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 │ 設計講座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參加了一場位在中壢,由「桃園設計庫TYDC」主辦的「一張單程機票 ╴設計人的職涯探索與追尋」講座。
講師在台灣一間規模不小的廣告公司工作,然後朋友輾轉介紹了大陸廣告公司主管的位置,然後一待就是10年。這場講座就大概是在講這10年的經歷。
下面整理幾個重點。

該思考的不是退路

講者因為接了大陸的工作,一個人奮不顧身的隻身前往到異地工作,結果因文化上的一些衝擊,讓她有段時間很不適應,一直在思考究竟要回台還是怎麼樣。在和一些人聊過後,最後是覺得不要輕易想退路,有講幾個原因,我覺得重點就是講師提到,竟然都已經到這個地步,得到這難得的機會,該思考的不應該是退路,而是要如何突破。
我想到對於自己目前的狀態,老實說蠻常在想是不是要去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領一個穩定的薪水,很常在想〝退路〞。但聽了講者的經歷,覺得要改變自己的思考方式,不要再想失敗怎麼樣、自己會失敗、之後該怎麼辦,這些有點在否定自己的問題。
不要再想退路,而是要如何突破眼前的困境!

時間管理

講師提到剛去大陸發現設計部門都很晚下班,甚至加班到半夜兩三點。主要是因為過去是「業務」當主管,所以很長都是為了要討好客戶,而讓設計師各種加班改到天荒地老。講師覺得這不是一個很好的文化,結論是有幫同事爭取權利,但她在講解的過程我在紀錄東西,所以沒聽清楚到底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但讓我想到最近有個案子,有點每日沒夜的在做。有時候客戶只有晚上有空,所以就可能會在晚上開會,甚至是熬夜幫客戶改稿什麼的。現在想想當時好像應該要先跟對方講好「工作時間來討論」,而不是用到下班時間,幫他熬夜改稿。
還提到一些「斜槓」的東東。
有段時間,公司為了要和國際接軌,雇了許多國外的員工。她有個來自歐洲 (哪個國家忘了) 的下屬,這位來自其他國家的設計師,不知道為什麼動作總是比其他人慢,每次要和客戶做討論,好幾次都是缺少他的部分,造成整個團隊要等他或幫他做。
下去了解後發現他有在經營自己的品牌,有時候上班會用他那些東西。講師對此很不滿,覺得竟然利用上班時間弄非公司的東西?而且之後還跟她老闆講,他老闆是德國人,跟她說:「why not?」。
這時候她才發現不同國家對工作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不會讓它佔據太多時間,並且會利用時間來發展、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向她的德國人老闆,下班之後是個DJ。
雖然斜槓這東東在現代已經不是什麼新的想法,我之前也有聽到過,但那個當下有種「正視」這個想法的感覺,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把時間都放在設計上、我還對什麼東西感興趣等等。感覺是要找一個跟設計完全沒有關聯的事物,因為之前有聽過也是一位設計師,她白天做設計,下班是跳舞老師,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
我就在想自己還想做什麼。

競爭的職場文化

講師提到她待的那間公司,許多中國人都相當直接,主要是因為分秒必爭,大家都很忙,所以有時講話就會比較直接,不像台灣會將「請、謝謝、不好意思」放在嘴邊。在大陸太禮貌反而會被對方討厭,甚至認為是軟弱。
且部門之間的競爭也相當激烈,會故意將錯誤推給其他部門,好處自己收起來等。提高自己部門在公司的地位,取得更多資源、空間,甚至加薪。一開始講者到中國接手那個位子,雖然沒有到被霸凌,主要說是因為那時候還有「台灣人」的光環存在,所以受到算〝正常〞的方式對待,但她也是非常的文化衝擊。
總之剛去那段期間因為部門間的競爭,自己又是新人,而吃到不少委屈,她也將這些委屈講給主管聽,主管反而說:「如果妳每次被欺負都跑來找我,那我要妳幹嘛?」。然後她決定硬起來,爭取權利、展現自信、挑戰前輩等,最後有被公司其他部門的人接納,且一開始她的設計部門在那間公司是最底層,完全沒有話語權,到最後是開會都會徵求設計部門的意見。
聽到這裡我就很好奇,這種競爭、高壓的職場文化,表示員工替換率高、員工的身心狀況可能不太健康等。我就提問講師對這種職場文化有什麼想法?
她認為「競爭促進成長」。因為沒有退路,所以會一直突破自己,而在這種高壓的環境,反而成長得更快。她並沒有推崇或不支持這種文化,而是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各自的喜好,且不同文化各有好壞,不存在一個「完美」的職場文化。
在寫這邊的同時讓我想到..,因為她待的是一間制度完整的廣告公司,所以我覺得最核心的「人員汰換率」可能不會是問題點,但小公司人員汰換率高…高壓文化或許會讓公司營運有問題?
總之後面有點再談公司經營,是完全不同的話題。
還提到一點,大陸競爭會如此激烈,有一點是因為他們沒有所謂的後路,因為那個後路就是要回到幾千幾百公里以外的老家,且那個老家可能是一個小農村,跟台灣的處境完全不同。
我覺得他們的決心,以及對自己的自信很值得學習。

其他廢話

除了上面提到的,還有一些我覺得有趣的想法,這邊簡單提一下。
「踩街」是一件重要的事 - 主要是看看現在各個不同族群集結地點如西門町、信義區、中山等,看看這些不同族群聚集地點的廣告、視覺等,都大概長什麼樣子。實際去看、去體驗,更新自己的腦袋。
「創意發想」讓客戶加入 - 講者所待的廣告公司,在創意發想的階段會讓客戶加入一起討論,主要是讓對方更有參與和認同感。因為我沒有讓客戶參與過,都是我來發想,然後給幾個不同方案。恩…我覺得讓客戶加入好像是不錯的方法,可以考慮一下要如何執行..。
去聽這場演講的當天,天氣很不好,應該說那幾天天氣都不太好,陰陰的天氣,要下雨不下雨,還很悶熱。而且地點在中壢,要坐火車。總之當天早上想到這個講座就一直處在「想去又不想去」猶豫不決的心情下。然後就想說:「那來擲硬幣好了?」,人頭就去,另一面就不去。
結果擲出人頭。
不想來除了交通麻煩、天氣不好以外,就是這個講座的主題,雖然看起來好像也是和設計有關,但老實說我不知道那場講座到底要幹嘛,所以有點興趣缺缺的感覺,但又是在講〝設計〞,所以又有點想去的慾望。
這場講座聽下來收穫很多,聽到很多有趣的想法。聽到一半我就想到要來之前「擲硬幣」這件事,老實說我是覺得有點神拉,感覺好像是有股什麼力量叫我要去的樣子。
恩..想太多。
另外「桃園設計庫TYDC」他們很常舉辦有關設計的講座,這不是我第一次去聽,但也只有這次好好將內容整理出來..。其實前幾次也都有紀錄,但就是…懶...。
總之如果對設計類演講有興趣,可以搜尋「桃園設計庫TYDC」。

avatar-img
11會員
183內容數
日常 / 心得 / 設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在臺灣的職場中,人們經常因懼怕改變、社會壓力、及懶惰而選擇忍受不滿的工作環境。面對這種情況,建議可以客觀評估、設定目標、提升技能、拓展人脈、財務規劃、尋求幫助、嘗試改變,及勇於嘗試。改變雖難,但也是成長的開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設計師在臺灣面臨著許多挑戰,這篇文章從我個人經驗出發,討論了獨立接案對設計師的影響,包括時間管理、薪水不穩定、自我探索、生存的挑戰等。同時,也探討了獨立接案後自我的提升和成長,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更深入瞭解。文章提供了設計師在獨立接案中所面臨的挑戰,並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的心得建議。
工作盡管有各式各樣,我依舊把它分成行商座賈兩類。這跟工作內容無關,只是方式問題。一樣的仲介,有人喜歡到處跑,有人喜歡在固定的地方接待不同的案件!就好像工廠的生產工人,有人是某個廠的編制內,有人喜歡去人力派遣公司。 從十八歲就工讀到正式工作,我的年代沒有勞基法,而勞保不是根本,是員工福利!這不是要談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的故事,挑選一份非常規的工作。從正式員工到年度簽約工作,挑戰自己的穩定性觀念。不確定未來,卻也見到另一種平衡和可能。焦慮不安,卻又充滿期待與挑戰。
Thumbnail
談談設計產業鏈破碎的情形,也希望老闆們能先做好功課,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樣的人才,別再把設計新人當套餐員工了,願創意產業更好,遠離爛企業,人生會更好。
Thumbnail
團隊因優秀同仁離職後出現職缺,而離職同仁透過關係積極求職。文章談論外商工作的高薪低壓情況,以及職務天花板的困境,並鼓勵個人明確自身需求與目標。透過此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現況的反思,並期望讀者梳理自己的想法,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職業生涯是一段很長的路,有些人就是註定要用工作來養家活口。而有些人,是用工作來鍛鍊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不足。那麼我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行業,我們以實際的案例來襯托,工作的意義。 西方教育培養先天跨界。 我曾經在逢甲大學的3D Solid work製圖班遇到一位這樣的同學。他們家算還可以,就小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