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
兒子將衛生紙放進洗手檯並加水和著玩,
幾天前才剛疏通過的水管又再次堵塞,
當下看到時,
整個血壓飆高,
在無法思考的情形下,
於是用斥責地方式告訴他嚴重性,
也因爲他的玩耍,
水管又塞住了。
由於當天自己也處於情緒不穩定的狀態,
事後沒有再與他確認背後動機的情形下,
當天晚上,
小孩於是抱著愧疚的心情渡過了這天。
昨天晚上,
他又拿起三個杯子裝滿水,
並將衛生紙放入杯中,
並問我說衛生紙會融化並消失不見嗎?
我直接反射性回答,
衛生紙並不會融化變成透明的樣子。
緊接著他說:
「那三杯衛生紙水是他想實驗的,請爸爸別倒掉」
今天ㄧ早刷牙時,
看著這三杯水,
突然有個想法從我腦中浮現。
這時期的他,
在大腦發展上,處於探索時期;
在生活經驗上,處於積累的狀態,
只能用玩耍體驗方式來探索生活。
但在大人眼裡,
只要破壞我們認知的常規,
總以非黑即白的方式來訓戒他們對或錯,
甚至禁止他們再次做出類似的行爲,
可想而知,
某程度上已經遏止他們的好奇心。
反觀,
若我們大人能發現到小孩玩水被後的動機,
並與他們確認,
我想應該會有不同面向的結局。
教育上,
我們總是期待小孩未來能比現在的自己更好,
但矛盾的是,我們總是不求優化,
一樣延用上一代教育方式,
卻想要得到更好的結果。
教育之所以那麼地困難,
除了要教育外孩外,
大人也必須跟著成長。
看著這三杯水,我想提醒自己:
1. 保持情緒穩定:
唯有父母情緒穩定時,才有辦法冷靜看待小孩的行為。
2. 重覆確認:
當小孩做出違反常規的舉止時,可與小孩確認背後動機及意義。
3. 學習教育:
與其延用上一代的教育方式,若想改變,更該透過學習,才有機會優化小孩的教育。
結果,
今天再次問他實驗的結果時,
他回答我說:
「衛生紙真的不會消失不見耶。」
原來,媽媽之前跟他說寶特瓶回收後,
會變成細細的塑膠顆粒,
他就在想,
那麼衛生紙那麼薄應該會消失不見吧。
--------------------------------------------------------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看見懸緝的創作
👉🏽FB粉絲團:廣告製片懸緝圖創正能量
👉🏽圖像創作(投資理財):IG
👉🏽圖像創作(圖像創作):IG
👉🏽影片創作: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