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世紀一九五一年英國工黨政府,策劃了全國的一系列藝術文化活動,名為 Festival of Britain,希望能透過這些文娛活動,國民能夠從第二次大戰後,心靈得到療癒,泰晤士河南岸的 Royal Festival Hall 亦從此成為以後南岸的音樂會和舞蹈表演的大型中心。
第一次走進這間有二千七百個座位的音樂廳,真的令我嘆為觀止,不過後來去過皇家阿爾拔堂後,又覺得它不夠豪華氣派,畢竟這是比較現代的建築,自己還是偏愛古典一些的設計。Southbank Centre 除了 Royal Festival Hall之外,另外還有比較規模較小的兩間音樂廳:Queen Elizabeth Hall 和 Purcell Room 。八十年代初期,泰晤士河畔的南岸是我和朋友們留連忘返的地方,音樂會,芭蕾舞表演,還有圖書館,河岸的街頭畫家,書籍展覽,讓我這個不是讀文科的,不知不覺也好像變得文青起來。
Royal Festival Hall 是著名倫敦交響樂團的駐塲館,那個年代音樂會的門票並不貴,所以也有幸聽過不少現場演奏,不過最喜歡的還是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是聖誕節必定上演的舞台劇,看現場的 「胡桃夾子」,節日氣氛特別濃厚。第一塲就是熱鬧歡樂的舞會,掛滿小彩球和小蠟燭的美麗聖誕樹,穿著不同服裝設計的大小人物,在燈光照射下,隨著節奏輕快的音樂翩翩起舞,台下觀眾就像走進童話世界裡,大人小孩都看得十分開心,都陶醉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和精彩的舞蹈表演𥚃。
至於在海德公園附近的 Royal Albert Hall, 是十九世紀的建築物, 維多利亞女王的夫婿阿爾拔王子,希望英國能有一幢偌大的音樂廳,可是還未等到工程完成他便離世,所以後來海德公園裡便立有王子的紀念像。音樂廳在一八七一年由維多利亞女王主持開幕典禮,歷來出現過有不少著名人物作客,有華格納親自指揮音樂、邱吉爾和愛恩斯坦的演講,還有阿里的拳賽等等盛事。
這是一間可以容納七千觀衆的音樂廳,內𥚃面積固然廣濶,樓底高度也驚人,有四十一公尺之高,座位分佈於多層,自己走進去,不是迷失便是上落樓梯時氣來氣喘!無論去劇院還是去音樂會,通常我們都是女生團,除了一埸在皇家阿爾拔堂的福音性音樂會,那次醫院裡基督徒團契有男有女的,一起興高采烈的去,因為演唱會有 Cliff Richard。
Cliff Richard 是六十年代的流行歌手,大概只在英聯邦國家較有名氣,北美洲就不算大紅大紫,他是身體力行的基督徒,從不以福音為恥,由於他一直單身未婚,其性取何是傳媒的焦點,年老的時候還被誹謗為戀童廦,不過最終打官司嬴了。
音樂會氣氛很熱鬧,坐無虛席,我也記不起坐在幾樓了,只見現場滿是一班振奮的年輕人,唱的都是現代詩歌,跟流行音樂沒有什麼分別。坐在我旁邊的是團契𥚃一個年輕實習醫生,他一向比較內向害羞,那天卻是很生動活潑,一邊唱一邊拍手,我看呆了,然後音樂逐漸改變節奏,由快至慢之後,大伙兒才靜下來。
暗淡的燈光,柔和的音樂,Cliff 低沈沙啞的嗓音唱出詩篇第廿三篇:「我雖然行過死䕃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正在全神灌注的聽歌,卻覺得旁邊的人越來越靠近,可以感受到他的氣息,我心中卻嘀咕著「幹嘛,靠得太近了。」於是我向坐在另一旁的好友看看,她居然只是笑一下,好像沒有看到什麼,或者是我多心吧?幸好慢拍子的歌曲不多,整個音樂會都是鬧哄哄的,其實這是跟每年夏天舉行的 BBC Proms 和 Songs of Praise 的一樣氣氛,觀眾和演唱成員一起參與,是很開心的大衆音樂會。
除了音樂會和舞台劇之外,我和*珊珊還喜歡看話劇,她的攣生妹妹在倫敦工作,我們三人放假也會一起去劇院。上演話劇的地方不用太大,所以通常都是規模小的劇場。我們比較多看簫伯納的劇,因為接近現代的政治和社會背景,沙翁的太古舊遥遠,另外有一齣不得不提的長壽話劇 The Mousetrap,在倫敦已經上演了七十年,至今還在繼續。
Agatha Christie 的懸疑推理小說,她筆下的 Poirot 可媲美 Arthur Conan Doyle 的 Holmes,加上她對化學藥物的知識,故事中的受害人很多都是在無聲無息下被謀殺,去看 The Mousetrap 話劇的每一位觀眾,結局後都會被提醒不能向外說出誰是兇手,不過現在資訊科技發達,這會不會是多此一擧,還是故弄玄虛呢?
下面是 Cliff Richard 於廿零零一年 Royal Albert Hall 的演唱會片段,情況跟我當年出席的有點不同,八十年代的更像搖滾音樂會,所以觀眾多是年輕人。
參考資料來源:維基百科/Southbank Centre/Royal Albert Hall 官方網站。
*珊珊是我在護理學校的同學,有關她的故事,可參閱以下的舊文章:
https://vocus.cc/article/6462acd8fd89780001ecd6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