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財報狗網站所整理的 電子書連結,找到晶心科最近一期的 2022 年報。
2022 年合併營收 931 M,YoY 成長 13%,營收組成結構為矽智財授權金 60%,權利金 25%,其他收入為 15%。營業損失 69 M,淨利 355 M,EPS 7.03,現金流 92 M。營業損失主要原因為「高階 CPU IP」研發成本較高所致,而「營業外收入」卻暴增使淨利翻正還大增,依據說明主要係來自於「利息收入及外幣兌換利益」所致,如下:
這實在有點難理解:營收增加這很健康,研發成本增加更多,為了策略佈局這也不算奇怪,但因利息和外匯操作就賺了大錢,這就很奇怪了!數字大辣辣的放在這兒,也不像是有欺瞞嫌疑,就先這樣吧,有機會再深究了。
營收結構方面,RISC-V 產品線營收貢獻持續成長,佔總營業額 66%,權利金中則佔 6%。
研發團隊主要分布在台灣和北美,將在北美成立第五個設計中心。研發團段總人數接近 300 人。
市場趨勢方面,認為將有 RISC-V + Android 熱潮,期許在其中超高階 CPU 市場佔一席之地。車規 RICS-V CPU 方面,持續以每年一至二顆全新產品進入市場。參閱新聞:
公司於 2005 年成立,2017 年股票上市,2021 年出貨量達到 30 億顆,累計超過 100 億顆。
董事長暨執行長林志明,主要資歷為智原的業務副總;總經理暨技術長蘇泓萌亦來自於智原的架構設計長。
主要法人股東為祥發投資公司,祥發為旭達投資公司百分百擁有,旭達為聯發科百分百投資擁有。
第一大股東祥發持有約 11%,第二大為自然人股東凃水城持有約 7% (何方神聖?神秘!),第三大為國發基金約 6%。第四大為匯豐銀行信託專戶約 5%。(時間為 2023/4)
公司股本為 70 M 股或 700 M 元,流通在外約為 50 M 股或 500 M 元。(20 M 股未發行,尚不知有何作用)
另外追朔說明在 2021/9 發行 4 M 單位的 GDR (每單位相當於 2 股普通股,定價轉換台幣約為 880 元),相當於於增資 8 M 股或 80 M 元,流通股本的膨脹已經認列在 2021 年財報。參考新聞:
資金運用方面除了研發支出以外,花費 163 M 元購置不動產,預估每年可節省房租費用 92 M 元。研發支出預算為 827 M 元,實際僅 468 M 元,乃因人才短缺而招募不足所致。
近一步說明營運狀況,將晶片設計服務分成下列三類:
再度重申重要的營收結構,60% 的授權金,25% 的權利金。(授權金是為著開發階段,權利金是發生在量產之後,權利金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具有想像空間)
矽智財的授權有以下幾種形式:Soft Core,Hard Core,Architecture License;本公司主要以 Soft Core 方式提供。此方式優點是彈性大 (相較於 Hard Core),對客戶的工程設計能力要求較低 (相較於 Architecture License)。
本公司服務對象主要為 IC 設計公司與 IC 設計服務公司,少數品牌公司自己擁有 IC 設計團隊也是對象之一。以下圖示取材自 2022 晶心科年報,清楚標示出產業結構和主要廠商。
IC 設計居於產業非常上游的位置,其價值必須被整合在某一種「應用情境」中才得以發揮,因此一般是設計成「通用型」以擴大適用範圍。但因著產業競爭和升級,通常也必須配合周邊矽智財,中介軟體,開發工具,與技術夥伴結盟,形成生態支援體系,才能保有長期的優勢。面對方興未艾的多樣應用領域,以下三點為重要的挑戰:
關於市場的競爭,現況由 ARM 在行動裝置,和 x86 在 PC/NB 市場主導的兩大主流中凸顯了兩大痛點:缺乏設計彈性和高額授權金。RISC-V 以其相對開放的授權和自由度,正好得到發展的沃土。另外因中國面臨美國的制裁打壓而急於另謀出路,相繼成立產業聯盟大力推廣和補助,在這些助力之下,RISC-V 有機會從較簡單的物聯網裝置,逐步分食市場大餅。RISC-V 架構創始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後續由 2015 年成立的 RISC-V Fundation (現在 RISC-V International 的前身) 主導規格制定和推廣,至今已經超過 1000 個會員遍佈全球,晶心科身為創始和首席會員,在生態系中已佔據重要位置。隨著 2022 年 Google 宣布 Android 作業系統將正式支持 RISC-V 架構,預期不久的將來,此架構將隨著 Android 系統,滲透到在手機和電視機上盒等應用領域。
2022 年團隊完成許多具體研發成果,業務發展方面也持續在中國,日韓,歐美等重要客戶積極建立合作關係,進行中的 2023 年也陸續有好消息傳出來:
探討未來市場的發展機會,因應消費型 3C 輕薄短小的趨勢,和工業物聯網,汽車電子,醫療器材等各領域,均有多功能高度整合的需求,因此系統晶片 (SoC) 將成為市場的主流。SoC 必須整合 CPU,Memory,數位與類比電路,I/O 等多樣功能,目前有能力提供重複使用 IP 的公司只有 ARM,ARC (現屬於 Synopsys),MIPS,SiFive 和本公司,而本公司是亞洲第一家,對於中國和日韓市場有地利之便,有機會先在亞洲站穩腳步後拓展全世界。
關於 SoC 的全球市場規模,MarketWatch 預測 2021~2024 將成長到 253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6%;而多核心處理器,則從 2020 的 603 億美元到 2027 的 1727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到 16%,兩者均有 RISC-V 的施展空間。而隨著晶片設計複雜度的提升,也會推升 IP 的使用率,預計 IP 市場營收將在 2025 年達到 73 億美元 (by Marketsand Market),以目前滲透率與 IP 採用率的低基期,可以期待未來幾年持續保持高速成長狀態。
公司有多方面的競爭優勢:
長遠發展的有利因素:
長遠發展的不利因素與應對方式:
後面一段關於匯率風險影響的描述,我越看越蒙了!2022 美元的確大幅升值,明明影響很大,卻說影響不大,真的很奇怪,2023 不可能還存在這樣的收入,那淨利數字豈不尷尬?
也許我的擔心是對的,這種匯兌收益是不可期望的,2023 少了這項匯兌收益將使淨利大減,但又如何呢?矽智財是個神奇的產業,毛利率 100% 是多迷人啊,以目前的低基期,拘泥於當前獲利數字的確是沒有必要。觀察上市後的股價表現,首次大幅拉升到 600 元高價的時間點落在 2021 四月,當時正是發表 2020 年報的時候,那年 EPS 才零點幾元,證明市場關心的重點並非在此,這讓嚴謹的金融背景人士跌破眼鏡,也是風險偏好者的天堂。
距離此年報的發表時間已經又過了半年以上,2023 的 ai 浪潮很精彩,欣然看見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都出來接受訪問,資料中心高速平行運算的領域需要,將慢慢走向特規晶片方式,緩解 Nvidia 一家獨大的瓶頸,晶心科研發的高階晶片也能派上用場,最近 Meta 的消息曝光證實是玩真的:
另外找到一些法說會的報告影片,內容技術名詞和代號實在太多了,業務推展如火如荼。
經過以上的探討,發現 IC 設計產業真是驅動科技進步的核心,而 IP 更是核心中的核心,真心認為裡面必有黃金屋,持續提高個人的知識含量和認知水準,必能邀來源源不絕的機會。
紐曼 Newman 2023/12/8
導覽頁:精明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