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海外職場上的定位[20230906丹麥工作日記]

2023/11/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30906丹麥工作日記]

趁著一大早去倫敦出差的空檔寫個日記。相隔一年半,9/23終於定了機票,要回台灣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離開家這麼久。但這次回去也只是短暫回去,一個月之後就要回丹麥。跟在丹麥的台灣人聊天,大家好像都有共同的感慨是離開家越久好像就越回不去了。在國外工作看似好像很好,但其實我有無數個冬天,寒冷的夜晚,外面下著大雪,一個人捲曲在公寓的床上,都有老子不幹了,林北明天就訂機票要回去台灣的念頭,到底在這個冷的要命的鬼地方幹嘛,連Foodpanda 跟Shopee都沒有。但在看看台灣那精美的職場文化跟薪水,跟第一年七天年假對比丹麥一開始就30天,X趴捏著明天還是早上七點多冒著大雪起床去辦公室報到。

但確實在丹麥這裡真的學到很多,不管是專業上還是個人成長。專業上參與了幾個台灣跟德國的風場設計,尤其是散佈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承攬商專案管理的訓練,這個是很難在台灣學到的,如何同時管理分散在歐洲各國、台灣、新加坡的承包商,時區、語言的障礙,還有每個地方的工程文化都有所不同,如何協調設計與施工現場的落差,都是寶貴的經驗。然後還有開會要怎麼樣吵架,面對G8同事挖坑給你跳,要怎麼去吵架維護自己的權益(職場上G8人還是到處都有),面對辦公室政治鬥爭要如何保持低調遠離風暴,跟大家都維持良好關係獨善其身,這些職場的問題其實不會換個國家就不見,也都要去學習。其實定位自己在公司的角色也很重要,外商不像台商,外商不太講人情的,營運不好看到你對公司沒價值就準備裁員了。台商可能不太裁員(但也不排除有些台商公司讓你自己走人省遣散費?)

不過丹麥的工會很強大,如果有補助,裁員失業補助可以領兩年八成薪水,所以被裁員大家也不太需要擔心。但我們這些外國人就不用想了,失業就準備打包回家就好了,沒差啦回台灣工作也不會很難找,少子化缺工問題這麼嚴重,有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回去可能真的是地獄了。我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就是稀有的台灣工程師,基本上我覺得如果我的公司在台灣沒有業務的話我也沒什麼優勢,因為中東和印度一堆十幾年經驗的工程師可以拿比你低薪又比你耐操的人願意拿低薪逃離自己的國家。

所以我把自己的價值定位在要跟台灣或東亞做生意的公司,離岸風電3.1有3.5GW,五個新建風場在台灣,這些設計跟建廠主要都還是仰賴歐洲的技術,但建廠的場域不是在台灣就是在東南亞,越南或新加坡,因為税跟人工成本歐洲都太貴,這時就需要可以同時跟歐洲與亞洲都連得上線的工程人才,面對複雜的專案管理,我兩邊都可以處理,這就是我對自己的定位,我也許技術不是最懂最多或最強的,但老外要在台灣做生意有我的話就可以跟當地溝通。當你看老外在跟台灣廠商合作很困難,各種抱怨時,你就知道價值在哪了。在公司就把自己當成一個商品賣,你要思考的事情是有什麼價值可以賣給公司的?為什麼他們要花錢請你?如果你自己是老闆你願意花錢買這個人嗎?

這個專題將記錄一個台灣土生土長的小孩,如何勇闖丹麥成為遊歷各國工程師的故事。希望透過各位讀者的支持,將自己的故事,傳遞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台灣是海洋民族,海洋民族的特質就是冒險犯難,希望每一位在海外的台灣人,都可以秉持著這樣的精神,將屬於我們的文化,發揚到世界的各個角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