,上世紀60-80年代有一波中東移民潮。聊天過程,他認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丹麥人,但長大後才發現,他的客戶問他是哪裡人他說他是丹麥人的時候,愚蠢(對沒錯,我很確定他是用stupid Dans這個字)的丹麥客戶很多時候還一直強調你是土耳其人,不是丹麥人,而且直到今天2023年還是很多人這樣認為。儘管他講著一口流利的丹麥語跟英語。他告訴我洛杉磯有一個丹麥村,丹麥人即使移民到美國還是自成一個聚落講丹麥人,他告訴我丹麥社會是這麼的封閉,他說他反問他的客戶你的爺爺不是從瑞典來的,那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丹麥人。另外他也跟我抱怨丹麥的醫療問題,他說他都會去伊斯坦堡看病,不然等家庭醫生等到病都好了。

我很驚訝,因為我發現其實才來一年多,看不太到這個丹麥這個國家太多不同的面貌,畢竟工作的環境很國際化,幾乎什麼國家的人都有,工程師的部門丹麥人佔比我統計過絕對低於20%,完全看不到丹麥的這一面,下班之後交友圈也是以亞洲人或華人為主。另外他告訴我很多土耳其人想來這裡賺一波就回去了,但最後都在丹麥過世,永遠回不去故鄉,聽起來好像很令人傷心。我問他那你在土耳其有親戚或是家人嗎?他說有,但是他會土耳其完全不知道要跟他表哥聊什麼,因為生活跟文化圈完全不同。移民第二代都會有這種煩惱,自我認同不知道自己是哪裡人,即使有當地的護照,在丹麥生活三十幾年,在這裡出生,但因為膚色,始終無法被認同是個堂堂正正的丹麥人。

這種在丹麥的情況我沒資格評判講什麼,畢竟我是外國人,我只是紀錄計程車司機跟我講的話而已。但我想同樣的情況在台灣也許也很類似,甚至更嚴重,我認為台灣的鄙視鏈覺得是超過丹麥有過之無不及,只是我們因為是這個國家的主要族群漢人,所以從來沒有感覺。仔細想,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新住民朋友來自越南、菲律賓、印尼來做著台灣人不想做的工作,為我們的社會創造價值,但他們以及他們的下一代,即使中文說的再好再流利,我們在學校或是社會似乎也都在無形的霸凌這些人,始終無法當堂堂正正的台灣人,像小時候長的比較黑都會被人笑說是泰勞,想一想這真的是很歧視人,我要是泰國人一定很不爽,就像我之前在地鐵站也被醉漢喊過You Chinese back to your country。

長大後,我以前唸書的一個越南朋友即使說的流利的中文、英文(多益超過900分)跟越南語,還是只給他不到三萬塊的薪水,而同等職位台灣人可能是五六萬起跳。但什麼都不會的西方臉孔老外,甚至母語不是英文,操著一口西班牙腔,卻可以在補習班教英文領時薪1000-2000以上的高薪,領著比有英語教學碩士的本國老師高薪的薪水?這種情況在我們鄰國新加坡完全看不到,因為新加坡人完全對西方臉孔不會莫名崇拜,國家強大自然不會這樣,問題是台灣老實說綜合實力也贏過不少東歐南歐國家,就像YouTuber一堆垃圾影片的老外只要加句我愛台灣、老外愛台灣,影片內容有夠空洞還是會紅,但為什麼還是會有這種西方崇拜我也不懂。好吧這些問題其實身為一個言微人輕的人我也沒有什麼改變社會的力量,就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

avatar-img
18會員
29內容數
這裡專注分享能源工程師在歐洲的職場經歷、證照考取攻略以及海外工作的實用指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辦於1749,被譽為 ❙丹麥❙ 的公共檔案記錄報的 Berlingske 於10月18日報導稱,今年三月,至少有 10 名 ❙臺灣❙人發現他們的 ❙丹麥❙ 居留證上的 ❙臺灣❙ 國籍被強制性改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的國民身份被改為 ❙中國❙ 公民。這項政策據說已擴大到將 ❙臺灣❙人的出生地
Thumbnail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你做司機的人態度這麼差!我一定要投訴! #我一定要投訴給韓市長!叫韓市長來看你怎麼欺負我!欺負乘客!」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創辦於1749,被譽為 ❙丹麥❙ 的公共檔案記錄報的 Berlingske 於10月18日報導稱,今年三月,至少有 10 名 ❙臺灣❙人發現他們的 ❙丹麥❙ 居留證上的 ❙臺灣❙ 國籍被強制性改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的國民身份被改為 ❙中國❙ 公民。這項政策據說已擴大到將 ❙臺灣❙人的出生地
Thumbnail
今年對我個人而言是個微失控的一年。許多事情都在意料之外,包括在丹麥的台灣人發現我們的國籍在今年開始被默默地改成中國。 從年初的五六人,到目前已經幾十人。當苦主們各自嘗試向官方抗議無果後,一些夥伴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仍不懈地奔走,努力爭取新聞曝光,試圖通過外交和內政途徑尋求解決方案。然而,幾個月過去了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中華民國在台灣已經從中國的合法政府變成中國的非法政權。雖然台灣人大多數還容忍中華民國體制的統治,然只要台灣人民對「中華民國的法定位真相」有正確的認知,相信會有更多台灣人會覺醒,同時也能凝聚堅強的建國意志。
Thumbnail
2019年到南京參與特殊教育學術會議之後就沒有再去過對岸了。今年一位山友揪我去四川爬山,於是再度踏上這塊我應該很熟悉卻很陌生的土地。 在非華人區旅行時,很喜歡被人問道:Where do you come from?然後就可以很大聲的說I come from Taiwan! 到了對岸,也常常被問到是
Thumbnail
「你做司機的人態度這麼差!我一定要投訴! #我一定要投訴給韓市長!叫韓市長來看你怎麼欺負我!欺負乘客!」
哪裡是家台灣是我的家,雲林是我的家,中國是我的家嗎?不是,可是我從小到大讀的是中國的歷史、台灣的歷史,英法聯軍的屈辱,日本殖民的痛我好像可以跟中國人民一樣共鳴、觸動我能理解他們為什麼想統一,但不能理解的是他們使用的方式,砲彈、飛機、在地震當中網路上粗鄙的語言,武力的統一我們能幸福嗎?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