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確診指的是一個人在康復後再次被確診感染相同的病毒(COVID-19)。以下是應對二次確診的一般建議和判斷方法。
COVID-19的再次感染常見症狀可能包括:發燒、咳嗽、氣短或呼吸困難、疲勞、肌肉或身體酸痛、頭痛、味覺或嗅覺喪失、咽喉腫痛、鼻塞或流鼻涕、噁心或嘔吐、腹瀉。
再次感染 COVID-19 是很可能的,而且大多數感染過 COVID-19 的人,至少對該病毒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免疫力,再次染疫基本上症狀應該不會太明顯或嚴重。
然而,該病毒的新變種的出現,意味著免疫力可能無法提供完全的保護。接種疫苗仍然是預防 COVID-19 及其變種的有效方法。
醫師指出,二次確診比較可能影響身體健康的高風險族群與第一次確診相同,主要有:
一來是身體狀況、抵抗力及免疫力都較低,二來都是需要較常出現在醫療場域的族群,這些都是比較有可能二次確診,同時也是風險症狀會是比較高的一批患者。而針對這些族群,建議還是要做好自身的基本防護及完整施打疫苗。
如果自身屬於有慢性病等高風險,或是小朋友、老年人等族群,仍建議作好自主防疫,並至耳鼻喉科或醫療機構評估接種流感、肺炎鏈球菌及相關傳染病菌之公費疫苗。
根據疾管署最新資訊,近期流感疫情不斷上升,僅在十月份第二周類流感就診人次高達90,386人次,逼近十萬人次大關。呼籲民眾只要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應諮詢專科醫師評估後接種。近期類流感通報也顯示與校園群聚有關,各級學校及課後照顧服務中心應加強注意防益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等感染管制措施。
由於流感高峰將近,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風險,尤其是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如果你也懷疑自己是二次確診,建議儘早接受治療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