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小百科:哪種死法最不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一次寫自殺是談自殺遺族,行文的路線會以感性面居多。今天用比較科學的角度來談自殺這件事,如果你在搜尋引擎輸入自殺這兩個字,一定會找到的一條關鍵字就是-哪種自殺比較不痛。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農藥

黑暗農藥!所有自殺中我覺得最糟糕的就是喝農藥了,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在網路上看過服巴拉刈自殺的新聞。農藥自殺最可怕的是喝下去的人意識清醒,但生命卻會在數天內漸漸凋零。這種沒有救也沒有人生重來槍的狀況下,不只自己痛苦,對家人更是折磨。

跳樓

提到跳樓就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地獄梗,關於跳樓的兩種狀況:

第一種是:啊~~~~~~~~~~~~~~~~碰!

第二種則是:碰!啊~~~~~~~~~~~~~~~~!

不少跳樓沒死成的人都表示非常的痛,當然啦,全身骨折臟器受損怎麼可能不痛呢。而且跳樓的屍體大多死的非常難看,有偶包的人建議不要跳樓。

燒炭

燒炭的人睡一睡就死了,應該不會不舒服吧。這樣想的人要讓你們失望了,燒炭也超痛苦的。大家應該有在中秋節烤肉過吧,想像一下把烤肉的煙放大10倍,然後不要憋氣大口的吸那些煙味。光想的就超不舒服吧,所以不少燒炭的人會搭配安眠藥,讓自己不要太痛苦。但是如果沒死成的話,會因腦部缺氧過久。未來留下四肢無力、認知混亂、記憶力變差、大小便失禁和手抖等後遺症。

自焚

自焚應該不用介紹吧,死意超級堅決才會想用這種死法。想想被熱湯燙到大家就哀哀叫了,高溫灼燒身體會帶來超劇烈疼痛,呼吸時更會灼傷。慢慢的神經燒到壞死後才會進入感覺喪失期,最後昏迷死亡。

割腕

很多人說割腕不會痛,但有沒有感受到這句話的弔詭之處?很多人說代表這些人都沒死成阿!因為大多數割腕的人都只淺淺的割到靜脈,若想透過割腕尋死,至少要割到動脈。但上帝在創造人體時一定設下了周全的反自殺機制,因為要割到動脈前一定會先割到正中神經。割到正中神經有多痛我不知道,但有兩個資訊可參考。一是割腕致死的人不多,二是許多割腕的人最後都因為太痛自己叫救護車。

上吊

有偶包的朋友這段可以跳過不用看了。上吊痛嗎?大家應該都看過電影中上吊的人,腳在那邊踢呀踢的掙扎。如果不會痛的話何必掙扎呢?更糟糕的狀況是繩索的位置沒喬好,死亡時間變長,痛苦也延長了。至於為什麼說有偶包的可以跳過,因為上吊死的人會眼球暴凸、屎尿失禁、舌頭吐出來甚至勒斷整個頸椎。另外,上吊死亡的男性會因為血液流向下半身而勃起,也有人稱為死亡勃起或天使的慾望。

先介紹幾種常見的自殺方式,這系列應該會有第二篇吧。我不願意批評這些有意尋死的人,因為有這念頭代表他們已經想不到別的選擇了。但有不少自殺的人擔心麻煩到他人,所以會避開跳樓、自焚等方式。

但細數上面的自殺手法:

農藥可能會毒到醫護人員跟警消。
跳樓會壓到別人,想想當年的燒肉粽事件。
燒炭會變凶宅影響房東。
自焚如果火勢蔓延可能燒到別人。
割腕撒在地上的血很難清理,麻煩到命案現場清潔人員。
上吊也會麻煩到警消,還要讓法師來送肉粽化煞。

我絕對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倘若你真的擔心麻煩到他人,相信我不管哪種自殺方式都會麻煩到別人。不如試著活下去看看,畢竟自殺的勇氣跟衝動只有幾秒,但活下去的勇氣值得驕傲一輩子。

avatar-img
44會員
111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照顧殺人這專有名詞大家不一定聽過,但長期照護者不堪壓力殺死被照護者的社會新聞可是屢見不鮮。 隨著人類壽命持續延長,老老照顧也漸漸成為主流。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生病的年長者由同樣年長的配偶照顧的狀況。
2022年震驚全台的台南殺警案於10月31日台南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檢察官建議求處死刑。全案審理1年多後於11月23日出爐,兇手林信吾一審被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仍可上訴。死刑的存廢一直都是熱門議題,廢死聯盟與民眾的網路衝突也時常上演。
一直以來都在談殯葬議題或善終,但後來想想人從出生到死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奉獻給工作,來分享一些職場中的見聞,如果要說職場中最討厭的人,除了慣老闆外最痛恨的大概就是老油條跟不工作大叔了吧!
一名女子病痛纏身,事業不順,和另一半感情不睦,家人也大小病痛不斷。有時更覺得肩膀沉重,睡覺的時候也常常喘不過氣。她查看了家中監視器,發現平常走路的時候肩膀上趴著一個小孩。晚上睡覺時那孩子更直接趴在她的胸口,這時女子才回想起高中時曾經墮胎的往事…。
講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軍師,想必絕大多數的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有許多奇策,有趣的是諸葛亮死亡後連自己的墳墓也大費周章的設計後世的盜墓者們。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照顧殺人這專有名詞大家不一定聽過,但長期照護者不堪壓力殺死被照護者的社會新聞可是屢見不鮮。 隨著人類壽命持續延長,老老照顧也漸漸成為主流。所謂的老老照顧是指生病的年長者由同樣年長的配偶照顧的狀況。
2022年震驚全台的台南殺警案於10月31日台南地方法院開庭審理,檢察官建議求處死刑。全案審理1年多後於11月23日出爐,兇手林信吾一審被判處死刑、褫奪公權終身,全案仍可上訴。死刑的存廢一直都是熱門議題,廢死聯盟與民眾的網路衝突也時常上演。
一直以來都在談殯葬議題或善終,但後來想想人從出生到死有將近一半的時間奉獻給工作,來分享一些職場中的見聞,如果要說職場中最討厭的人,除了慣老闆外最痛恨的大概就是老油條跟不工作大叔了吧!
一名女子病痛纏身,事業不順,和另一半感情不睦,家人也大小病痛不斷。有時更覺得肩膀沉重,睡覺的時候也常常喘不過氣。她查看了家中監視器,發現平常走路的時候肩膀上趴著一個小孩。晚上睡覺時那孩子更直接趴在她的胸口,這時女子才回想起高中時曾經墮胎的往事…。
講到中國古代最有名的軍師,想必絕大多數的人腦中第一個浮現的就是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有許多奇策,有趣的是諸葛亮死亡後連自己的墳墓也大費周章的設計後世的盜墓者們。
知名兩性作家黃越綏近年健康狀況亮紅燈,76歲的黃越綏長期受胃病所苦。但她直到65歲才第一次做健檢,讓醫生直呼:「怎麼現在才來?」樂觀豁達的她更宣布未來將採斷食善終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近年來,隨著善終觀念的推廣,愈來愈多人願意開誠佈公的討論死亡。但面對臨終,斷食、DNR和安樂死,哪一種是最理想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輕易地用自殺來結束痛苦。 因為這種方式是一種適得其反⋯⋯你在死之前深深的、明確的認同了你生命中感受到的痛苦。你以為你脫離了它,但你的生命結束時無論是精神或肉體都是帶著這個痛苦死去的。那種感受是非常強烈的,因此,你的意識是不會忘記這種感受的,它並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消散,那樣的感受會強烈到把那種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三十幾歲的他絕對無法料到他會在等公車的時候因為腦出血突然倒下。 二十二歲的他絕對沒有料到他會不小心從四樓高的地方摔下,全身破碎不堪離世。 九歲的她,絕對沒有想到她即將在十五歲開始一週三次的洗腎。
Thumbnail
我曾經和蕭牧忱討論過人的各種自殺方式,他說上吊人的臉會腫得像豬頭,跳樓粉身碎骨死無全屍,拿劍自刎、咬舌和割腕要等血慢慢流光也很痛苦。至於跳河自盡,整具屍體也會吸入過多水分而浮腫,只能靠衣物認屍。
Thumbnail
昨天新聞報導:因為執行死刑的注射藥物(毒物)供應失調,所以研擬以窒息功能的“氮氣”做為頭一例死刑執行。 然後有衛道人士抨擊將增加死刑犯死前的痛苦?這讓我生氣。前些日子割頸案已經討論對加害人的保護多過受害人,抨擊對加害人的資源也多過受害人及家屬,廢死團體更主張加害人的權益。 我覺得死刑就是法律做出
Thumbnail
「死亡只不過是一種,能終結痛苦的低等手段。」選擇自殺的崔怡在(徐仁國 飾),因為在遺書裡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死亡的蔑視,讓「死亡」勃然大怒,決心給予這個自私選擇自殺的男人懲罰,讓他不斷在將死之人的身軀裡重生。諷刺的是,前一刻才毅然決然面對死亡的崔怡在,面對可能無止盡的痛苦,開始奮力求生……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活著,是最痛苦的自殺方式,你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才終於聽不見心跳的聲音,不去感受希望」這是5年前在學生時期創作的劇本「鬼抓人」裡的一句台詞,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一句創作。但現在把自己放到劇作家之外的身份去看這句話,就覺得其實活著才有希望,活著才能好好的面對痛苦,不一定要解決痛苦,但可以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要輕易地用自殺來結束痛苦。 因為這種方式是一種適得其反⋯⋯你在死之前深深的、明確的認同了你生命中感受到的痛苦。你以為你脫離了它,但你的生命結束時無論是精神或肉體都是帶著這個痛苦死去的。那種感受是非常強烈的,因此,你的意識是不會忘記這種感受的,它並不會隨著你的肉體消散,那樣的感受會強烈到把那種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前言 成長期間火葬觀念剛開始萌芽,有人著文批評,認為屍體遭火燒是多麼痛楚、多麼難受,那是痛不欲生的酷刑,怎會有人如此忍心對待親人?他們把屍體當做還存活著的身體,把生者遭火吻時的痛楚轉駕到屍體身上,說什麼"痛不欲生”,已經死了的人還怎麼”欲生”?很明顯的,他們沒把屍體當屍體,認為屍體還保有在世時的感
誰都沒有資格去評斷他"人"想要自殺,不管他是什麼物種~!因為你不知道對方到底經歷了什麼?人們通常會說:自殺的人是弱者懦夫是逃避現實...你到底是憑什麼說出這樣的話?你有深入去觀察過他(她)的生活及際遇嗎?還是你和他(她)曾一起去經歷過同樣的事?我不相信那種說法─>什麼自殺後的罪更重每天都要重複自殺一
Thumbnail
三十幾歲的他絕對無法料到他會在等公車的時候因為腦出血突然倒下。 二十二歲的他絕對沒有料到他會不小心從四樓高的地方摔下,全身破碎不堪離世。 九歲的她,絕對沒有想到她即將在十五歲開始一週三次的洗腎。
Thumbnail
我曾經和蕭牧忱討論過人的各種自殺方式,他說上吊人的臉會腫得像豬頭,跳樓粉身碎骨死無全屍,拿劍自刎、咬舌和割腕要等血慢慢流光也很痛苦。至於跳河自盡,整具屍體也會吸入過多水分而浮腫,只能靠衣物認屍。
Thumbnail
昨天新聞報導:因為執行死刑的注射藥物(毒物)供應失調,所以研擬以窒息功能的“氮氣”做為頭一例死刑執行。 然後有衛道人士抨擊將增加死刑犯死前的痛苦?這讓我生氣。前些日子割頸案已經討論對加害人的保護多過受害人,抨擊對加害人的資源也多過受害人及家屬,廢死團體更主張加害人的權益。 我覺得死刑就是法律做出
Thumbnail
「死亡只不過是一種,能終結痛苦的低等手段。」選擇自殺的崔怡在(徐仁國 飾),因為在遺書裡的字裡行間透露著對死亡的蔑視,讓「死亡」勃然大怒,決心給予這個自私選擇自殺的男人懲罰,讓他不斷在將死之人的身軀裡重生。諷刺的是,前一刻才毅然決然面對死亡的崔怡在,面對可能無止盡的痛苦,開始奮力求生……
Thumbnail
我總是拼了命的不讓身邊的人難過,卻不知道,最難受的人是自己。 人們或許會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卻不知,對於想要了解生命的人而言,那是他們當下唯一能解決事情的辦法。我從小就被人說太過敏感,不管是特別有同理心或是愛哭這點,我身邊的人都受不了我的情緒,高三那年被診斷罹患憂鬱症,這不是結束,而是惡夢的開始
Thumbnail
「活著,是最痛苦的自殺方式,你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才終於聽不見心跳的聲音,不去感受希望」這是5年前在學生時期創作的劇本「鬼抓人」裡的一句台詞,時至今日我仍然覺得這是我最引以為傲的一句創作。但現在把自己放到劇作家之外的身份去看這句話,就覺得其實活著才有希望,活著才能好好的面對痛苦,不一定要解決痛苦,但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