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小百科:哪種死法最不痛?

自殺小百科:哪種死法最不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上一次寫自殺是談自殺遺族,行文的路線會以感性面居多。今天用比較科學的角度來談自殺這件事,如果你在搜尋引擎輸入自殺這兩個字,一定會找到的一條關鍵字就是-哪種自殺比較不痛。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農藥

黑暗農藥!所有自殺中我覺得最糟糕的就是喝農藥了,不知道大家以前有沒有在網路上看過服巴拉刈自殺的新聞。農藥自殺最可怕的是喝下去的人意識清醒,但生命卻會在數天內漸漸凋零。這種沒有救也沒有人生重來槍的狀況下,不只自己痛苦,對家人更是折磨。

跳樓

提到跳樓就讓我想到以前看過的地獄梗,關於跳樓的兩種狀況:

第一種是:啊~~~~~~~~~~~~~~~~碰!

第二種則是:碰!啊~~~~~~~~~~~~~~~~!

不少跳樓沒死成的人都表示非常的痛,當然啦,全身骨折臟器受損怎麼可能不痛呢。而且跳樓的屍體大多死的非常難看,有偶包的人建議不要跳樓。

燒炭

燒炭的人睡一睡就死了,應該不會不舒服吧。這樣想的人要讓你們失望了,燒炭也超痛苦的。大家應該有在中秋節烤肉過吧,想像一下把烤肉的煙放大10倍,然後不要憋氣大口的吸那些煙味。光想的就超不舒服吧,所以不少燒炭的人會搭配安眠藥,讓自己不要太痛苦。但是如果沒死成的話,會因腦部缺氧過久。未來留下四肢無力、認知混亂、記憶力變差、大小便失禁和手抖等後遺症。

自焚

自焚應該不用介紹吧,死意超級堅決才會想用這種死法。想想被熱湯燙到大家就哀哀叫了,高溫灼燒身體會帶來超劇烈疼痛,呼吸時更會灼傷。慢慢的神經燒到壞死後才會進入感覺喪失期,最後昏迷死亡。

割腕

很多人說割腕不會痛,但有沒有感受到這句話的弔詭之處?很多人說代表這些人都沒死成阿!因為大多數割腕的人都只淺淺的割到靜脈,若想透過割腕尋死,至少要割到動脈。但上帝在創造人體時一定設下了周全的反自殺機制,因為要割到動脈前一定會先割到正中神經。割到正中神經有多痛我不知道,但有兩個資訊可參考。一是割腕致死的人不多,二是許多割腕的人最後都因為太痛自己叫救護車。

上吊

有偶包的朋友這段可以跳過不用看了。上吊痛嗎?大家應該都看過電影中上吊的人,腳在那邊踢呀踢的掙扎。如果不會痛的話何必掙扎呢?更糟糕的狀況是繩索的位置沒喬好,死亡時間變長,痛苦也延長了。至於為什麼說有偶包的可以跳過,因為上吊死的人會眼球暴凸、屎尿失禁、舌頭吐出來甚至勒斷整個頸椎。另外,上吊死亡的男性會因為血液流向下半身而勃起,也有人稱為死亡勃起或天使的慾望。

先介紹幾種常見的自殺方式,這系列應該會有第二篇吧。我不願意批評這些有意尋死的人,因為有這念頭代表他們已經想不到別的選擇了。但有不少自殺的人擔心麻煩到他人,所以會避開跳樓、自焚等方式。

但細數上面的自殺手法:

農藥可能會毒到醫護人員跟警消。
跳樓會壓到別人,想想當年的燒肉粽事件。
燒炭會變凶宅影響房東。
自焚如果火勢蔓延可能燒到別人。
割腕撒在地上的血很難清理,麻煩到命案現場清潔人員。
上吊也會麻煩到警消,還要讓法師來送肉粽化煞。

我絕對尊重每個人的選擇,但倘若你真的擔心麻煩到他人,相信我不管哪種自殺方式都會麻煩到別人。不如試著活下去看看,畢竟自殺的勇氣跟衝動只有幾秒,但活下去的勇氣值得驕傲一輩子。

avatar-img
金麟生命的沙龍
47會員
121內容數
齁-是當你接到一屁股鳥事的時候會發出的嘆息。黑-是在看見人性陰暗時黑化的過程。給自己一個機會記錄下殯葬業的見聞,也讓大家了解這些英挺西裝背後藏著的故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金麟生命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告別,不一定非得在冷冽的墓園中進行? 若離別能與花香為伴,骨灰化作滋養大地的養分,在四季更迭中綻放,那會是怎樣一種溫柔的告別? 花葬,就是這樣一種讓逝者與自然融合,讓家屬參與其中,化哀傷為紀念的自然葬禮形式。這篇文章,我們將帶你走進花葬的世界,了解它的紀念方式、家庭參與
在這個喧囂且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對死亡的想像,是否也能走得更遠、更溫柔? 「植葬」,這個結合環保理念與個性化紀念的喪葬方式,正悄悄在全球蔓延,如同春天發芽的種子,在各地人們的心中悄然生根。 🌍 全球趨勢:當永別,轉化為永生的綠意 在傳統墓園以外,一種更永續的選擇正快速被接受──
人生的最後一段旅程,可以是沉重的,也可以是輕盈的。如同春日花田中的一縷微風,不帶遺憾,只留下淡淡的芬芳。 這就是「花葬」——一種正在全球悄然盛開的綠色儀式。 花葬,不僅是一種環保葬禮,更是一場對生命的美學回應。它不再只是終點,而是一場與自然重逢的儀式,一座讓記憶發芽、讓思念開花的花園。