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移工新視野 - 望見書間聖誕活動記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移工們分享各自的工作經驗

移工們分享各自的工作經驗


這周六和我的通識課組員一同到桃園的望見書間參與聖誕交換禮物活動,這次不僅是一個文化體驗,也是我對於移工轉換想法的契機。


一開始進去會場的時候滿滿都是東南亞的移工群眾,有印尼、越南、泰國的移工朋友,以及看到桌上的東南亞菜我漸漸感覺到與自身文化的懸殊和陌生感,再加上到一個陌生環境也不敢上去搭話。


這時心想:「與其尷尬的坐在位置上,不如先慢慢融入大家吧!」我們趁「吃東南亞美食環節」時夾了一些沒吃過的食物、隨意逛逛,當作一次新奇的體驗。我很相信要認識一個文化可以先從美食入手,藉由吃當地食物我們或許可以間接知道風土民情和特色。


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朋友漸漸和我們搭話,加上後面移工分享環節我們也漸漸得知原來我們台灣在東南人的眼中是這樣的「正面存在」。

東南亞品嘗美食環節

東南亞品嘗美食環節

東南亞人眼中的台灣


還記得有遇到過一位很像台灣人的泰國華裔,他是一位會說台語、印尼文、英文、台式中文的人,目前是一位補習班數學老師,或許是由他說的:「從小在台灣長大」吧,如果不說,我也不知道他是泰國人!


隨著我們聊得愈深入,我相繼問到:「泰國和台灣的最大差別在哪?」


他說:「應該是發展程度吧,你們台灣發展得比較好!也比較方便」


我說:「是嗎?!泰國曼谷不是很國際化和繁榮嗎?」


他說:「那是因為只有曼谷發展很好,其他地區其實發展非常的不均勻。印尼也是一樣啊,不是每個地方都是像首都或城市一樣。但台灣發展每個地區就發展得比較均勻,也比較方便!」


這讓我想到一篇天下獨立評論的文章,裡面的印尼移工女生也是覺得台灣工作機會很多,發展也比原地好因此也來台灣發展。或許東南亞移工們都同樣有著「台灣夢」,只是我們台灣人以前可能是「美國夢」。


而後,桃園也因為工廠多、製造業興盛,因此吸引了許多東南亞移工來此就業,實現個人的台灣夢,因而造就了桃園成為移工人口第一多的縣市。


然而,移工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其實最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是薪資、居住、待遇等等的,那些其實沒什麼剝削的情況發生,只是媒體有些渲染了,最大的問題反而是「語言溝通」問題。


移工最需要的協助


在移工工作經驗活動環節上,聽到了一位名叫查理的印尼籍移工,在桃園的一家工廠擔任大型電壓器技術工,他分享到他常常在移工和廠長之間擔任「翻譯」的角色。


因為廠中只有他懂印尼文和中文,所以當廠長和印尼員工發生語言溝通問題時總會在工作中叫查理來協助翻譯,若無人翻譯則很可能會產生溝通不良的問題。因此在工作中產生語言隔閡是麻煩的問題。


這其實也顯示了移工在「中文學習」上是最急迫的,不僅印尼移工如此,越南移工也是一樣,甚至在活動中也有遇到擔任越南文與中文教學和翻譯的人員。


還記得在台劇《 八尺門的辯護人 》中,主角「佟寶駒」找不到適合的印尼文和中文「通譯」,導致了只能讓他找隔壁的看護移工協助翻譯。


或許隨著印尼移工的移入,中文的教學與東南亞各語言的翻譯會愈來愈受重視,也能成為一個新興市場與台灣時代趨勢。


語言是人群中溝通重要的一環

語言是人群中溝通重要的一環


總結:我對移工的印象轉換


或許是媒體、戲劇的傳播,先前我對於移工也是止於種種的負面觀感中,但藉由這次的文化體驗和接觸,讓我從不同視角來看待真實的東南亞文化、台灣的其他面貌以及移工真實工作狀況。


其實移工也就如同我們台灣人到異地打拼一樣,大多也是善良的一群人,只是有些文化需要適應與調適而已,並非有意要得罪於我們。


其實移民或移工因為語言、文化種種因素,會有把自己當成外來人的感受,但對於很慶幸的對台灣整體印象還是好的,或許是因為台灣人較客氣、包容力、治安好,相對的也有一定的歸屬感。


而在移工問題上,或許台灣更需要一些對於移工族群有更多的語言服務。例如翻譯或中文教學,也可以間接的傳遞台灣文化與風土民情,更加的與台灣本地文化相連,將文化隔閡縮小。


大多數移工其實都是來謀生的,他們在故土也有家庭,需要承載著繁重的勞力工作,但同時也支持著台灣社會的發展,為勞動市場做出寶貴貢獻。


對台灣而言,「移工」或許是一個問題,但相反的這也是一股不可擋的趨勢。何不將這股趨勢作為正向力量,注入新的文化新血、對台灣的產業界納入新的文化觀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生之道 ShengZhiDao
19會員
45內容數
【生之道】一個傳遞中華文化的中介者,提供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之思考。
生之道 ShengZhiDao的其他內容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24
在暑假期間,我重讀了《紅樓夢》,收獲了許多新的感受。特別是對林黛玉這個角色的認知,從最初的排斥到後來的理解與喜愛。透過對比林黛玉與薛寶釵的性格,我更加認識了「作詩」與「做人」之間的深刻意義。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16
文章探討了《紅樓夢》中賈府的庶女探春的性格與命運,分析她在賈府中的特殊地位及卓越的才能。探春面對家族內部的衝突與腐敗,展現了她的清醒與無奈,最終的嫁人決定象徵著她命運的轉變和夢想的破滅。透過這段描寫,讀者可以看到角色深層的心理矛盾,同時引發對人生現實的思考。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2024/08/05
這篇文章探討了印度體育落後的原因,指出文化對印度體育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瞭解決策略。文章強調體育對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並探討了中華文化對內外平衡的主張。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透過與移工朋友分享美食、交流心得,我看見了他們對台灣的真實印象; 與一位泰國籍移工的深入交談後,我得知他對台灣的看法,引發我對移工需求的思考。 同時,我發現語言溝通是移工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次經驗讓我意識到他們不僅是勞動力一部分,更是台灣多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Thumbnail
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國際觀,這會是未來的競爭力,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非常好的國際觀,但個人認為有四個面向:語言是建立國際觀的敲門磚、了解並尊重異國文化、嘗試探索與創造、懂得分享就越懂得同理、認識自己,每個人都能成為台灣的驕傲。
Thumbnail
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每個人都要建立自己的國際觀,這會是未來的競爭力,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有非常好的國際觀,但個人認為有四個面向:語言是建立國際觀的敲門磚、了解並尊重異國文化、嘗試探索與創造、懂得分享就越懂得同理、認識自己,每個人都能成為台灣的驕傲。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繼越南之後,我第二個大量接觸的外國人會是中國。2018年由於公司在越南還沒有設立據點,所以我剛入職時先住在台資供應商的工廠。兩個月以後,了解到中國供應商的對公司的重要,於是大膽向公司提案,讓我到中資廠去駐廠。
Thumbnail
我從來沒有想過,繼越南之後,我第二個大量接觸的外國人會是中國。2018年由於公司在越南還沒有設立據點,所以我剛入職時先住在台資供應商的工廠。兩個月以後,了解到中國供應商的對公司的重要,於是大膽向公司提案,讓我到中資廠去駐廠。
Thumbnail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Thumbnail
我後來反思道,我的問話方式本來就是以臺灣人、甚至比較菁英的角度出發,詢問了「法律面」的問題(因為我想到這與政府對移工的最低基本薪資保障有關),然而對移工來說,加薪可能只是需要雇主的行動,與法律無涉。
Thumbnail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Thumbnail
 這個寒假有很多很棒的第一次體驗,某個星期天,一年沒見的朋友開著載他朋友來接我,我們要去中山北路的菲律賓街和北車北平西路的印尼街逛逛吃飯,接著去他的朋友家錄Podcast。 朋友和我的新朋友的節目是【城市駐言】,用聊天的方式講述各自對城市不同角落的記憶。 而我要講的是移工的主題。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如果台灣人出國遊玩或是留學都願意接受各種異國文化、跟外國人當朋友,為什麼在國內面對不同的族群反而做不到?能不能用包容的態度來接受多元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人,並自在地跟他們相處,那才是我心目中的「國際素養」⋯⋯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自1989年首度引入後,移工逐漸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存在。由於大多從事勞動密集的工作,他們在學術、藝術方面的天份與成就,也經常受到忽略。自2001年起,台北市以「提供外籍移工抒發心情的管道」為目的,每年舉辦移工詩文比賽,同時也讓人們認識這群熟悉陌生人充滿文學意識性的一面。
Thumbnail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
Thumbnail
One-Forty導覽人員教導參與者背誦著一句一句的「異國語言」,靠著硬記下的陌生單字,設法找到地圖上相對的地鐵站、購買被指派的東西。全程中都必須使用一個自己從未接觸過的語言。 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參與才發現這一切多不容易,原本記得的單字,怎麼又忘了?地鐵上的字怎麼都看起來都好像,到底哪一個才是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