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永遠都在,它的崇高安定的姿態總像個智者般地指引著人們要挺直往上看,而在它的路徑行走時,卻又不得不謙卑服從,於是我們總在一次次爭服中學習臣服。如何愛山林做環保,我們向荷蘭學習。
這幅畫也是一幅自發性創作的圖像,它的山勢似乎像印在我腦海中很久了,記得在尼泊爾旅行時,聖母峰山群像是飄浮在天空雲間的造物,無論我們到哪裡都看得到它,靜止的湖面倒印著它的身影,讓人想接近卻又敬畏不前,記得每回在登山前都要祭拜一下山神,用米酒和檳榔似乎是與原住民共生的大自然也愛這一味,又彷彿是過往的原住民已與山林融為一體,一旦山裡哪裡發生意外,原住民的祖先就會前來救助,難怪原住民們個個都能背能扛能走,無論在山林處境多艱難,似乎都能樂觀面對,在山裡的一切真的是變幻莫測,原來的好天氣,一到山裡瞬間就能陰風慘慘,不小心就會生病受傷,走入山林裡,如果不能保有一顆敬畏之心,考驗很快就會到來,而敬畏表著保護山林和野外求生及自我保護的種種技能與知識,原以為在大自然裡什麼都能吃的豐盛,才知道所有飲食器具都要自己背上去,現代人使用瓦斯可以升火,若沒有裝備,又該如何迅速升火呢? 因此還為了升火,還特別去學習升火課程,原以為的鑽木取火其實很不容易,鑽速要夠快才能真正冒火出來,那真的沒有力氣是做不來的,最後還是需要帶著鎂棒和火種,更不可少的是刀子,一把好的獵刀就足以救自己一命,但仍要備足大小刀,小刀需要把木條削細以供燃燒,現代人有瓦斯有電,真的要很感恩,而能源的取得也是耗盡大自然的資源,所以如何保護大自然,形成一個更好的善循環,才不會發生自然失衡而山崩地裂土石流的慘劇。
最近看到一個介紹荷蘭如何進行減碳環保的節目,他們力行自行車交通路線,甚至於完整的全境自行車步道的分道規劃,如此只要有自行車就能全境繞行,不一定需要車子,減少大量能源的耗廢,另外使用生質能源來產生電能或瓦斯,以人類的排泄物及大量廢棄的食物腐敗後產生大量的氣體,一個來自美國的女生,把一個荷蘭污染嚴重的區域復原為生態自然區,並應用大家不要的剩食開設了加值餐廳,再使用不可再食用的食物轉化為能源瓦斯來繼續供應餐廳的能源需要,不但減少能量消耗同時減少廢物產生,又能以低價填飽許多人的肚子,一舉多得,效益是無限加乘的美好,看到荷蘭的環保改造的例子,真是讓人震撼,目前也有台灣人到荷蘭取經,希望將成功經驗帶回台灣,改變台灣的生態環境,而荷蘭的成功案例的背後支持者就是荷蘭的政府,他們虛心地開放土地及提供資金,廣求各方的開發建案,最後獲勝的就是這位二十來歲的美國女孩,一個開放的心才能容納無限可能,而沒有國界性別和年齡偏見的相信,就是荷蘭這個國家愈來愈美好的原因,祝福台灣,也能在望見玉山之際廣納百川,實現永續寶島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