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山影 I 環保尖上的荷蘭I心之烙畫 #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山永遠都在,它的崇高安定的姿態總像個智者般地指引著人們要挺直往上看,而在它的路徑行走時,卻又不得不謙卑服從,於是我們總在一次次爭服中學習臣服。如何愛山林做環保,我們向荷蘭學習。

No.7烙畫/寂靜山影/Mingling烙

No.7烙畫/寂靜山影/Mingling烙

這幅畫也是一幅自發性創作的圖像,它的山勢似乎像印在我腦海中很久了,記得在尼泊爾旅行時,聖母峰山群像是飄浮在天空雲間的造物,無論我們到哪裡都看得到它,靜止的湖面倒印著它的身影,讓人想接近卻又敬畏不前,記得每回在登山前都要祭拜一下山神,用米酒和檳榔似乎是與原住民共生的大自然也愛這一味,又彷彿是過往的原住民已與山林融為一體,一旦山裡哪裡發生意外,原住民的祖先就會前來救助,難怪原住民們個個都能背能扛能走,無論在山林處境多艱難,似乎都能樂觀面對,在山裡的一切真的是變幻莫測,原來的好天氣,一到山裡瞬間就能陰風慘慘,不小心就會生病受傷,走入山林裡,如果不能保有一顆敬畏之心,考驗很快就會到來,而敬畏表著保護山林和野外求生及自我保護的種種技能與知識,原以為在大自然裡什麼都能吃的豐盛,才知道所有飲食器具都要自己背上去,現代人使用瓦斯可以升火,若沒有裝備,又該如何迅速升火呢? 因此還為了升火,還特別去學習升火課程,原以為的鑽木取火其實很不容易,鑽速要夠快才能真正冒火出來,那真的沒有力氣是做不來的,最後還是需要帶著鎂棒和火種,更不可少的是刀子,一把好的獵刀就足以救自己一命,但仍要備足大小刀,小刀需要把木條削細以供燃燒,現代人有瓦斯有電,真的要很感恩,而能源的取得也是耗盡大自然的資源,所以如何保護大自然,形成一個更好的善循環,才不會發生自然失衡而山崩地裂土石流的慘劇。

最近看到一個介紹荷蘭如何進行減碳環保的節目,他們力行自行車交通路線,甚至於完整的全境自行車步道的分道規劃,如此只要有自行車就能全境繞行,不一定需要車子,減少大量能源的耗廢,另外使用生質能源來產生電能或瓦斯,以人類的排泄物及大量廢棄的食物腐敗後產生大量的氣體,一個來自美國的女生,把一個荷蘭污染嚴重的區域復原為生態自然區,並應用大家不要的剩食開設了加值餐廳,再使用不可再食用的食物轉化為能源瓦斯來繼續供應餐廳的能源需要,不但減少能量消耗同時減少廢物產生,又能以低價填飽許多人的肚子,一舉多得,效益是無限加乘的美好,看到荷蘭的環保改造的例子,真是讓人震撼,目前也有台灣人到荷蘭取經,希望將成功經驗帶回台灣,改變台灣的生態環境,而荷蘭的成功案例的背後支持者就是荷蘭的政府,他們虛心地開放土地及提供資金,廣求各方的開發建案,最後獲勝的就是這位二十來歲的美國女孩,一個開放的心才能容納無限可能,而沒有國界性別和年齡偏見的相信,就是荷蘭這個國家愈來愈美好的原因,祝福台灣,也能在望見玉山之際廣納百川,實現永續寶島的目標。




avatar-img
28會員
106內容數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和背包客,一個說走就走,想停就停,向外尋夢,向內探索的輕鬆心旅,屬於最新的記憶、行程與創作,與還在記憶中及沒有走太遠的人們分享,如果你剛好有看到,剛好有時間,不一定要有伴,希望你也跟著感覺走,與神同在,與愛融合!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ingling 心旅 的其他內容
玫瑰的栽種是很不容易的,但一旦開了花就會堅毅得讓人佩服,莖上的堅刺保護了它的美麗也表達了它保護自己的決心,然而它仍然是擁有一個柔軟的心,在清晨霧裡間靜靜地托著紅潤臉頰,吸吮著露珠清水,維持著每一天光采的精神。
清晨的露珠倒掛在樹葉上,無心照見卻瞬間消逝,什麼才是永恆呢?
有沒有一種蝴蝶飛過只是為了讓你看到它的微笑呢? 而這種蝴蝶的微笑是否不需要飛翔也可以感染其它人?
總是在秋風落葉後才發現霸氣的重要性,雖然我總是躲得遠遠的..........卻在執筆畫出後才知道我得好好面對.............
走入森林時,愈來愈靜默的心,呼吸著滿滿的能量,為此我們感恩,願人人都成為森林守護者。
烙畫是一種古代畫種,在1900年前的遠古時代開始,在很多大陸被發現如中國、埃及、羅馬、秘魯等都有資料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使用烙鐵給馬身燙烙編碼,在西方烙畫(Pyrography)是「 用火寫作」(writing with fire),作者於2012年開始進行烙畫創作,即運用心畫原理及電烙筆創作。
玫瑰的栽種是很不容易的,但一旦開了花就會堅毅得讓人佩服,莖上的堅刺保護了它的美麗也表達了它保護自己的決心,然而它仍然是擁有一個柔軟的心,在清晨霧裡間靜靜地托著紅潤臉頰,吸吮著露珠清水,維持著每一天光采的精神。
清晨的露珠倒掛在樹葉上,無心照見卻瞬間消逝,什麼才是永恆呢?
有沒有一種蝴蝶飛過只是為了讓你看到它的微笑呢? 而這種蝴蝶的微笑是否不需要飛翔也可以感染其它人?
總是在秋風落葉後才發現霸氣的重要性,雖然我總是躲得遠遠的..........卻在執筆畫出後才知道我得好好面對.............
走入森林時,愈來愈靜默的心,呼吸著滿滿的能量,為此我們感恩,願人人都成為森林守護者。
烙畫是一種古代畫種,在1900年前的遠古時代開始,在很多大陸被發現如中國、埃及、羅馬、秘魯等都有資料在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使用烙鐵給馬身燙烙編碼,在西方烙畫(Pyrography)是「 用火寫作」(writing with fire),作者於2012年開始進行烙畫創作,即運用心畫原理及電烙筆創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短短幾天裏,不能說我們與嚮導和腳夫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但在閒聊之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純樸,每一個嚮導的過去,都經過無數次以腳夫身分上落山,他們與林賈尼火山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大地大山的熟悉,依賴和愛護。每一次看到他們對大自然畏懼又真摯的眼神,都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謙卑。
Thumbnail
在過去三天裏匆匆經過林賈尼火山的各處風光,我們用心感受了每一個時刻的美景,我想我們明白,這一刻林賈尼火山慷慨贈與我們的,是屬於我們記憶裏的麥穗,我們都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旅程等著我們,但這一刻我們這一群人,從不同地方出發,聚在一起看著山壁發呆,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最優選,絲毫不必擔心未來或錯過。
北風似乎只要溜進盆地,就會被牢牢鎖住,因此盆地的冬季沒有一處縫隙不冷,但我偏愛這樣的寒意。 拉起大衣,小酌幾杯,一股熱氣湧然上升,身體像暖爐般暖活,寒風侵面也覺得可親可愛。於是趁此氛圍登了象山,高大宅邸構成茂密的森林,走進蜿蜒途中,如闖入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登山人匆匆往返,管不了寧靜住宅區裡的春秋。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7/17/2010 寫在神山之後 登山沒有政治考量,但登完神山後,台灣的山界真的有向神山學習的地方。 我想主要是政治人物也沒有那個體力來登神山吧。 看看馬來西亞人是如何善用他們的地理資源。 在台灣,常聽到有人說要建五星級的山屋。 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就是大家的意見都多。 也許
妄想如同火海中翻山越嶺 幻想則盤繞於竹林樹林 回想彷彿沉入深海 步行於斜坡大陸棚 飛向海溝底部   或許登山健行最容易活在當下 心靈也因為專注而變得純淨 於是掃地、散步、呼吸 也都值得專心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短短幾天裏,不能說我們與嚮導和腳夫們建立了深厚友誼,但在閒聊之中,我們感受到他們的純樸,每一個嚮導的過去,都經過無數次以腳夫身分上落山,他們與林賈尼火山的關係密不可分,他們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對大地大山的熟悉,依賴和愛護。每一次看到他們對大自然畏懼又真摯的眼神,都提醒我要時刻保持謙卑。
Thumbnail
在過去三天裏匆匆經過林賈尼火山的各處風光,我們用心感受了每一個時刻的美景,我想我們明白,這一刻林賈尼火山慷慨贈與我們的,是屬於我們記憶裏的麥穗,我們都不知道未來還有什麼旅程等著我們,但這一刻我們這一群人,從不同地方出發,聚在一起看著山壁發呆,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最優選,絲毫不必擔心未來或錯過。
北風似乎只要溜進盆地,就會被牢牢鎖住,因此盆地的冬季沒有一處縫隙不冷,但我偏愛這樣的寒意。 拉起大衣,小酌幾杯,一股熱氣湧然上升,身體像暖爐般暖活,寒風侵面也覺得可親可愛。於是趁此氛圍登了象山,高大宅邸構成茂密的森林,走進蜿蜒途中,如闖入一個封閉的生態系,登山人匆匆往返,管不了寧靜住宅區裡的春秋。
Thumbnail
要成為自然荒野的一部分,躺在石頭上聆聽流水聲,仰望爭相閃爍的星星,耳聞帶著草香的微風。當我們可以感受到「陽光灑在心上而非身上,溪流穿軀而過而非從旁流過」,這才是大自然賜與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07/13/2021 微登山   對山是一種敬畏, 有一種默契, 有一種順應。   5月12日下山後,沒有再登過山。 疫情進入三級,既然不要去登山,我就乖乖待在家。 雖然我去的山徑,多是荒無人煙。 無人的山徑去走走,應該也沒關係吧。 但我想就算無人煙,仍有天知,地知,山知,我知
Thumbnail
  人文的山,意指登山背後的文化。本書從西方的登山史及美國形成一套面對自然的荒野哲學談起,接著轉向東方,談論漢文化下人與自然的關係,最後回到台灣的登山發展史,及當前迫切的問題與原因,並嘗試建構一個台灣新戶外文化的方法。山,不只是山,是人賦予了山價值與意義。筆者將試論登山及文化資產之「自然地景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7/17/2010 寫在神山之後 登山沒有政治考量,但登完神山後,台灣的山界真的有向神山學習的地方。 我想主要是政治人物也沒有那個體力來登神山吧。 看看馬來西亞人是如何善用他們的地理資源。 在台灣,常聽到有人說要建五星級的山屋。 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就是大家的意見都多。 也許
妄想如同火海中翻山越嶺 幻想則盤繞於竹林樹林 回想彷彿沉入深海 步行於斜坡大陸棚 飛向海溝底部   或許登山健行最容易活在當下 心靈也因為專注而變得純淨 於是掃地、散步、呼吸 也都值得專心
Thumbnail
我像是走了很久很久的路 從山下要走到山頭 獨自一人走 我在山下看著山 一個嶄新而未知的山 在黑夜之下 每棵樹木都長滿未知與恐懼的樹葉 遍布整個山林 我從沒走過這個山 只知道有個山頂 只知道要往那裡走 即便前面沒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