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影評|影視聽中心【逃離電影】影展之《倚夜維生》:逃離與追尋前,請務必確認方向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我沒有想到,在 2023 年重看美國電影大師尼可拉斯・雷(Nicolas Ray)發表於 1948 年的首部作品《倚夜維生》(They Live by Night),居然還是能被深深感動。

這部電影在許多面向,都扣緊了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這次的影展主題:「逃離」──一個逃獄的亡命之徒,在逃亡過程中與美麗單純的女孩墜入愛河,他們一邊逃離想要繼續作惡的同夥,一邊逃離緊追在後的法律制裁,而尼可拉斯・雷用一個普世皆能共鳴的愛情故事,反向串起了這層層疊疊的逃離命題。

說真的,一對年輕的戀人,想要在槍聲四起之際緊握彼此的手,找到能夠安身立命的一絲希望,這樣的情節在 2023 的今天看來其實極為老套,幾乎不需要進電影院,隨便哪個人都能說得出大致的劇情走向。而這部七十五年前的電影,也確實如我們所預想那樣,看著年輕戀人彷彿初初展翅便誤入蜘蛛網中的蝴蝶,百般掙扎之後,仍走向悲劇。

這樣一部沒有意外的作品,還是讓我感動了,那是愛情的力量嗎?還是電影的力量?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作為電影大師的第一部作品,《倚夜維生》在槍戰、飛車逃亡等場面中,不如今日的電影那般逼真寫實,卻更能從技術的種種限制之中,讓人看出導演的功力。不需要子彈的慢動作軌跡,不需要激起觀眾視覺痛感的爆破,也不需要逼真的血漿噴濺,導演只需一個驚恐的表情與半個畫面外的倒地,就能精準傳達劇情發展,甚至在劇情發展之外,更帶給觀眾適當留白下展現的詩意,而詩意是任何先進的技術都尚未能夠模仿的。這更讓人一邊讚嘆導演的功力,一邊更加確信,各種隨著時代先進的技術,本身並無法成為一個動人的故事,它們都只是一個懂得說好故事的人手中的工具。

愛情這個題材比起電影本身,歷史更為悠長久遠得多,即使是在 1948 年,那也已經是個被反覆說得薄如蟬翼的主題了。而尼可拉斯・雷依然選擇它作為第一部作品的題材,讓電影中的逃亡與愛情互為彼此的阻礙,卻也同時讓兩者因為碰撞而綻出火花。越獄逃犯的逃亡本該轟轟烈烈,殺紅了眼,因殺人而入獄的年輕男主角鮑伊身旁的兩個越獄同夥契卡茅(Chickamaw)與提達(T-Tud)也確實是亡命之徒,原先跟著一起逃獄的鮑伊本該沒有選擇地與他們一起往無間地獄墜落,但他遇見了自己的天使,琦琦。

琦琦與鮑伊的互有好感與戀情萌芽,描寫的篇幅並不長,台詞也不算多,甚至毫不煽情,看來就像是對著新朋友交代了自己的往事,然而兩個來自破碎家庭的年輕人,或許因為共有一個「純真」的特質,因而互相吸引,這段過程不長卻充滿說服力,這一方面仰仗著角色原本就是容易為愛奮不顧身的年紀,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說,飾演鮑伊的法利・葛倫格(Farley Granger)與飾演琦琦的凱西・奧唐納(Cathy O'Donnell)兩人靈動又真摯的眼神,絕對是讓這夢幻戀情充滿說服力的重要原因。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倚夜維生》劇照/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這個故事雖然是圍繞著一對戀人,但同時周邊的人物也在有限的篇幅裡,個個擁有高識別度的生動描繪:獨眼契卡茅與提達雖然都是銀行搶匪,但他們的性格被描寫出微妙的不同,由這兩個人身上延伸出的關係線,更緊扣了男女主角的相識與訣別:契卡茅與琦琦的父親是兄弟,他們逃亡時藏匿的第一個地點,便是琦琦的家,也是兩位主角相識相戀的起點;而提達想要救出自己仍在獄中的弟弟,便聯繫上了弟弟的妻子梅蒂(Mattie),要她為他們的搶劫預先準備好藏匿處與交通工具,而梅蒂為他們準備的車子,後來成為鮑伊被警方與大眾視為三人搶匪之首的決定性證據之一,讓他的逃亡更加艱辛;而藏匿處在最後更成為了這對年輕戀人最終的場景──這樣一個角色都不浪費,劇情線環環相扣的精緻細節,在為兩人舉辦便宜小婚禮的那位老人身上發揮得尤其精彩,在故事中期,那場 20 元的婚禮為鮑伊與琦琦帶來最接近幸福的希望,而在故事後半,也是這個老人打碎了他們攜手奔赴幸福的希望。

「我幫人們結婚,因為只要一點希望,他們就會很快樂⋯⋯某種程度上,我也和你一樣是個賊,但我不會在真的一絲希望都沒有的時候騙你的。」老人的誠實,打碎了鮑伊對於小倆口能一起逃出生天的渺茫期待。

鮑伊的殺人入獄,一方面來說是罪有應得,另一方面來說,其實也是他的年輕單純領他進了牢獄,在獄中七年之後逃出來的鮑伊已經二十三歲了,但因為長期待在監獄裡,心智卻依然如同少年時那樣單純,這份單純讓他入獄,讓他逃獄,也讓他一而再地涉入兩個同夥籌謀的搶劫中,讓他原來的逃離之路愈走愈窄,最後無處可去;但另一方面說來,也是這份單純讓他吸引了另一個真摯的女孩,與琦琦相戀,也讓他燃起終能成功逃亡的希望。

多麼殘酷的故事!就在鮑伊的逃離愈來愈艱難之際,他對愛與未來的渴望與希冀卻愈來愈強烈,這反差甚鉅的安排,也將觀眾的情緒累積到了最高點,讓最終戛然而止的結局在我們心中留下無限惆悵。然而這或許並非戲劇中所獨有,也不是鮑伊這個角色的不幸而已,離開影廳之後的我們每一個人,其實經常在埋頭追尋渴望的事物之際,忘了真正能夠靠近那個想望的途徑是什麼,僅是被蒙蔽心靈的瘋狂牽著走,最終走進了我們亟欲逃離的死胡同裡。

與鮑伊一樣心有所愛的我們,或許都該在踏出每一步時,確認自己腳尖所指的方向。


raw-image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逃離電影】影展,選映九部關於逃離的各國經典,呼應著你擺脫平凡、世俗與束縛的渴望,精彩片單包括《給逃亡者的恰恰》、《昨晚沒做愛》、《春光乍洩》、《國界彼方》、《流亡者的對話》、《倚夜維生》、《洞》、《男與女》與《打蛇》。影展於 2023.11.4 ~ 12.24 在影視聽中心熱烈上演中,請大家一起來逃離!購票請往這裡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9K會員
2.1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二十幾歲的時候,《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曲榮登我心中最美的愛情電影第一名,三十幾歲的時候,人生經歷過愛情、工作和家庭的摧殘,如今四十幾歲要再回顧,就直接回顧最貼近現況的二部曲《愛在日落巴黎時》吧。 #年輕的時候失業可以去巴黎流浪 #現在只能流浪去八里
Thumbnail
二十幾歲的時候,《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和《愛在午夜希臘時》三部曲榮登我心中最美的愛情電影第一名,三十幾歲的時候,人生經歷過愛情、工作和家庭的摧殘,如今四十幾歲要再回顧,就直接回顧最貼近現況的二部曲《愛在日落巴黎時》吧。 #年輕的時候失業可以去巴黎流浪 #現在只能流浪去八里
Thumbnail
18年的時間,每六年一個故事,我們一路從黎明破曉、日落巴黎接續到午夜希臘,電影主角或是觀影者一路從20歲、30歲再到40歲,體會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心境上的變化。
Thumbnail
18年的時間,每六年一個故事,我們一路從黎明破曉、日落巴黎接續到午夜希臘,電影主角或是觀影者一路從20歲、30歲再到40歲,體會人生不同年齡階段心境上的變化。
Thumbnail
《追憶人》的導演麗莎喬伊其實是一位台裔導演,其丈夫是強納森諾蘭也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弟弟,麗莎喬伊在這之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西方極樂園》,這次的《追憶人》同樣是帶有科幻但卻又談論再真實不過的議題,就大致上來說,我很喜歡《追憶人
Thumbnail
《追憶人》的導演麗莎喬伊其實是一位台裔導演,其丈夫是強納森諾蘭也就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弟弟,麗莎喬伊在這之前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西方極樂園》,這次的《追憶人》同樣是帶有科幻但卻又談論再真實不過的議題,就大致上來說,我很喜歡《追憶人
Thumbnail
看電影就是睜著眼睛作一場夢,所以人物從角色右邊離開從左邊出來,在電影裡我們不會太在意,電影甚至可以無視物理定律,建構出只屬於自己的一套新定律,因此那些關於夢的電影就格外迷人,因為這些電影會以自己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各個作者對於夢的想像,關於夢的夢之旅程,也間接透露出他們的電影性格。
Thumbnail
看電影就是睜著眼睛作一場夢,所以人物從角色右邊離開從左邊出來,在電影裡我們不會太在意,電影甚至可以無視物理定律,建構出只屬於自己的一套新定律,因此那些關於夢的電影就格外迷人,因為這些電影會以自己的方式,帶領我們進入各個作者對於夢的想像,關於夢的夢之旅程,也間接透露出他們的電影性格。
Thumbnail
人的觀影經驗,通過了歲流月送,通過了世情參攪,往往形成飄忽的記憶段屑,此人生極有趣又難以敘說景狀也。 記憶,令我人自己歷史有了不甚成系統的擁藏;而觀影,令二十世紀之人更激濺拓廣了這番奇妙的擁藏...
Thumbnail
人的觀影經驗,通過了歲流月送,通過了世情參攪,往往形成飄忽的記憶段屑,此人生極有趣又難以敘說景狀也。 記憶,令我人自己歷史有了不甚成系統的擁藏;而觀影,令二十世紀之人更激濺拓廣了這番奇妙的擁藏...
Thumbnail
前言: Netflix的原創電影總是被人嫌棄容易踩雷,事實上我初次訂閱就踩過不少次,例如《極地》、《光靈》之類…… 但這兩部也許也不是那麼雷(當時看完是有失望的),至少我記住片名、還對劇情有些印象,其他的雷片我已經完全想不起來。
Thumbnail
前言: Netflix的原創電影總是被人嫌棄容易踩雷,事實上我初次訂閱就踩過不少次,例如《極地》、《光靈》之類…… 但這兩部也許也不是那麼雷(當時看完是有失望的),至少我記住片名、還對劇情有些印象,其他的雷片我已經完全想不起來。
Thumbnail
2019年坎城影展,導演新作《戀愛倒帶中》於一種注目單元首映,話題卻近乎被主競賽的《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主導,同時國片《灼人秘密》在台成同單元討論最高。但克里斯多福歐諾黑失手了嗎?觀賞完本片,腦中浮現的是「鬼才之中的天才」。
Thumbnail
2019年坎城影展,導演新作《戀愛倒帶中》於一種注目單元首映,話題卻近乎被主競賽的《寄生上流》、《從前,有個好萊塢》主導,同時國片《灼人秘密》在台成同單元討論最高。但克里斯多福歐諾黑失手了嗎?觀賞完本片,腦中浮現的是「鬼才之中的天才」。
Thumbnail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Thumbnail
導演以回憶及角色心理展開故事的選擇更偏向觀眾的經驗共鳴,自我沈溺是成功的關鍵,卻也是疏離的原因。若說李安將技術成為電影與現實之間的鑰匙,瓊安娜霍格則是以現實重塑劇情長片的樣貌,不易進入,但獨具魅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