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歷程I

2023/12/0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寫這篇文章的想法是希望能給予進入市場的各階段投資人一個可以參考的經歷,了解研究投資領域的困難點以及各階段思考與心態變化。


從2020年3月到現在,目前已經花費了四年進行投資。雖然第一年底就做出第一版投資策略,但中間經歷了市場歷練,做了許多細節調整。直到今年上半年才比較完整的做出適合自己的策略,也完成了第一次的測試執行,結果也與策略的預期相符。

我想從幾個面向來聊,這四年間我做了什麼,策略設計的調整過程,以及我對投資交易的看法與預期做了哪些改變。

⚜重新認識自我弱小的第一年

2020年是一個因為樂觀而使得資產全面上漲的尾聲,這種情況使得大部分的資金湧入報酬預期低落的標的,同時負擔了更高的風險。伴隨而來的系統性風險使得大部分的樂觀資金損失慘重。隨後聯準會無限QE又讓大量的金錢追逐少量的標的,使得再一次的資產飆漲。

第一年因為實際感受到市場的極度恐慌而停損手上所有股票,讓我了解心理面與知識面的不足。當時認為閱讀夠多投資書籍,理論上應該可以取得報酬。但實戰會告訴我們,書上的經驗與知識,是需要自身的經驗提升後,才能完全明瞭。所以第一年,我主要在做的事情是「認識自己的不足,以及提升自身的知識」。

選擇書籍的方面,我的閱讀順序為:基礎標的入門(如ETF、基金...)>基礎流派入門(如財報、技術分析...)>市場週期>商品互動>策略建立>投資金律。遵照順序花費時間閱讀,並利用上述知識來建立第一版策略,並透過不斷的實戰提升經驗,漸漸看懂進階書籍。

要進行賽局,第一件事就是了解遊戲規則、商品特性,讀懂世界週期,了解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接著才是選擇標的、擬定策略、回測以及實戰。在做投資所需要的知識量其實很大,一本書無法補足我們所需的養分,必須集結許多智者的經驗,才能有效提升策略強度。

⚜專注策略研發的第二年

一般投資人在挑選閱讀時,會做出相似的舉動,那就是缺哪補哪。假如這一次因為被主力倒貨而虧損,就會想念籌碼面。假如下一次停損是因為產業轉弱,就會想去念財報。但這樣的閱讀方式是有問題的,就如同我們不會在國小時就去念微積分一樣,知識是堆疊而成的。

在構思策略時,我吸收了商品特性、風險以及報酬等概念,並開始思考自身的策略屬性。策略可以分為進攻型策略與防守型策略,進攻型重視報酬,並依照自身承受能力放大風險承受度,期望在抓到區適時放大獲利;防守型則重視風險,核心概念包含了分散風險、耐心等待價格低點以及部位控管等概念。

在那時候我接觸到了槓桿ETF的概念,同時閱讀了一些文獻與書籍。發現指數可以滿足防守型策略的標的,再藉由槓桿放大與擇時,可以達到進攻型策略的目標。在掌握了這個進階概念後,即開始設計策略並手動回測,確認策略可以擊敗大盤後開始上線。

第二年策略上線剛好遇到慢牛行情,每一次的回檔入場都可以帶來很好的收穫。同時也因為策略的進攻特性,放大槓桿的同時也放大獲利,第二年的投資獲利完全彌補了第一年的投資虧損。

⚜遭遇過擬合(Overfitting)的第三年

過擬合(Overfitting)是策略設計中會遇到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策略都會被要求進行十年以上的回測。通常價格趨勢會依照漲跌快慢分成快熊、快牛、慢熊、慢牛四種情況。假如策略只針對其中某種情況做設計,在遭遇其他情況時,策略很可能出現超乎預期的虧損。

在2022年通膨與升息的影響下,市場情緒出現反轉,同時也讓策略遇到了新的情況 - 連續停損。由於策略回測跨越的時間維度很長,所以回測時可能會忽略某些細部的時間區間,會讓策略長期回測看起來很好,但遭遇某些突發狀況時,策略卻無法處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8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策略錦囊💰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133會員
    76內容數
    此專欄旨在梳理投資經典書籍中的各種投資策略,為投資初學者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南,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自己的投資策略。我們將深入研究各種投資策略,梳理並比較這些策略的優缺點,以及適用的場景與風險。透過這個專題,讀者將能夠了解不同的投資理念和方法,並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