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殺人,長照體制不完整的人倫悲歌

照顧殺人,長照體制不完整的人倫悲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照顧殺人這專有名詞大家不一定聽過,但長期照護者不堪壓力殺死被照護者的社會新聞可是屢見不鮮。

老老照顧、零照顧者時代來臨

隨著人類壽命持續延長,老老照顧也漸漸成為主流。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生病的年長者由同樣年長的配偶照顧的狀況。由於現今小家庭的觀念盛行,許多年輕人不願與父母同住。年老的父母便需要互相照應,倘若一方生病就會陷入老老照護的漩渦。

想當然的,年長者體力早已大不如前,除了要負起另一半的衣食起居照顧外,被照護者因疾病疼痛衍生的負面情緒也得由照護者接收。另一方面,照護者常常顧此失彼,為了將另一半顧好反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比被照護者先倒下,成為被照護者及其家屬永遠的遺憾。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照護者與消極安樂死

對於照護者來說,長期照護的壓力和疲勞是外界無法體會的。除了老老照護使人悲傷外,更糟的情況是年輕一輩反倒由父母照顧。例如2023年3月發生在台中大里區的人倫悲劇,母親長年照顧智能不足的兒子。心力交瘁之下綁住兒子的雙腳後持刀將之刺死,最後自殘身亡,徒留難過的丈夫與女兒。

這起照護悲歌僅僅是社會的一小角,事實上台灣最缺乏的便是這類照護者的補助措施。縱使政府推出長照2.0,但這些照護悲劇的家族大多沒有足夠的金錢去負擔長照服務。且長照的服務覆蓋面也不夠廣,要知道照護者幾乎無時無刻都得守在病人身邊,隨著被照護者年齡持續增加,病痛的症狀變多。這種先老後病的情況往往使照護者崩潰。而長時間往返醫院的醫療開銷也成為巨大的經濟重擔。一旦那條情感的理智線斷裂,人倫悲劇便發生了。

除了積極的照顧殺人外,還有一種消極的安樂死。雖然台灣現階段尚未通過安樂死專法,但龐大的壓力若逼得照護者喘不過氣,可能就從原先的積極照護轉為消極照護。例如餵飯的間隔拉長、翻身的次數減少。透過這種消極的方式來加速病人的死亡。

預防勝於治療的難度太高

隨著人口年齡提高,台灣遲早會步入超高齡社會。但我們總是在問題發生後才要忙碌的照護者急匆匆的捧著一堆申請資料去辦理補助。其實理想的情況應該是透過社區關懷的方式,提早看見照護者需要承擔的問題。再從家庭結構層面、經濟水平狀況等方式來針對照護者打造補助措施。再者台灣在許多補助的審理上略為欠缺同理心,許多流程不夠「人性」。希冀政府除了照顧這些辛苦的被照護者外,能給予照護者們更多關懷。畢竟很多時候,他們都是最努力但也最受傷的一群。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7會員
121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