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歡慶白金禧〉疫情後的新倫敦再次綻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尤虹文

上週到倫敦參訪,恰好遇上英國女皇白金禧登基慶典預備,整個城市非常的開放歡樂,過去兩年疫情陰霾似乎煙消雲散。現在倫敦每日有少於千例確診,英國整體致死率每10萬人有56人死亡,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新冠致死率已經低於流感。

6月的慶典將為英國帶來4億英鎊的巨大商機,光是女皇紀念品和禮物等就占2.8億英鎊,至少60%的英國中小企業認為,他們今年營收應該可以因白金禧登基慶典高於去年。

白金禧登基慶典讓倫敦喜氣洋洋,英國政府公開鼓勵人民各家各戶舉辦花園聚會和街道聚會。2018年英國為了正視獨居議題,創立了一個新職位:寂寞部部長(Minister for Loneliness),當時研究指出在英國有超過900萬人感到寂寞。

延伸閱讀

raw-image

英國正視獨居議題,創立寂寞部部長

寂寞部部長分發各種補助金,鼓勵獨居人口運用自己的天分和興趣,走出來交流互動。可能寂寞部部長做的太稱職,也可能疫情之後大家體會到生命質量取決於友誼質量,從下午5點過後,所有的啤酒館人滿為患。

因為太陽下山很晚,很多人乾脆就在室外站著喝酒談天。大街上,餐廳裡,爽朗的笑聲還有朋友相聚的喜悅蔓延開來,令人不禁微笑同樂。

過去的刻板印象總以為倫敦人冷漠,但是這次發現完全相反,而且這個城市非常多元,人民願意互助。到倫敦的新移民有些是為了逃避戰爭,有些人是為了更好的工作機會,大家和睦相處,不管你來自羅馬尼亞,葉門,或索馬利亞,在同一座城市中共同努力生活打拚。

因為殘酷的戰爭,聯合國估計已經有超過600萬烏克蘭難民逃離戰場湧入歐洲各國:從巴黎坐火車到倫敦,一下車站,就有志工舉著烏克蘭色彩的海報等在車站門口,上面寫著願意免費幫助任何新到倫敦的烏克蘭難民。

有些歐洲人甚至將自己的住家隔間出來,免費讓烏克蘭婦女和小朋友居住。帶他們去學習新語言,幫助他們找工作,融入新的生活圈。

延伸閱讀

raw-image

迎向黑暗隧道盡頭的光明,倫敦終於再次綻放

在倫敦期間應邀參加藝術家李明維在泰特現代藝術館的作品 《Our Labyrinth 如實曲徑》開幕。泰特藝術館Tate Modern 週五傍晚將大門敞開,讓觀眾免費進場就能欣賞作品。

好幾百位觀眾不用戴口罩,席地而坐,跟隨作品進入一種禪定的狀態。兩名身著白襯衫、紗籠和腳踝鈴鐺的舞者,在一個劃定的神聖空間內創造出彷彿迷宮般的曲徑。他們掃過地板上的米粒時,動作非常緩慢,掃帚成為他們身體的延伸;從高空俯瞰,金黃米粒的組成彷彿是一幅東方水墨畫。

藝術家說,他不是編舞家,他不給舞者任何指示,這個看似簡單的作品,如同一曲巴赫無伴奏一樣純淨,非常難演繹。他唯一告訴舞者的指令是:一呼一吸。

《如實曲徑》在台北,巴黎,上海,和紐約都展覽過,這次在英國,因為疫情,展期一拖再拖,但是藝術家說,他一點都不擔心著急,因為他深信每件作品的誕生都有應該到來的,最合適的時刻。

現場的觀眾感動之餘,更親自感謝來自台灣的李明維能在痛苦的COVID疫情之後,帶給他們如此美好的禮物。在春暖花開,女皇登基70年,倫敦終於再次綻放的時候,藝術家和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 一同為黑暗隧道盡頭的光明,感到安慰和慶幸。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音樂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7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2025年,全球AI醫療市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41.7%,市場規模將超過130億美元。隨著醫學、生物學和AI領域的技術反覆運算與升級,人類的壽命可能會延長20年。讓我們期待見證AI長壽的奇蹟吧!
Thumbnail
2023/01/17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2023/01/17
人生就如搭乘一班單程的火車之旅,終點必須下車,單看一路過程、途中風光是否精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廿世紀一九五一年英國工黨政府,策劃了全國的一系列藝術文化活動,名為 Festival of Britain,希望能透過這些文娛活動,國民能夠從第二次大戰後,心靈得到療癒,泰晤士河南岸的 Royal Festival Hall 亦從此成為以後南岸的音樂會和舞蹈表演的大型中心。 第一次走進這間有二
Thumbnail
廿世紀一九五一年英國工黨政府,策劃了全國的一系列藝術文化活動,名為 Festival of Britain,希望能透過這些文娛活動,國民能夠從第二次大戰後,心靈得到療癒,泰晤士河南岸的 Royal Festival Hall 亦從此成為以後南岸的音樂會和舞蹈表演的大型中心。 第一次走進這間有二
Thumbnail
7月28日 終於爬起床去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了,在公車上遇見讓我省思的事件
Thumbnail
7月28日 終於爬起床去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了,在公車上遇見讓我省思的事件
Thumbnail
今日是英國女王國葬日,一早出門找靈感,順道去圖書館取預約書《查令十字84號》。 步行,只為了啟動〝靈感開關〞,可是〝七十歲的〞膝蓋開始抗議,跳上了公車,坐在兩位外籍人士前方,翻開書本〝進入〞倫敦書店,耳後傳來英國腔的對話。 頓時,四周瀰漫著英國的氛圍,閉眼讓自己掉入時光流裡,劍橋、康河、教堂、雕像、
Thumbnail
今日是英國女王國葬日,一早出門找靈感,順道去圖書館取預約書《查令十字84號》。 步行,只為了啟動〝靈感開關〞,可是〝七十歲的〞膝蓋開始抗議,跳上了公車,坐在兩位外籍人士前方,翻開書本〝進入〞倫敦書店,耳後傳來英國腔的對話。 頓時,四周瀰漫著英國的氛圍,閉眼讓自己掉入時光流裡,劍橋、康河、教堂、雕像、
Thumbnail
少了塵世的喧囂,心就愉悅的微笑。
Thumbnail
少了塵世的喧囂,心就愉悅的微笑。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白金禧登基慶典讓倫敦喜氣洋洋,英國政府公開鼓勵人民各家各戶舉辦花園聚會和街道聚會。2018年英國為了正視獨居議題,創立了一個新職位:寂寞部部長(Minister for Loneliness),當時研究指出在英國有超過900萬人感到寂寞。 延伸閱讀 菲利普、哈利與查爾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文 / 尤虹文 白金禧登基慶典讓倫敦喜氣洋洋,英國政府公開鼓勵人民各家各戶舉辦花園聚會和街道聚會。2018年英國為了正視獨居議題,創立了一個新職位:寂寞部部長(Minister for Loneliness),當時研究指出在英國有超過900萬人感到寂寞。 延伸閱讀 菲利普、哈利與查爾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英國倫敦為了慶祝202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原為去年舉辦,因爲疫情延到今年),首次舉辦了Inside Out藝術節,將整個倫敦變成一座美術館!
Thumbnail
英國倫敦為了慶祝202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原為去年舉辦,因爲疫情延到今年),首次舉辦了Inside Out藝術節,將整個倫敦變成一座美術館!
Thumbnail
英國倫敦,這趟環歐遊的最後一個國家、城市,也是這趟旅遊最感到親近、最感到熟悉、最感到歡樂的國家,因為終於來到一個看得懂文字、聽得懂人話的地方,更值得欣慰的是,這裡根本就是澳洲,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啊!
Thumbnail
英國倫敦,這趟環歐遊的最後一個國家、城市,也是這趟旅遊最感到親近、最感到熟悉、最感到歡樂的國家,因為終於來到一個看得懂文字、聽得懂人話的地方,更值得欣慰的是,這裡根本就是澳洲,有種回到家的感覺啊!
Thumbnail
2012年我走在倫敦的街上,經過報攤,架上擺滿威廉和凱特新婚幸福洋溢的笑容,連已故黛安娜王妃的肖像也再度上架,英國王室雖然與政治脫節,但早已轉化為另類偶像。少了王室,倫敦可能會少一點樂趣吧?
Thumbnail
2012年我走在倫敦的街上,經過報攤,架上擺滿威廉和凱特新婚幸福洋溢的笑容,連已故黛安娜王妃的肖像也再度上架,英國王室雖然與政治脫節,但早已轉化為另類偶像。少了王室,倫敦可能會少一點樂趣吧?
Thumbnail
        於今年初始我的牽手便對於今年底為我倆交往滿十週年而想要特別籌劃慶祝,所以想重溫當初蜜月旅行到歐洲遊玩的愉快經驗,考量到日後若家庭成員增添了小朋友勢必有好一段時間無法隨性地出遠門,但我倆旅行經驗與性格又不太適合挑戰第一次自由行就以歐洲為目標,最後則是我倆心目中想旅遊的地點......
Thumbnail
        於今年初始我的牽手便對於今年底為我倆交往滿十週年而想要特別籌劃慶祝,所以想重溫當初蜜月旅行到歐洲遊玩的愉快經驗,考量到日後若家庭成員增添了小朋友勢必有好一段時間無法隨性地出遠門,但我倆旅行經驗與性格又不太適合挑戰第一次自由行就以歐洲為目標,最後則是我倆心目中想旅遊的地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