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當《後窗》遇見《列車上的女孩》,透過窺視破解一宗謀殺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類的本能與慾望,往往不會因種族、宗教和地域性而有所不同。1954年驚悚大師希區考克的電影《後窗》,和2016年美國驚悚劇情片《列車上的女孩》,這兩部相隔一甲子的作品,都由窺視的好奇心開始,隨劇情發展圍繞著主題,進而發生謀殺案的想像臆測與情節推敲。隨著科技進步,導演的鏡頭語言與剪接節奏,自然各有不同的運用手法呈現。
▲ 本片《後窗》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四項提名

▲ 本片《後窗》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等四項提名

有驚悚影片大師美稱的希區考克,1954年電影作品《後窗》,劇情平舖直述發展,社區鄰居間彼此的疏離感,正如身處大都會的生活場景,各自有心煩難解的日常;男主角TOM是一名雜誌攝影師,因為腳傷裹著石膏只能關在房間內無所事事,開始透過窗外對社區鄰居生活作息窺視。透過長鏡頭與場面調度的第一視角,猶如舞台劇的場景,彷彿我們坐在劇院觀眾席上,一起陪伴男主角TOM,參與他的偷窺養傷時光

這部電影的拍攝場景與簡單鏡位,少了現今電影的華麗與後製效果,反而更能專注偷窺的氛圍。當看護 Stella和名模女友Lisa陸續登場,三人逐漸加入了這場窺探隱私的行列,直到謀殺推理劇的日夜觀察與推敲,再加入警探朋友接獲情資按兵不動,最後攝影師、看護和名模採取深入虎穴、微服查探的冒險行動。

《後窗》藉由偷窺的主要核心劇情,攝影師改行當起偵探辦案,隨著故事節奏發現一齣鄰居謀殺命案,憑藉閒來的雙眼窺視、反覆推敲,加上單眼相機掌握細節,還差一點讓自己與女友陷入險境,最終千鈞一髮之際獲得解救並成功逮捕兇手。

▲ 英文片名《The Girl on the Train》

▲ 英文片名《The Girl on the Train》

2016年《列車上的女孩》同樣是望著窗外的世界,搭著火車通勤的Rachel,每每經過昔日居住的社區時,免不了會陷入往日時光,以前的房子換了新的房客,她會揣想著陽台上、庭院裡、客廳內的男女,分別有著怎樣的生活與背景,這一股莫名的好奇心,隨著日復一日、刷刷而過的窗景,意外讓她目睹一幕難以接受的畫面,成為劇情推展的媒介。

21世紀的驚悚片自然不同於上一個世紀的電影作品,採取多線發展的鋪陳,倒敘交錯的劇情節奏,角色互動的重疊關係,相同場景不同人物登場,引人入勝、故弄玄虛的豐富情節,這種安排比較符合現代觀眾的觀影經驗與口味。

看完《列車上的女孩》這部電影作品,不知道是否受到希區考克《後窗》的影響,經由不忠於婚姻出軌發展的悲劇,進而找出失蹤人口急轉直下的謀殺案真相


經過62年後,同樣從窺探主題牽引出謀殺案件的巧合。午後一次看兩部電影,感受不同年代說故事的風格,電影迷人的地方往往就在說故事的技巧,時間會告訴你,經典雋永的能量,會跨越時空再現風華,一如光合作用般的生生不息。


延伸閱讀:有黑洞般魔力的《幻之光》。今天天氣真好 ...

【更多的文章】爆米花專賣店地圖車票職男茶葉蛋新天堂樂園中年大叔養小三最近在讀書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NOWA 50+ 的風景】的粉專與我互動唷!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88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新天堂樂園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3.3K會員
440內容數
任職的公司遭逢變故,忽如其來的變化不只是生活作息,年過五十的人生階段碰到這個意外,除了幫自己加油打氣外,同時告訴自己向「茶葉蛋」學習,蛋殼表面越多紋路的越好,經由裂縫才能越入味,口感也會更好吃。如同職場人生一樣,當見識越廣歷練越多,每個燙手山芋的修練,都是路上無限美好的風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WA 沙龍 的其他內容
因為2013年《我的意外爸爸》這部電影讓我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進而開始觀賞他一系列的作品,包含2008年《橫山家之味》,2015年《海街日記》、2018年《小偷家族》、2022年《嬰兒轉運站》,其他的電影作品尚待良辰吉日到來。我喜歡他對家庭關係與父親角色的描述,這些都給予我溫暖平和的感觸。
電影《腹荷》改編自真實故事,內容直指伊斯蘭教的禁忌題材「墮胎」,也是第一部正式入選柏林電影節放映的葉門電影。內戰不休打破眾人期待安穩平靜的生活,政府機制失能引起一連串的物價起漲、罷工風潮,讓主角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這時卻出現不被期待「上天的恩賜」,意外卻成為夫妻雪上加霜的衝突開端 ...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1983年台灣國片電影《光陰的故事》,集結了四位新銳導演的短片,陶德辰《小龍頭》、楊德昌《指望》、柯一正《跳蛙》及張毅《報上名來》。從指縫流瀉而逝的時光,倏忽由這四段小品看見了懷舊青春事件簿,我的年少回憶猶如倒流慢慢鮮活,曾經熟識、敬仰的演員,竟有著如此年輕光滑的臉龐。
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的《海街日記》,影片中的三場喪葬儀式,帶動劇情段落的發展,由家庭瑣事感受日常作息的和樂氛圍,透過生活飲食娓娓道來對家人的記憶,四季更迭下四姊妹間真切互動的手足情誼。因為喪禮串起這一家人的點滴,藉由味覺與回憶交錯的共鳴,最終帶來和解的圓滿,一如「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
午後,一杯咖啡伴隨《風櫃來的人》的老電影時光;甫從澎湖風櫃旅遊返家的我,看著電影畫面的場景,想像昨日我在風櫃移動的光景。雖然才五月,澎湖的陽光會咬人,我開著車從風櫃洞沿著海堤行駛,直到漁港海堤邊尾端的風櫃西港安檢所,回望這片寧靜的風頭水尾,冷清的氛圍尤勝電影裡情景,或許是我前來的時間不對吧 ...
因為2013年《我的意外爸爸》這部電影讓我認識日本導演是枝裕和,進而開始觀賞他一系列的作品,包含2008年《橫山家之味》,2015年《海街日記》、2018年《小偷家族》、2022年《嬰兒轉運站》,其他的電影作品尚待良辰吉日到來。我喜歡他對家庭關係與父親角色的描述,這些都給予我溫暖平和的感觸。
電影《腹荷》改編自真實故事,內容直指伊斯蘭教的禁忌題材「墮胎」,也是第一部正式入選柏林電影節放映的葉門電影。內戰不休打破眾人期待安穩平靜的生活,政府機制失能引起一連串的物價起漲、罷工風潮,讓主角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這時卻出現不被期待「上天的恩賜」,意外卻成為夫妻雪上加霜的衝突開端 ...
去醫院看報告前,選一部幽默喜劇電影放鬆心情,沒想到84分鐘的好萊塢劇情讓我笑開懷。人性化的語音助理 JEXI,與宅男菲爾全篇不斷練肖話的爆笑對白,甚至於宅男與手機之間發展出的愛戀關係,因愛生恨導致干擾現實生活。導演以搞笑誇張的手法,意有所指「被手機制約的現代人,有朝一日就會成為它的奴隸」。
1983年台灣國片電影《光陰的故事》,集結了四位新銳導演的短片,陶德辰《小龍頭》、楊德昌《指望》、柯一正《跳蛙》及張毅《報上名來》。從指縫流瀉而逝的時光,倏忽由這四段小品看見了懷舊青春事件簿,我的年少回憶猶如倒流慢慢鮮活,曾經熟識、敬仰的演員,竟有著如此年輕光滑的臉龐。
改編自同名漫畫作品的《海街日記》,影片中的三場喪葬儀式,帶動劇情段落的發展,由家庭瑣事感受日常作息的和樂氛圍,透過生活飲食娓娓道來對家人的記憶,四季更迭下四姊妹間真切互動的手足情誼。因為喪禮串起這一家人的點滴,藉由味覺與回憶交錯的共鳴,最終帶來和解的圓滿,一如「美麗的事物依舊美麗,真讓人開心」。
午後,一杯咖啡伴隨《風櫃來的人》的老電影時光;甫從澎湖風櫃旅遊返家的我,看著電影畫面的場景,想像昨日我在風櫃移動的光景。雖然才五月,澎湖的陽光會咬人,我開著車從風櫃洞沿著海堤行駛,直到漁港海堤邊尾端的風櫃西港安檢所,回望這片寧靜的風頭水尾,冷清的氛圍尤勝電影裡情景,或許是我前來的時間不對吧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片的評價很兩極,我前段很喜歡,但是一個收尾往往可以倒扣前面的積分。 電影從連續殺人案講起,受害者家中都有一位14號生日的女孩,現場鑑識都沒有發現外力入侵痕跡,像主動開門讓殺身之禍進門。在懸疑前半段的詭異感營造得有聲有色,靜默又濕冷的調性,類似《私法爭鋒》、《破案神探》之類的展開...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關於短篇小說《聖羅罕市電車夜話》第4話〈車廂末座的乍然凝眸〉的二三事──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看到《鄰危不亂》(Nebenan)的最後一幕,突然有種希區考克《後窗》(Rear Window)的既視感,只是本片幾無「窺視」的畫面,而是窺視後向鄰居的坦白與對白。   本片由因《再見列寧》而獲得歐洲電影獎的影帝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ühl)自導自演,片中的主角也叫丹尼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部片的評價很兩極,我前段很喜歡,但是一個收尾往往可以倒扣前面的積分。 電影從連續殺人案講起,受害者家中都有一位14號生日的女孩,現場鑑識都沒有發現外力入侵痕跡,像主動開門讓殺身之禍進門。在懸疑前半段的詭異感營造得有聲有色,靜默又濕冷的調性,類似《私法爭鋒》、《破案神探》之類的展開...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鳥》是1963年由希區考克拍攝的著名代表作,被視為動物災難片的開山始祖,它不但突破了以往觀眾對恐怖的想像,更把電影的「鳥」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一次欣賞《鳥》的時候,不禁讓我聯想到30年代的《育嬰奇譚》,它們都在刻劃不同於正常社會的戀愛關係,這正是開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當喜愛惡作劇的富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關於短篇小說《聖羅罕市電車夜話》第4話〈車廂末座的乍然凝眸〉的二三事──
Thumbnail
關於影像的紀錄與真實,正是如此利用感官與心,讓人們執拗地去相信親眼所見的事物。 對理直氣壯的文明而言,警方的不作為是無法想像的,而對就像寄人籬下的次等公民而言,人微言輕的宿命該拿什麼來控訴?最終也分不清究竟誰在威脅誰、恐嚇誰,首次與Georges正面對質的Majid拆穿了人類對於異己的恐懼
Thumbnail
  看到《鄰危不亂》(Nebenan)的最後一幕,突然有種希區考克《後窗》(Rear Window)的既視感,只是本片幾無「窺視」的畫面,而是窺視後向鄰居的坦白與對白。   本片由因《再見列寧》而獲得歐洲電影獎的影帝丹尼爾・布魯爾(Daniel Brühl)自導自演,片中的主角也叫丹尼
Thumbnail
重新審視影史經典《驚魂記》(1960),筆者再次為希區考克精心雕琢的驚悚世界感到目眩神搖,也感嘆那橫亙於光影長河中,最為原始的影像魔力。煙霧瀰漫的偏僻汽車旅館,佇立山坡頂端的古老陰森宅邸,捲款後的畏罪潛逃,死狀淒慘的謀殺案,荒棄的淤泥下堆積著逃亡者的恐懼與不安,以及藏於伊底帕斯內心最污穢的祕密。
Thumbnail
話說我自小學已對推理懸疑小說深感興趣,對於「謀殺、兇手、不在場證明、動機」這些內容可謂習以為常(?)。隨著我對此題材深入挖掘,自然會接觸到犯罪紀錄片。 我才發現自己無法克服紀錄片帶來的驚悚感。每看到案中的真實場景,尤其兇手和受害人的相片都會勾起我強烈的不安。我就開始恐慌:「嘩嘩嘩,兇手的面容太清晰
Thumbnail
當初會想讀這本<後窗與另幾宗謀殺>的原因 是因為很小的時候看過“鳥大師“(誤)希區考克拍的“後窗“ 雖然大部分畫面隨著時間在記憶中被推到底層 以至於有點淡化 但對於電影中那種都市街道後巷間錯綜的生活樣貌 大都市匿名性帶來的在物理尺度上親密與精神上疏離的對比 都讓這部電影帶著一種很有意思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